劉 勇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系 677000)
素描教學漫談
劉 勇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系 677000)
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的基礎,在素描教學中要認識到素描對于美術專業(yè)的重要性,樹立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整體意識,理解認識素描的表現(xiàn)形式,研究物象形體結構,培養(yǎng)扎實的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素描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不能停留在于模式化的技巧訓練上,要融入思想、觀念和情感,以拓展素描的真正含義。
素描;造型;形體;結構
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的基礎教學科目,在現(xiàn)今的學院美術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藝術走向多元化,架上繪畫滅亡論的出現(xiàn),作為基礎學科的素描也難逃厄運,在一些美術院校的教學中,有些美術專業(yè)甚至拋棄素描基礎教學課程,直接進入專業(yè)教學。美術是一門思想與技術相結合的專業(yè),造型是諸要素中最為主要的,特別是造型藝術,思想性再好,沒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也是難以表達。無論是具象造型、意向造型、抽象造型,都必須經過素描這一造型能力訓練的過程,是美術專業(yè)的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是對素描要有個正確的認識問題。素描作為美術學科領域中的基礎,是畫家認識自然、研究自然、探尋藝術規(guī)律、錘煉藝術語言、表現(xiàn)自然的重要而又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當今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新材料、新工具的不斷出現(xiàn),表達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與嘗試,素描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素描,已由單一的色彩畫走向色彩多元,由原來真實地再現(xiàn)客觀物象的體積、結構、明暗、光感、質感、空間、重量感等,發(fā)展到對客觀物象進行觀念的、情感的、意圖的、抽象的等審美主體表現(xiàn)。
作為美術專業(yè)中的基礎科目,素描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如何認識物象、表達物象的學科,雖說是基礎,但是素描同樣要求具有辨證的、科學嚴謹?shù)乃季S方式,所以素描也可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而存在。同時,由于在美術專業(yè)的學習中,一般都把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學習的開端,這也就很自然地把素描看著是為了美術專業(yè)的基礎。因此,素描基礎訓練是美術專業(yè)學習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它是藝術家認識自然、研究自然、表達客觀世界的第一步。
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的基礎,它所承擔的作用與功能更多的是造型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素描是研究物象結構,通過對典型的形象創(chuàng)造去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維、觀念、情感,以積累造型知識。素描對于藝術家而言,主要是為了解決造型,是為藝術創(chuàng)作積累素材,研究視覺語言的必要手段。造型則包含著造型的觀念意識與美學原則,眾多的表達方式方法與各種形式要素的運用,構成了所有造型藝術語言的基礎,它們都是屬于美術專業(yè)的核心問題,因此可以說,造型是美術專業(yè)的根本。也可以這么說,素描是一切美術創(chuàng)作的形式基礎,是一切美術的精髓與靈魂,在美術專業(yè)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
素描教學中,一定要樹立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整體意識??茖W的觀察方法是為了研究物象形體結構的存在形態(tài)。物象形體結構錯綜復雜,有見得到的又見不到的,所以在把握物象時,必須具備整體意識,整體的觀察物象把握物象,從而培養(yǎng)對畫面整體的控制能力。
一切從整體出發(fā)是觀察方法的核心。物象的形體結構豐富而又復雜,不同形態(tài)的局部依據(jù)物象特征規(guī)律組合成一個嚴密的整體。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密不可分,辯證而統(tǒng)一,整體由多個局部組成,局部之間必須在整體的統(tǒng)帥下依照整體規(guī)律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合乎自然的整體,局部不能離開整體而獨立存在,必須服從整體。在素描訓練中,整體意識是貫穿在整個過程之中,整體地觀察物象、感受物象、把握物象、表現(xiàn)物象,局部描繪必須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整體。但是又不能過分注重整體,而忽視局部細節(jié)的表達,否則整體就會失去依托,缺乏內容,顯得空洞。專注于局部的描繪,就可能失去整體,內容豐富卻沒有主次而顯得呆板,在沒有整體意識的關照下的局部,還可能會導致形體結構松散、比例失調、色調紊亂等毛病。為培養(yǎng)從整體出發(fā)觀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在描繪某一個局部的同時,還必須關照其周圍更多的局部,整體地將所有局部進行比較和鑒別,處理好各局部及與整體的關系。整體——局部——整體,這就是一個反復進行對比關照的過程,這也就是在物象描繪過程中的一個定律,素描訓練的理論指導。
對物象的觀察與研究,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充分地表現(xiàn)物象,從而表達出畫家自身對物象的感受。素描訓練中切忌毫無目標性的描繪,在面對物象時,要根據(jù)對物象的觀察和感受,在自己頭腦中形成一張已經完成了的素描習作設想,要做到胸有成竹。這樣在對物象描繪的進程中才能做到有序,不至于迷茫而難以往下進行,在描繪每一個局部時才有整體的方向標,也才能處理好局部之間以及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整體是靈魂,決定著一幅作品的成敗。
素描的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有通過調子的黑、白、灰的運用,強調光影和明暗的寫實性素描;有通過形體塊面的塑造以表現(xiàn)物象結構的具象素描;有注重線面結合表達物象本質結構的結構素描;有通過線條的組合表達物象本質結構,突出線條精神內涵的線描;還有參照客觀物象,注重畫面形式美和情感表達的抽象性素描;等等。有人按畫種對素描進行分類,有注重意向造型的國畫素描;有追求精細刻畫突出調子變化的油畫素描;有注重結構表現(xiàn)的版畫素描;有強調結構,注重體塊塑造的雕塑素描;有以線造型,按照嚴密的透視學來表現(xiàn)物象結構的設計素描;等等種類,而且將此分類運用在素描教學中。這樣的認識和分類方式是不恰當,運用在素描教學中,特別是素描基礎教學中,那是有害而無利的。素描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風格的不同,對客觀物象的理解及情感的表達不同。無論什么風格的表現(xiàn)形式,素描最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能力、認知能力,探索、研究藝術規(guī)律。表現(xiàn)形式的取向應該是因人而異,應依據(jù)個人的喜好及情感表達而論,選取不同的素描造型要素而已,素描應該是隨性的、隨意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都應該嘗試,形成自己較為恒定的素描風格,而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那種以畫種來對素描的分類方法,在教學中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樣板式,國畫素描一個樣,油畫素描一個樣,版畫素描一個樣,雕塑素描一個樣,設計素描一個樣,限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素描教學中,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最為主要的,形體結構的塑形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在素描眾多要素中,形體結構是主要的,最為關鍵的,形體結構的準確與否,決定著素描的成與敗,塑形能力的欠缺,不能用變形手法或是將錯就錯的認識方法來掩飾。造型能力不扎實,后期的專業(yè)學習也就十分困難,專業(yè)的發(fā)展也就缺少可持續(xù)性。在造型能力的訓練階段,還是應該堅持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嚴謹?shù)脑煨驮瓌t。在素描的塑形中,必須抓住物象主要的特征,同時也可對此特征進行一定程度的強調乃至合理的夸張,但這種強調、夸張是不能脫離物象本質結構的,即使是變形也是要有嚴謹?shù)男误w結構依據(jù),而不是無依據(jù)的亂變,否則就是蹩腳的形象。同時,對物象的強調、夸張、變形,也是必須建立在造型能力有一定基礎之上的。在素描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本的觀察方法、造型方法、表現(xiàn)方法等等,必須嚴謹、科學的,而在認知上、形式上是寬泛的,要尊重學生的形象感受力,正確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能用一種固定不變的訓練模式來要求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發(fā)展方向。個性的發(fā)展不是盲目的,首先,要認真學習、理解素描基本規(guī)律知識。其次,在掌握了一定基本規(guī)律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提高準確塑形的造型能力。最后,在有一定的素描塑造能力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個性,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探索和研究素描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素描教學中,目的在于訓練對物象形體得造型能力,其中解決重點就是對物象形體結構的把握與塑造,素描教學不只是訓練手上的作畫技巧,而正確的觀察方法是作畫的理論指導。在素描的訓練過程中,必須樹立整體觀察的意識,切忌過分的強調局部而忽視整體關系,整體意識貫穿于整個過程之中。在整體意識的統(tǒng)帥下,無論是局部之間的相互對比以及虛實、主次、等關系的處理,都是為了讓局部的處理服從于整體關系。
我們知道任何物象都有其自身特有的空間體積,有體積就必有形狀,有形就必有體,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形是物象體積在人視覺中形成的邊緣輪廓,看不清物象的體積就看不到形。有體積的物象處在一定的具體的特定空間之中,就存在前后、左右、上下、遠近等空間關系。哪怕是一張薄紙,同樣有形有體積,占據(jù)一定的空間位置。世界萬物豐富多變,每種物象有其普遍的形體結構,每個物象又有其個性形體結構特征。形體結構豐富多變,無論多么復雜的形體結構,都可以用最基本的形態(tài)來概括,在形上有圓形、方形,在體上有圓球體和方塊體。形是平面的、二維的一種狀態(tài)和輪廓,體是立體的、有空間縱深的狀態(tài)。形和體是兩個不同的素描要素,形是二維空間,體是三度空間,不同的形在一定空間范圍內按照某種方式組合就成為體。物象的形體就是形和體按照物象內在結構的組合,物象形體是具體的、多元的,任何形體都是為反映物象的結構而存在的,形體與結構是密不可分的,不可能脫離結構而獨立存在,否則形體就可能轉向平面化,成為剪影而不是形體。由于結構的存在,所以物象除了外在輪廓的形,還有內部結構的形。物象的形體是由不同的體面組成,兩個體面在聯(lián)結處所呈現(xiàn)的棱角線、轉折線稱之為物體的“體面線”或“結構線”線組成,三個以上的不同方向的體面連接就會形成點,這些點稱之為“骨點”“結構點”。對于結構復雜多變的物象,必須運用形體的觀察方法和歸納意識,同時還要有在方與圓之間進行轉換的意識。對于方形體,形與形之間有轉折連接,要學會用圓形體的意識去觀察、塑造;對于圓球體或曲面,面有轉折但不能形成點、線,視覺中只有形的存在,我們只能人為地剝離出一些結構點、結構線,以方形體的意識去觀察、塑造。對物象形體的深入分析理解,就形成了物象的結構形,從而可以說轉化為物象的結構。處于三度空間中的物象,在視覺上,必定產生透視。由于透視的原因,不同的物象有不同形,即使同一物象由于所處不同的空間位置、不同的角度或是在不同的視平線上觀察,它的形也是不會相同的。透視是千變萬化的,但絕不能違背近大遠小的透視規(guī)律。物象結構形在縱深空間中由于透視的存在,發(fā)生變化,就形成了體積。所以我們所說的“形體”,是包含了物體的結構、體積及透視變化的總和。物象的形體結構是復雜多樣的,對物象的形體結構不了解,就不可能對該物象形體進行準確地塑造。
對物象的形體有了一定認識,在塑造物象形體時就有了理論指導。在對物象塑形過程中,要認真地分析理解物象形體的結構、體積,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輕重等,充分塑造出各個局部的形,所以線條塑造的各個局部的形不只是局部輪廓,而是通過形的塑造以表現(xiàn)出物象的形體結構,切忌互相孤立而毫無關系的輪廓形。在素描教學的訓練中,特別是初期階段,必須要以寫實的、科學的、嚴禁的、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物象形體的塑造,而不能無依據(jù)無原則的進行變形,或是將錯就錯的態(tài)度,那種明知有錯而湊合了事的態(tài)度是非常有害的。形體結構的準確性,在素描作品的優(yōu)劣評判中占有極高的比重,形體結構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著一張素描作品的成敗。中國美術院校的素描教學,由于受蘇式素描教學的影響,錯誤地認為調子是素描的主要,于是產生一個誤區(qū),把時間都花在了畫面的精細刻畫之中,追求調子的豐富性,而忽視形體結構,以至于對素描這一基礎學科的誤解,甚至把缺失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罪責也歸咎于素描教學,素描是禍害,要求放棄素描教學,這是對素描認識不足造成的結果。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它不僅僅是造型技能的訓練,也是觀念意識、審美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的綜合訓練過程,只是有主次關系,造型能力是最為主要的,造型能力的缺失,何談專業(yè)創(chuàng)作??梢钥纯礆v代藝術大師,無一忽視形體結構在造型訓練中的重要性,中國的顧愷之、吳道子、陳老連、任伯年、張大千、林鳳眠、徐悲鴻等等,西方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安格爾、凡高、羅丹、畢加索等等,從他們的作品中可看出,都是在形體結構上下過一番苦功,追求著形體結構的準確與完美,并把素描這一基礎學科貫穿于整個藝術生涯,作為把握物象形體結構的主要方式。
今天,科技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信息交流變得快捷,藝術教育的理念和思維模式也在不斷地變化,美術專業(yè)的素描教學也隨時面臨著挑戰(zhàn),但是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教學的基礎學科,不應該放棄,而是應該得到加強,素描教學的基本目的就在于訓練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訓練學生對形體結構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造型能力。技巧和形式是素描造型的手段,而不是素描訓練的目的。對表現(xiàn)形式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當然比較容易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素描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不能只停留于技術性的訓練階段,要逐步融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思維方式,用素描這一特定藝術形式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和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藝術一樣,素描同樣要求藝術的真實,這個真實不是客觀地再現(xiàn)物象,把客觀物象表現(xiàn)的真實,而是在于藝術的自我主觀反應,是藝術的真摯的特殊感受與理解。真正打動觀眾心靈的因素,終究是作品的內在精神,即藝術家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他所傳遞的思想情感。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素描作為美術專業(yè)的基礎,既有即興性的一面,所以從某種角度講,素描是畫家精神境界最樸素最直接的表達方式?,F(xiàn)代素描教學應融入現(xiàn)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體驗,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其基本的功能作用應該是不變的,在教學中應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尊重學生感受力,引導學生的特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今天重新探討和研究素描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素描的表現(xiàn)形式、認識方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1]顏鐵良.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高宗英.素描之道[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4.
劉勇(1973年12月—),男,四川省內江人,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藝術碩士,現(xiàn)任教于云南省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藝術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書法篆刻、素描、色彩和中國畫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