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麗紅
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寫作成了困擾廣大語文老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大多數(shù)學生最怕作文,不少學生在作文課上冥思苦想,卻提不起精神,許多學生抱著應(yīng)付老師的態(tài)度去寫作。有副對聯(lián)寫得很恰當:“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綱愁線愁情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寫作,在很多學生心中是一件大難事,絕大多數(shù)學生作文一段到底,內(nèi)容空洞,中心不明,書寫也極差,更不用說語言表述了。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相當數(shù)量的語文教師似乎都明白多寫、勤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捷徑。于是教師只布置作文,每周都讓學生作文,有的學生在家里寫作文實在湊不夠字數(shù),就生拼硬湊,一邊寫一邊數(shù),殊不知像這樣“擠牙膏”寫出來的文章詞不達意,無法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作文沒有表現(xiàn)力,沒有生命力。而教師常常簡單給作文分數(shù),對于乏味的語言只能報之以無奈的態(tài)度。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作文寫不好,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影響學生的表達能力。筆者在人物形象描寫的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寫作誤區(qū)減輕了學生筆下空洞的痛苦,讓學生寫作有法可尋,去樂意寫作。
一.“文字”現(xiàn)“畫面”
經(jīng)典文章值得反復品讀,許多詞、句優(yōu)美的名家名篇等經(jīng)典之作,值得反復品味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往往為了趕“進度”,把課堂上所設(shè)計好的問題解答完,即結(jié)束對該作品的探究學習,往往忽略了對語言的品味、品讀,教材語言讓學生“可望而不可及”。教師應(yīng)該讓學生靠近文本,品讀語言。
朱自清的《背影》描寫父親爬月臺的文字讓人們?yōu)橹锌?,這一經(jīng)典語段的形成也并非一氣呵成,未定稿是“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艱難地穿過鐵道”。后來的定稿是:“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边@一段文字被拍成電視散文,所形成的畫面也十分感人。
在寫作中,將人物重要的言行舉止細細分解,把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細致地刻畫出來,寫作就有了靈氣與生命。
二.“比較”探“發(fā)現(xiàn)”
選取學生平時較典型的寫作誤區(qū),通過比較,探究文字如何形成畫面感的技巧,將學生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轉(zhuǎn)化成畫面,學生就可以將寫作難的問題轉(zhuǎn)化成簡單的畫面描寫,真實描摹每一道風景,每一個場景,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境界。
(一)細化動作現(xiàn)畫面
老舍說過:“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覀冺氹S時用動作表現(xiàn)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xiàn)出他一點來,他須越來越活潑,越實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動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xiàn)。
如A句“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鳥”,這句子簡單交代了一件事情,至于如何罩住鳥,并沒有詳細地描寫,這樣筆法是學生常見的寫作現(xiàn)狀,讀者不明其所以,文章也沒有味道。通過呈現(xiàn)B句,已學的《雪地捕鳥》的經(jīng)典語段“他掃開一大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學生便會從比較得出,B段文字細化了“捕鳥”的動作,動詞豐富,動作真實,品讀文字的過程中在腦海里產(chǎn)生了畫面,讀者似乎看到了“捕鳥”的場面,文章就生動形象,細膩有味兒了。
(二)細化形象現(xiàn)畫面
刻畫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獨有特征,需細化此人在你心中的唯一印象。這一印象還可以“定格”。要讓人物形象典型,讓人如見其人,還得從外貌、肖像入手,抓住人物區(qū)別于他人的特點,將長相、表情細細描畫成文字,令讀文人讀文字時腦現(xiàn)其形,這就需要用文字呈現(xiàn)畫面。
如此段文字,“三七分的發(fā)型和女士打扮,一雙小眼睛透露著機智。再加上那一身穿跑偏了的蘇格蘭裙子,幽默詼諧,令人發(fā)笑?!蔽覀冊谧x的過程中即在腦海里現(xiàn)出了畫面,讓人自然而然想到了春晚中亮相的“小沈陽”。
又如,“舊得卷邊‘老解放帽子 一身農(nóng)民的打扮 。開口說話,嘴角在往上翹的同時,兩只眼珠子趕緊配合著翻出來,東北老農(nóng)民那種土不拉嘰的、憨憨的喜劇臉譜就一下子蹦了出來”自然,讓學生猜到“趙本山”的理由便是那些獨到的修飾人物的外貌詞,“眼珠子趕緊配合著翻出來”“土不拉嘰”等人物典型特征的詞,也可以再現(xiàn)人物畫面。
(三)描繪場景現(xiàn)畫面
畫面感閱讀還需要場景來襯托,才能深化所描寫的中心,烘托烘托渲染氣氛,使所要表達的思想更易于讀者接受?!侗秤啊樊斨?,父親爬月臺為何不容易?“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睂W生一下子能從場景中明白,月臺高而父親胖是導致父親爬月臺艱難的直接原因,正因為如此,父親為“我”買橘子才“令我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場面描寫表現(xiàn)出了特定的氣氛,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
三、“鏡頭”與“細化”
結(jié)合特寫鏡頭,培養(yǎng)學生用心細致觀察生活的習慣,可以適時展示人物特寫鏡頭,讓學生直觀感受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借助特寫鏡頭,進行片段訓練,讓學生用“文字呈現(xiàn)畫面感”的方法,回憶印象最深的畫面,描下最至親至愛的人。描寫那些舉動,那幕形象,那種情景,讓我終身難忘的那個“鏡頭”,可盡情享受表達的樂趣。
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的需要,抓住某個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活動,對于重點人物、重要事件進行慢鏡頭局部放大,同時襯托出一個生動的場景。多用筆墨,突出重點,繼而就能通過文字看到這件事的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讀者憑視覺形象將畫面自然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