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霞 葉粉玲 侯 雋 李 靜
果樹枝干粉碎堆漚還園技術(shù)
張淑霞 葉粉玲 侯 雋 李 靜
將從果樹上修剪下來的枝條粉碎后堆漚還園,可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培肥地力,減少枝干焚燒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在堆漚發(fā)酵過程中還能殺死枝條上附著的病菌和蟲卵。近年我們在西安市長安區(qū)、周至縣試驗示范了果樹枝干粉碎堆漚還園技術(shù),效果明顯。
果樹枝條質(zhì)地硬,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對剪下的枝條、間伐的樹干,首先要粉碎成0.5~1 cm的小段(其他農(nóng)作物秸稈也可一并利用),增大微生物與物料的接觸面積,以利于微生物分解。同時,較小的顆粒也有利于水分滲透與保持。
堆肥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堆肥場地應(yīng)選擇在取水容易、平坦堅實且方向朝陽的地方,避免場地傾斜,造成水的流失。經(jīng)常使用此法的果園可建立專門的堆漚場地。
1)加水。水分是微生物新陳代謝的必要條件,能軟化堆料,使其更易于分解。堆肥原料的加水量直接影響堆料性質(zhì)、堆漚速度、堆肥腐熟程度以及堆肥質(zhì)量,是堆肥中最重要的控制條件。一般,粉碎枝干加水量以使堆料的水分含量達到并保持在60%左右為宜。實際操作中可分兩次加水,以免一次加水吸收不完,造成水分流失,影響堆漚效果。
2)加發(fā)酵劑。雖然自然環(huán)境和堆肥原料中本身就含有大量微生物,但堆肥過程中仍需加入堆肥發(fā)酵劑。這樣一是可以縮短堆肥的發(fā)酵時間,對質(zhì)地堅實的果樹枝條堆漚發(fā)酵尤為重要;二是堆肥發(fā)酵劑中的有益微生物隨堆肥施入土壤后,能破除土壤板結(jié),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實際操作時,可將發(fā)酵劑用水稀釋50~100倍,在第2次加水時加入。1 t料加發(fā)酵劑1 kg,拌勻即可。
3)加氮。堆肥制作過程中要求堆漚原料的碳氮比值保持在20~40為宜,但果樹枝條碳氮比值為300~500,不利于微生物發(fā)酵,須加入氮肥或人畜糞尿加以調(diào)整。一般加入比例為1 m3堆料加尿素1 kg或碳酸氫銨3 kg或人畜糞尿200 kg。方法是:將尿素或碳酸氫銨加水稀釋100倍,均勻噴灑在堆料上。如加人畜糞尿,可與發(fā)酵劑一起,一層層潑灑在堆肥原料上。
4)堆制。前述處理完成后,將物料堆成底寬1.5~2 m、高1~1.5 m的堆。夏季為防止料堆溫度太高,肥堆宜小些;冬天為了保溫,肥堆可大些。長度依堆料多少而定,堆好后覆蓋塑料膜。一般夏季1~2個月、冬季3~4個月可完全腐熟。
料堆一般在堆制后3~6天內(nèi)達到最高溫。當堆溫超過70℃時要揭膜降溫,持續(xù)7~10天后翻1次堆,使堆料發(fā)酵均勻。
當堆肥顏色變?yōu)楹稚蚧液稚?,發(fā)酵物溫度降至35℃以下,聞之無臭味、有淡淡的氨味,即標志其已充分腐熟。充分腐熟的肥料成品需達到表1所示無害指標。腐熟的堆肥可作為基肥于秋季施入果園。
表1 經(jīng)腐熟處理的堆肥中有害金屬限值
張淑霞,葉粉玲,侯雋,李靜,西安市果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郵編710061。
201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