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
0,我?guī)缀鯖]有想起唐璜。盡管塞維利亞是傳說中唐璜的故鄉(xiāng),而我曾經(jīng)非常喜歡唐璜。
當(dāng)然是拜倫的唐璜,或者說就是拜倫本人?!疤畦母改缸≡谝粭l河水旁,瓜達爾奎弗河,也是非同凡響” (查良錚譯:《唐璜》)。這條河穿過古城,在塞維利亞的時光里,我?guī)缀趺刻於紩目绾拥奶乩锇布{大橋經(jīng)過,站在橋上視野非常開闊,東側(cè)河岸用土色石塊鋪建了一座廣場,坐在石岸上看特里安納橋的暮色,是在塞維利亞的第一件美事。廣場上有一座抽象石雕,再遠一點卻是古老的大教堂和希拉爾達塔。大橋西側(cè)是幽美的特里安納區(qū),最富有安達盧西亞氣質(zhì)的獨特地帶。從這座橋步行十分鐘就到達大教堂,這是塞維利亞的核心建筑,像它的建造者所說,“大得令人瘋狂”,也華麗得令人窒息。天主教哥特和伊斯蘭混合的風(fēng)格讓人想起魯迅形容夜空—“奇怪而高”。
一八○九年六月, 拜倫第一次游歷歐洲,這也是他第一次離開英國。據(jù)莫洛亞的《拜倫傳》,同行的是一位政見激進的朋友和一大票仆從。他們從英國渡海到里斯本,再騎馬到塞維利亞。西班牙內(nèi)亂和拿破侖入侵的硝煙還沒有散盡,從里斯本到塞維利亞沿途隨處可見標(biāo)識死亡事件的十字架。拜倫在塞維利亞小住了幾日,這里盛產(chǎn)他愛吃的柑橘,對千頭萬緒的古跡他沒有興趣,只是當(dāng)?shù)嘏繓|的熱烈追求令他異常得意,作為紀(jì)念品也是戰(zhàn)利品,他得到了一束三英尺長的美人頭發(fā)?!耙雽g作樂可不能圖安逸”,這時拜倫二十一歲,信中這句話可完全是現(xiàn)身說法。六七月的南歐已經(jīng)非常炎熱,即使靜坐冥想,襯衫衣領(lǐng)也會汗透,長途跋涉已然辛苦,還要調(diào)情,真是極度傷身的事。
他年輕、漂亮而有才學(xué);又據(jù)聞
他曾經(jīng)迷惑了俄國女皇的心。
還有人謠傳,他有過不少奇遇,
在情場和戰(zhàn)場上都是個好手。
浪漫的頭腦本來是個描畫家,
而英國女人的幻想更會悠游。(《唐璜》)
拜倫讓他的唐璜作為俄國女皇的特使來到倫敦,受到熱烈追捧,成為社交界的寵兒。這時的拜倫在文壇占盡風(fēng)騷,“他是這么年輕,這么英俊,而且又這么壞!”(勃蘭兌斯著、徐式谷等譯:《十九世紀(jì)文學(xué)主流》)是倫敦上流社會最理想的崇拜對象。拜倫也曾十分享受這一切,直到虛榮帶來更大的空虛,他明白,一個人是否能在他的時代受到廣泛的認可和喜愛,往往取決于他承載的表象、傳聞是否迎合了某階層的想象。一名英國貴族青年,俊美、瘦削、蒼白、憂郁,優(yōu)雅而孤傲,玩世不恭而激情四溢,作為真正的戰(zhàn)士英年早逝……這是世人對拜倫的想象。而唐璜呢,從古至今無數(shù)男子,無論出身、地位、容貌、學(xué)識如何,都曾幻想成為情場高手吧?實際上胡安(Juan)是西班牙最常見的男人名字,加上貴族姓氏標(biāo)志的Don,就成了漢語中的“唐璜”,如果在武俠小說里,這個名字大致會給人以司馬小明、上官振華、慕容衛(wèi)東之類的感覺,果然,在意大利,“胡安”被換成意大利人習(xí)慣的“喬萬尼”(Giovanni),莫扎特的歌劇就用了Don Giovanni這個名字。
唐璜有可能是任何人,拜倫用天賦把唐璜變成了自己。這個唐璜因此分擔(dān)了拜倫生命里的種種幽暗,包括天生的跛足和易胖的體質(zhì),為了優(yōu)雅身姿他必須像苦行者一樣堅持運動健身和節(jié)食,蒼白瘦削的面容其實是營養(yǎng)不良的結(jié)果;他厭惡自己庸俗的母親,他的美貌來自于有著惡魔稱號的父系,他體會到用度拮據(jù)以及尋找經(jīng)濟來源的窘迫,他和異母姐姐奧古斯塔的關(guān)系受到難聽的非議,他和妻子同床異夢,“都不想離婚,只希望對方死掉”。所以只有拜倫會如此細致地講述一個浪蕩子的家世,他以自己妻子為摹本塑造了唐璜的母親—在人前端莊典雅、克己虔誠,堪稱“十全十美”、“女界的圣徒”,內(nèi)心卻冷酷、傲慢、毫無溫情,后來干脆折磨死了丈夫。唐璜在寡母嚴(yán)厲而神經(jīng)質(zhì)的管教下長大,一如拜倫本人。
在故鄉(xiāng)塞維利亞的時候,唐璜還是一個純情少年,他的初戀給了母親的好友,結(jié)果被對方的丈夫抓奸,倉皇逃離。在這短短的篇幅里,看到的始終是壓抑,還有少年情竇初開特有的緊張笨拙。作為被想象、被猜測、充滿神秘感的異鄉(xiāng)客而存在,才讓唐璜顯得光彩照人,這是對拜倫對現(xiàn)實的救贖方式。正如拜倫的影響遠在英倫之外,他的唐璜也不是西班牙的,更不是塞維利亞的。唐璜先后漂流到希臘小島、蘇丹后宮、俄皇內(nèi)闈,像觀賞神秘東方的風(fēng)景一樣揭開東方美女的衣裙。從海盜的女兒、土耳其蘇丹的王后,到權(quán)傾一時的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唐璜的情婦一個比一個有權(quán)有勢,他也越來越像一個超級幸運兒和天生的男寵。
刻薄調(diào)侃貴婦們的情欲和女人的春夢,是拜倫式的自我解嘲。他的唐璜內(nèi)心壓抑而羞澀,其實無法從女性那里獲得單純的肉體歡娛,只是用放蕩表達反抗。所以在與每個女人的關(guān)系中,他都處于被動。唯一真摯的愛情,屬于純潔的希臘少女海黛;甚至對他從戰(zhàn)爭中拯救的一名十歲孤女,也體會到一種既非父兄之愛,也不純?nèi)磺橛膹?fù)雜情愫。一個享盡天下美色的柏拉圖主義者,身被萬千寵愛的厭世者,狂熱外衣裹著敏感脆弱的內(nèi)心,用縱欲來反抗世俗,又在欲望盡頭重拾罪感,在罪感中自嘲自省,卻培植了自戀的快意。唐璜就像拜倫的魔鏡,這個天才美少年一次次攬鏡自照:誰擁有世上最痛苦深邃的靈魂?誰是詩壇的巨人?誰是無所畏懼的撒旦?
孤獨的反抗激情,是拜倫留給全世界的剪影。同時代和后來的批評者中,很多人看到了拜倫身上矯情做作的成分?!皠堇c叛逆的奇妙混合?!边@是勃特蘭·羅素對拜倫的概括。富有諷刺意味的是,拜倫被譯介到東方的契機是他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戰(zhàn)爭,以及那篇膾炙人口的《哀希臘》,實際上拜倫對歷史或是民族主義都毫無興趣,他的熱情始終在當(dāng)時的政治和風(fēng)尚。拜倫式的浪漫主義詩情有種天然困境,對自由和英雄的崇拜只能存在于詩篇中,一旦被召喚到塵世,毫無例外會帶來某一貌似英雄者的獨裁。就連詩人自身也常常無力面對激情導(dǎo)致的毀滅性后果以及世俗歡樂的引誘,所以很多浪漫詩人青年時代以激進姿態(tài)暴得大名,中年后立場和觀念都越來越中庸保守,當(dāng)然,如果藝術(shù)家死于青春,至少可以避免這個尷尬的難局。
死于三十六歲,不知是拜倫的幸或不幸。正如羅素所說,拜倫用叛逆取悅了世人,獲得了普世的聲名,在一海之隔的歐陸,他被視為詩界的拿破侖,也深深影響了歐洲哲學(xué)的氣質(zhì)。他毫不留情地嘲諷湖畔詩派的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桂冠詩人”騷塞。向權(quán)力妥協(xié)、變得溫和圓潤是詩人不可原諒的罪行,然后呢?地獄烈焰中的大天使長有一天也要洗心革面變成無辜的基路伯嗎?實際上拜倫已經(jīng)在娶妻生女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倫理的重壓。 三十六歲是思想的復(fù)雜和矛盾性開始展開的時候,在《唐璜》中,他已寫出了世界對自己的庸俗化想象,并且站在這種想象之外來觀察和揶揄,他沒來得及寫到唐璜之死,或許也無從知道,在他死后,他的唐璜被疊加了一層又一層庸俗色彩。
一個反思的唐璜是最容易被廉價模仿的。宗教在現(xiàn)代越來越失去威嚴(yán),下地獄的恐嚇也不再具有威懾力。外部世界有無窮誘惑,內(nèi)心經(jīng)常是軟弱的,現(xiàn)代人既不可能保持絕對的道德自律,也無法徹底放縱情欲棄絕理性,游戲于無窮無盡的情欲邊緣,時而用反思來調(diào)和負罪感,吟唱矛盾的內(nèi)心,回歸世俗理性,是典型的市儈生存狀態(tài)。
這個曖昧的過程也可以被描繪得深情而詩意。拜倫崇拜一切激情,現(xiàn)代人生產(chǎn)出很多激情的贗品供人消費或供人炫耀,在自己的小舞臺上穿戴著劣質(zhì)行頭冒充唐璜?;蛟S這也是人之常情,真用寶貴生命陪葬青春狂熱的話不是太蠢了嗎?但是,一種可以隨時改變立場戴上不同面具的哲學(xué),難道不是太精明也太丑陋了嗎?一個火葬禮成就了拜倫的傳奇,唐璜卻早化作一個陰郁怪物,他會出其不意在某個角落出現(xiàn),絕不是我要在塞維利亞尋找的東西。
然而在這座炙熱的古城,我卻無意中遇到了“唐璜”。
有天傍晚和友人同游大教堂東邊的猶太區(qū),仍然是芳香的橘子樹、白墻和美麗的鐵十字。當(dāng)摩爾人的統(tǒng)治瓦解時,卡斯蒂亞王國的斐迪南三世為猶太人設(shè)立了這片街區(qū)。狹窄的小巷、蜿蜒的石板路雖經(jīng)過翻建,仍保留著中世紀(jì)面貌。低矮厚重的拱門帶著古代戰(zhàn)爭的痕跡,白色或淺黃色的墻面為了抵御南歐的驕陽,隨處可見的小水池標(biāo)識著對圣潔生命的崇拜。巷子深處有著名的鐵十字廣場、仍用拉丁語做彌撒的小禮拜堂,當(dāng)然也有各色酒館小店,入夜后這里游人如織,燈火通明,比白天更加熱鬧。
走到街區(qū)內(nèi)一片小廣場,天色完全暗下來,導(dǎo)游讓大家注意高墻上鑲嵌的瓷磚,上面寫著這里是唐璜的出生地。
難道唐璜不僅僅是個傳說么?導(dǎo)游是個當(dāng)?shù)匦』镒?,他的英語很糟,我的西班牙語很糟,沒法順暢交流,我得到的信息也支離破碎。
“真有唐璜這個人嗎?”
“有啊,當(dāng)然?!?/p>
“知道他長什么樣嗎?”
“女人都喜歡,很英俊的?!?/p>
“除了長得好看之外呢?”
“他還是個詩人?!?/p>
英俊風(fēng)流的詩人?聽起來不太妙。翻著字典我看懂了銘文的意思:
有個傳說,很多人都知曉,
在古老的卓盧街附近,也就是這條街道,
誕生過一位先生,從沒有人比他更懂得游樂、爭斗、
還有談情說愛的奧妙。
幸蒙天父圣愛垂憐,
他在塞維利亞死去,因唐娜·伊妮斯的靈魂照耀,
他的靈魂也得到拯救。
后來,何塞·索利亞用妙筆寫下不朽佳作,
為這個傳奇人物賦予了生命,他的名字就是
唐璜·德諾利奧
藍白或彩色瓷磚拼接的圖案,是本地街頭巷尾最常見的裝飾,這是一種獨特的碑刻,記錄風(fēng)物傳說、傳頌圣像經(jīng)文,也經(jīng)常用作店鋪招牌。眼前的這幅瓷磚是經(jīng)典的白底藍字,類似青花瓷的顏色,精美的蔓藤花紋為框。 Don Juan Denorio—唐璜的名字赫然在上,Do?a Inés在拜倫詩中變寫作Donna Inez,是唐璜恐怖的母親,此處卻是唐璜的情人。兩個名字用了特大字體,遠遠就能看到,告訴人們這是一個愛情正劇。
典故來自十九世紀(jì)西班牙劇作家何塞·索利亞, 《唐璜·德諾利奧》是他的名作。劇中的唐璜是個四處風(fēng)流又好勇斗狠的放蕩青年,有一個跟他臭味相投的朋友唐路易斯,二人打賭看誰勾引的女人和斗殺的男子更多。唐璜自然總是贏家,連好朋友的未婚妻都被他騙上了床。風(fēng)流不羈的唐璜只有對自己的未婚妻唐娜·伊妮絲真心愛戀,然而未來的岳父、塞維利亞駐軍司令岡薩羅卻因為唐璜的人品而堅持退婚,唐璜一氣之下發(fā)誓繼續(xù)做惡魔,拔劍殺死岡薩羅離開了西班牙。五年后重返塞維利亞,才得知唐娜·伊妮絲已悲傷而死。岡薩羅的鬼魂一直在等待復(fù)仇,當(dāng)他墳?zāi)股系氖褚烟畦氲鬲z的時候,唐璜懺悔求救,唐娜·伊妮絲的靈魂及時出現(xiàn),帶他飛升去了天國。
無原則的誘惑者、虔誠的貞女、憤怒的父親、決斗、兇殺和鬼魂復(fù)仇,這正是西班牙常見的故事元素。最早把唐璜故事寫成戲劇的是十七世紀(jì)的蒂爾索·德·莫利納,他是羅馬天主教僧侶。在馬德里有一尊他的雕像,身穿修士的長袍,表情像正義的岡薩羅一樣嚴(yán)肅,矗立在以他命名的廣場。這是一部勸誡色即是空、惡有惡報的風(fēng)俗世情劇,題名《塞維利亞的騙子和石像賓客》,唐璜只是個徹底無良的登徒子,用甜言蜜語和婚姻承諾引誘了無數(shù)女人,有時甚至冒名頂替,不曾對任何人抱有真情,直到最后也不知悔改,被岡薩羅的石像拉進了地獄火焰。莫扎特的歌劇杰作《唐·喬萬尼》就是按莫利納劇作的情節(jié)編寫的,無論原創(chuàng)性還是知名度,這部《塞維利亞的騙子和石像賓客》都遠勝過何塞·索利亞的《唐璜·德諾利奧》,后者用前者的故事結(jié)構(gòu),塑造了一個深情的唐璜。唐娜·伊妮絲有著圣潔虔誠的靈魂,并以此拯救了唐璜,也用另一種方式宣揚了宗教的力量。很可能受了拜倫的啟發(fā),索利亞的唐璜更浪漫,當(dāng)然也更符合這個時代游客們的期待,所以被做成供人品讀的風(fēng)景,安置在唐璜的“出生地”。在銘文左側(cè)的蔓藤花紋之間,還有一幅橢圓小像,兩名貴族青年攜手而行,想必是打賭的唐璜和唐路易斯。
“唐璜?一個地道的sevillano(塞維利亞人)”,我的西班牙語教師這樣說。后來我在舊書攤上買了一本《塞維利亞的騙子和石像賓客》,在這里一段時間后,我知道本地人所說的“塞維利亞人”有很多意思。歷史無疑是復(fù)雜絢麗的,真正的“塞維利亞人”退到了幕后,年輕人更喜歡爵士和搖滾,找地方喝酒時他們選擇Alameda而不是大教堂附近……塞維利亞的大街小巷遍布教堂,是一個天主教氣氛濃重的城市,本地人一出生即受洗,但其中大部分人不會成為狂熱信徒。這里的商鋪招牌古色古香,悲傷圣母的畫像反而顯得十分現(xiàn)代。在這里悠閑生活如此容易,現(xiàn)世的快樂如此具體。
什么語言也不如《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更能直觀概括“塞維利亞人”的性格,那是一種明媚、開闊、充滿活力的熱情。費加羅,一個聰明、風(fēng)趣而又快樂的理發(fā)師以及他身邊發(fā)生的詼諧劇,是對塞維利亞特質(zhì)的另一種詮釋,在莫扎特那里,這和唐璜的精神是貫通的,在《費加羅的婚禮》之后,他馬上創(chuàng)作了《唐·喬萬尼》,歌劇中的唐璜過著不停勾引女人的快樂生活,在唐璜“最后的晚餐”上又出現(xiàn)了《費加羅的婚禮》中的旋律,唐璜下了地獄。這不僅是音樂史上的里程碑,也給克爾凱郭爾帶來了思想上的靈感。唐璜的力與激情,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歡悅”,只有在音樂中才能得到最恰當(dāng)?shù)某尸F(xiàn)(克爾凱郭爾著、京不特譯:《非此即彼:一個生命的殘片》)。
浮士德和唐璜,這兩個發(fā)源于歐洲的經(jīng)典形象,前者被定義為精神性的,后者是感官性的。浮士德早就出現(xiàn)在文人作品中,而唐璜在蒂爾索之前一直存在于集市、街頭表演中。如果說有兩位作家如此投入地把自己的一部分生命轉(zhuǎn)化成了唐璜,我想那就是拜倫和克爾凱郭爾,拜倫塑造了一個反思的、更接近浮士德的唐璜,而克爾凱郭爾認為唐璜需要堅守另一些品質(zhì),這甚至需要更多的誠實、熱情和勇氣??催^莫扎特的唐璜一定不會忘記唐璜的仆人念出那份記錄唐璜風(fēng)流債的名冊:在意大利他有六百四十個情婦,在德國有二百三十一個,在法國有一百個,在土耳其有九十一個,在西班牙有一千零三個?!岸焖矚g豐滿的姑娘,夏天他偏愛苗條的女郎,高個子的他說莊重,小個子的他夸輕巧。對六十歲的婦女他也大獻殷勤,能往名冊上填個名字他就感到快樂,他最大的熱情還在年少無知的小妞身上,也不管是相貌平平還是貌美如花?!?/p>
《一個誘惑者的日記》的主要靈感大概就是從這份壯觀的名單來的。“廣義上的誘惑者”,這是克爾凱郭爾用來寄托愛欲、激情和審美理想的形象,“他生活得實在太精神化,以至于他無法成為一般意義上的誘惑者”??藸杽P郭爾希望自己走得比拜倫更遠,他要用自己僅有的一次戀愛經(jīng)歷建構(gòu)唐璜的愛欲宮殿。拜倫把詩定義為激情,而對克氏來說,信仰和生活就應(yīng)該是激情本身。這兩個氣質(zhì)截然不同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崇拜激情,且都沒有準(zhǔn)備活得太久。激情,注定是一種受現(xiàn)代理性擠壓難以存活的東西。后來重寫唐璜的人都采用了一致的手法:給這個浪蕩子找一位“真愛”,讓唐璜閱盡人間春色后,被某個女人感動、改變,成為專一的情人,最終死于浪漫的情殺決斗。對現(xiàn)代人的道德觀念來說,這樣的唐璜當(dāng)然是更好消化的,然而,每一次勾引得到的感官愉悅真的可以被道德化地分層嗎?憑什么認定這一次是“真愛”而下一次不是呢?那些武斷書寫傳記和歷史的人們是否想過,如果沒有已知的結(jié)果和充滿各種可疑觀念的判斷,如何在“重要”與“不重要”之間取舍呢?在莫扎特的歌劇里,復(fù)仇的石像抓住唐璜的手,三次命令他“悔過吧,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唐璜都堅持“絕不”。是的,這是塞維利亞那個簡單的唐璜,他真的不知道錯在哪里以及自己是不是可能改變,也就沒有那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