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武 魏 旗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2、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 廣東 珠海 519085)
市場實驗最早由Chamberlain(1948)開創(chuàng)。史密斯在Chamberlain實驗基礎上改進并設計了雙向口頭拍賣實驗,其出價、交易價格都是公開信息(Sm ith,1962)。實驗表明,即使交易者缺乏經驗,市場最終也將達到均衡(Davis&Holt,1993)。
實驗選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yè)2012級的本科生采取紙筆實驗方式進行。在公布實驗說明后,首先隨機抽取了18名學生,然后隨機決定其中的9名為賣方,9名為買方,分坐在教室兩側。介紹實驗具體規(guī)則后,買方隨機抽取一張交易信息卡片,卡片上標注了每輪交易產品的保留價值,而賣方隨機抽取的交易信息卡片上標注其每輪交易產品的生產成本。買方保留價值由最高5元,依次下降0.25元到最低3元,而賣方生產成本由最低2.25元依次上升0.25元到最高4.25元。每組實驗重復進行6輪。每輪實驗開始時,買方和賣方在指定交易區(qū)域交易,買方(或賣方)與賣方(或買方)會自主進行協(xié)商直到交易達成或規(guī)定時間用完,限定交易價格不得低于賣方的生產成本,也不得高于買方的保留價值。每當有交易達成時,交易價格會即時在黑板上公布,達成交易的雙方在本輪不再進行交易。首輪交易限定的時間為5分鐘,隨后每輪交易的時間為3分鐘。6輪實驗全部完成后,交易所得計算方式如下:買方獲取每輪的保留價值與其相應的交易價格之間的差額總和,賣方獲取每輪的交易價格與其生產成本之間的差額總和。
由上述實驗設計,預期隨著實驗不斷進行,市場交易應該會逐步趨向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上述簡單的供求實驗中,預估市場交易的均衡價格會在3.5元到3.75元之間,交易達成個數(shù)應為5-7個。實際每輪的交易價格如表1所示,標*號的交易價格表明該價格是位于均衡價格區(qū)間內,表1的最后一行給出了每輪的平均交易價格。
表1 雙向口頭拍賣市場交易結果
由表1可知,隨著實驗輪次的進行,每輪交易中處于預期價格區(qū)間的個數(shù)在逐步增加,同時,每輪實驗的平均價格也在逐步向理論預測的交易均衡價格趨近??梢?,當市場制度是雙向口頭拍賣市場時,市場行為能夠很好地符合完全競爭模型。
作為雙向口頭拍賣市場交易的一個變形,接下來我們進行了買方明碼標價的實驗。實驗參數(shù)設計與雙向口頭拍賣的基本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我們進行的實驗是跨被試實驗。實驗的參與者是重新隨機選擇,并且與雙向口頭拍賣實驗的參與者完全不同,交易中的買方或賣方角色也是隨機確定的,以避免實驗中的“次序效應”;二是在此組實驗中,買方先行報價,賣方有選擇接受與否的權利。具體而言,買方先行確定產品報價并上交給實驗管理者后公布在黑板上。賣方從實驗管理者手中隨機抽取一張數(shù)字可能為1-9中的某一個整數(shù)的排序卡片,以確定交易的順序。依照抽取的數(shù)字卡片的順序,從第1號開始,每個賣方都被問到其是否選擇接受某一買方的報價,當然他們可能拒絕所有買方的報價。若賣方接受某一報價,該交易即達成,并在黑板上劃去該報價。整個實驗直到所有的賣方完成回答。每一輪實驗開始時,買方可以重新報價,價格可以與上一輪的價格存在差異。賣方的交易排序數(shù)字卡片也會收回和重新發(fā)放。實驗同樣進行6輪,6輪實驗全部完成后,交易所得計算方式與雙向口頭拍賣實驗相同。
可以預期隨著實驗不斷進行,市場交易應該會逐步趨向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買方明碼標價實驗中,由設計的生產成本和保留價值的數(shù)值,可以預估市場交易的均衡價格應該會在3.5元到3.75元間,理論上的交易達成個數(shù)應為5-7個。實驗中每輪的交易價格如表2所示,標*號的交易價格表明其是位于均衡價格區(qū)間內,表2最后一行給出了每輪的平均交易價格。
表2 買方明碼標價市場交易結果
由表2可知,隨著實驗輪次的進行,每輪交易中處于預期價格區(qū)間的個數(shù)在逐步增加,同時,每輪實驗的平均數(shù)也在逐步向理論預測的交易價格趨近。
作為雙向口頭拍賣市場交易的另一個變形,隨后進行了賣方明碼標價實驗。參數(shù)設計與雙向口頭拍賣基本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有兩點:一是實驗仍然是跨被試實驗。二是賣方先行報價,買方有選擇接受與否的權利。具體而言,賣方先行確定產品報價并上交給實驗管理者后公布在黑板上。買方從實驗管理者手中隨機抽取一張數(shù)字為1—9中的某一個整數(shù)的數(shù)字卡片,以確定交易順序。依照抽取數(shù)字卡片的順序,從第1號開始,每個買方都被問到是否接受某一賣方的報價,當然他們可能拒絕所有賣方的報價。如果買方接受某一報價,該交易達成,并在黑板上劃去該報價。整個實驗直到所有的買方完成回答。每一輪實驗開始時,賣方可以重新報價,價格可以與上一輪的價格存在差異。買方的交易數(shù)字卡片也會收回和重新發(fā)放。實驗同樣進行6輪,6輪實驗全部完成后,交易所得計算方式與雙向口頭拍賣實驗相同。
可以預期隨著實驗不斷進行,市場交易應該會逐步趨向均衡價格和均衡數(shù)量。賣方明碼標價實驗中,由生產成本和保留價值的數(shù)值,可以預估市場交易的均衡價格應該會在3.5元到3.75元間,理論上的交易達成個數(shù)應為5—7個。實驗中每輪的交易價格如表3所示,標*號的交易價格表明其是位于均衡價格區(qū)間內,表3的最后一行給出了每輪的平均交易價格。
表3 賣方明碼標價市場
由表3可知,隨著實驗輪次的進行,每輪交易中處于預期價格區(qū)間的個數(shù)與雙向口頭拍賣和買方明碼標價實驗中存在一定差異,同時,每輪實驗的平均數(shù)也在與理論預測的交易價格存在明顯不同之處。
綜合表1、表2、表3,可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均衡價格的排序上,賣方明碼標價市場的價格高于雙向口頭拍賣市場的價格,買方明碼標價市場的交易價格則低于雙向口頭拍賣市場的交易價格。理論上交易價格應該在3.5元到3.75元間,雙向口頭拍賣的平均交易價格幾乎每輪都落在該區(qū)間中,每輪中至少有一個以上的交易價格也是位于該價格區(qū)間。明碼標價實驗中,位于價格區(qū)間的交易個數(shù)明顯減少,原因在于:買方明碼標價實驗中,買方初始嘗試壓低價格,以獲取盡可能多的消費者剩余,但由于市場賣方力量作用,價格逐步提高并向均衡價格趨近;賣方明碼標價實驗中,為獲取盡可能高的利潤,賣方初始報價較低,但隨著實驗的進行,報價有不斷走高趨勢。
第二,與雙向口頭拍賣市場相比,明碼標價市場的效率更低。從最終成交的均衡價格來看,雙向口頭拍賣在不斷向均衡交易價格趨近,而買方明碼標價的價格較多時間低于雙向口頭拍賣的成交均價,同時,賣方明碼標價的成交均價較多時間高于雙向口頭拍賣的均價;明碼標價市場的價格向均衡價格趨近的速度很慢,甚至根本沒有靠近??傮w而言,可以得出,如果交流和交易成本較低,雙向口頭拍賣更有利于市場交易的達成和市場效率的實現(xiàn)。
[1]Davis,D.&C.Holt:Experimental Econom ic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2]張鴻武、廖涵、王珂英:經濟學實驗教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