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明
(廈門大學(xué) 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福建 廈門361005)
本文所論述的同形詞主要指的是現(xiàn)代漢語同音同形詞。同形詞字形相同,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是一組不同的詞。例如:
此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對兩組詞的處理。【托?!? 與【托福】2、【金剛】1 與【金剛】2意義上沒有源流關(guān)系,因而被處理為同形詞是正確的。
同形詞概念既然被提出,就要明確它的界定標準。換言之,同形詞與其他詞匯概念的關(guān)系是語言學(xué)界應(yīng)該著力解決的問題。同形詞包含兩種:異音同形詞與同音同形詞。其中異音同形詞與多義詞的關(guān)系較易分清,同音同形詞與多義詞的區(qū)分卻始終是語言學(xué)界一大難題。對這個問題,蘇聯(lián)語言學(xué)家格爾金娜·費多魯克曾經(jīng)以“一些詞的個別意義和某一個詞的基本意思相差很遠”作為判別標準[1]。張博(2005)重點討論了區(qū)分現(xiàn)代漢語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的4 種方法[2]。但從總體上看,即便是權(quán)威的辭書在區(qū)分多義詞與同音同形詞上也難免不出紕漏。本文認為,為進一步確認同音同形詞與多義詞的差異,就有必要從詞語歷史文化源頭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謹慎、小心地求證,以確認詞的義位之間是否具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比如,“圣母”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第六版均處理為多義詞,如下:
然而,在實際應(yīng)用中,“圣母”是否為多義詞,需要謹慎處理。我們利用明代域外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
“圣母”在漢語中可以指有神通、有地位的神話女性。例如:
東陵圣母者,廣陵海陵人也。(西晉·葛洪《神仙傳》)
金靈圣母得知,率領(lǐng)眾仙,迎接教主,進了陣門,上了八卦臺坐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
圣母所諭之言,小仙謹宜領(lǐng)受,此時只好遵行便了。日后尚乞圣母。(明·朱名世《牛郎織女傳》)
左一席,乃女媧圣母。右一席,乃玉皇圣母、圣后眷屬。(《洞冥寶記》)中國舊時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廟等,例如:
圣母祠堂藥樹香,邑君承命薦椒漿。(唐·鮑溶《送王煉師》)
余嘗過小孤山,廟像乃一婦人,而勑額為圣母廟,豈止俚俗之繆哉!(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
佛教中也有“圣母”,指釋迦牟尼佛之生母摩耶夫人。
地藏菩白言:圣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嘁荒畈坏谩?唐佛經(jīng)《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
“圣母”還可以指“封建時代對皇太后的尊稱”。例如:
敬宗長慶四年正月癸酉即位二月己亥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圣母王氏為皇太后。(北宋史書《冊府元龜》)
文宗寶歷二年十二月丁未即位戊申尊圣母蕭氏為皇太后。(北宋史書《冊府元龜》)
僖宗即位尊圣母王氏為皇太后。(北宋史書《冊府元龜》)
與夫七年之直稱圣母皇太后而始定耶?諸臣紛紛哭諫伏闕者。(明《萬歷野獲編》)
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教訓(xùn)撫養(yǎng),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清史稿·世祖紀二》)
大哉!太祖之功、太宗之德、神宗之志,而圣母成之。(宋·蘇軾《上清儲祥宮碑》)
自古母后臨朝,那曾見有如圣母手書還政的,可做萬世法則。(《宣和遺事》前集)
圣母有子,重光類禋。(《宋史·樂志十三》)
“圣母”還可以指對舊時對孔子母親的尊稱。例如:
孔子十有五歲,圣母顏氏卒。(清·魏源《孔子年表》)
“圣母”還可以指古代民間尊稱有殊功于民的婦女。例如:
后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shù)郡共奉夫人,號為圣母,保境安民。(《隋書·列女傳·譙國夫人》)
可以看出,“圣母”的若干個義位“有神通、有地位的神話女性”“君主時代對皇太后的尊稱”“舊時對孔子母親的尊稱”“古代民間尊稱有殊功于民的婦女”是包含共同義素的。[+高超的]、[+有地位的]、[+超凡入圣]是其共有義素。因此,“圣母”的多個義位是有引申關(guān)聯(lián)的,其中漢字的字義在詞義引申中起到了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
“圣”的本義是通?!墩f文》:“圣,通也。按:耳順之謂圣。彼教所言耳根圓通亦此意。聽信之謂圣。”從這個義位出發(fā),“圣”可以指“聰明、才智勝人”。
荏苒柔木,君子樹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詩·小雅·巧言》)
是故圣愈圣,愚益愚。(韓愈《師說》)繼而,“圣”也可以指“學(xué)識或技能有最高成就的”。例如:
李白詩仙,杜甫詩圣,其才豈出沈約下,未聞以才思縱橫而躍出韻外,況其了乎?(明·李漁《閑情偶寄》)
故皇象、胡昭,于今有書圣之名焉。善圖畫之過人者,則謂之畫圣,故衛(wèi)協(xié)、張墨,于今有畫圣之名焉。善刻削之尤巧者,則謂之木圣,故張衡、馬鈞,于今有木圣之名焉。(六朝道論《抱樸子》)
那人姓蕭名讓,因他會寫諸家字體,人都喚他做圣手書生。(《水滸傳》三九回)
從這個義位出發(fā)引申為“封建時代稱頌帝王或與帝王有關(guān)的事物”。例如: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諸葛亮《出師表》)
古今漢語中一些詞語中的“圣”都是這個意思:如“圣慮”“圣裁”“圣治”“圣眷”“圣聰”“圣朝”“圣壽”“圣駕”“圣鑒”“圣子神孫”。
“圣”也指“儒家所稱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例如:
國雖靡止,或圣或否。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或肅或艾。(《詩·小雅·小旻》)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韓愈《師說》)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xué)》)
又如:“圣賢、圣諱、圣文、圣心、圣臣、圣法、圣制、圣則”中“圣”都與“儒家所稱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義相關(guān)。
“圣”也指傳說中的神仙等。如圣姑(傳說中稱得道成仙的女子)。
(覆釜山)下有禹廟,廟有圣姑像。(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漸江水》)
時有女子年二十許,散發(fā)黃衣,在武窟山石室中,無所修行,唯不甚食?;虺鋈碎g,時飲少酒,鵝卵一兩枚,人呼為圣姑。就求子往往有效,造者充滿山谷。(《南史·蕭昂傳》)綜合上述,“圣”的語義脈絡(luò)可以梳理為下圖:
圖 “圣”的語義脈絡(luò)
“圣”從本義出發(fā),經(jīng)由隱喻或轉(zhuǎn)喻引申出多個新義位。由于漢字與漢語詞匯特殊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圣母”的三個義位的產(chǎn)生與“圣”的三個義位有密切的聯(lián)系?!笆ツ浮弊鳛椤盎侍蟆敝鸱Q與“圣”之“封建時代稱頌帝王或與帝王有關(guān)的事物”義密切相關(guān)。“圣母”作為“舊時對孔子母親的尊稱”“古代民間尊稱有殊功于民的婦女”與“圣”之“儒家所稱道德智能極高超的理想人物的尊稱”義密切相關(guān);“圣母”作為“指有神通、有地位的神話女性”與“圣”之“傳說中的神仙”義密切相關(guān)。“圣母”義項來源于“圣”的多個義位。
雖然利瑪竇來華的目的是傳教,但在傳教過程中也帶來了西方文化,而對于中國的影響更在于后者。利瑪竇在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在許多領(lǐng)域有著開拓性的意義,甚至在漢語詞匯的發(fā)展上,利瑪竇的貢獻也十分顯著。僅以科技名詞為例,如今我們使用的“陰歷、陽歷、平面、曲面、銳角、直角、鈍角、面積、體積、北半球、南半球、三角形、四邊形、多邊形、割線、切線、直線、曲線、虛線、子午線、地平線”詞匯主要來自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的《幾何原本》(1607 年)、利瑪竇獨譯的《渾蓋通憲圖說》(1607 年)與《理法器撮要》(1610 年)等著作。
“利瑪竇”用“圣母”的詞形指“馬利亞”正是借用了漢語固有詞,這種利用漢語固有詞創(chuàng)制新義的辦法在利瑪竇的造詞活動中屢見不鮮。不過,有的詞義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詞義換位,有的詞義仍然保留著。例如,“天主”:“天主”本是《史記》中的一個神名,是和地主、陰主、陽主、日主、月主、星辰主、四時主并列的八大自然神之一。
天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淄南郊山下者。(《史記·封禪書》)
利瑪竇直接把這個詞“偷”過來,借這個詞形來指稱天主教的神。其《天主實義》(卷上)中對“天主”做了詳細的解釋。
天主之稱,謂物之原。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為萬物始焉,為萬物根柢焉。無天主則無物矣。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
在后世詞匯的發(fā)展中,基督教的影響力使得現(xiàn)代詞匯中“天主”作為道教神祇的含義已經(jīng)湮沒?!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的天主只收錄了一個義項:
與“天主”不同的是,“天主”已完成了詞義換位的過程,“圣母”作為神話中稱某些女性的含義仍然在現(xiàn)代詞匯中保留?!笆ツ浮钡仍~進入漢語后,不僅賦予“圣母”以新義,而且使“圣”也增加表外來文化的色彩。比如,下列詞匯中“圣”均與天主教文化密切相關(guān)。
【圣杯】/【圣盤】shèngbēi/shèngpán 據(jù)中世紀傳說為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用過的那個杯或盤子。
由此可以看出,以上“圣~”族詞的字形使用與利瑪竇傳教密切相關(guān)。但令封建統(tǒng)治者所不能容忍的是,利瑪竇所創(chuàng)造的“圣母”居然借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統(tǒng)治者(原為皇太后的尊稱)詞形,詞匯使用上侵犯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利瑪竇死后沒多久,儒士和僧眾對天主教進行了激烈的攻擊,崇禎十二年(1639 年),專門批判基督教的合集《圣朝破邪集》八卷出版。但這一切已無法阻攔“圣母”及來自基督教文化的“圣~”族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出“圣母”兩個詞義來源上沒有共同關(guān)系。應(yīng)處理為同形詞而非多義詞,如下:
從“圣母”多義詞與同音同形詞的辨識過程來看,在同形詞的辨識上,除了已有一套確認原則外,更重要的是從歷史文化本源上進行相關(guān)考證,這必然涉及詞的音義關(guān)系和詞的構(gòu)成理據(jù)等問題。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語言學(xué)中根本性的理論問題。唯有如此,方能在具體操作中不出差錯。
[1] 宋振華,王今錚.語言學(xué)概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57.
[2] 張博.現(xiàn)代漢語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的區(qū)分原則和方法[J].語文教學(xué)與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