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雨
摘 要:學生在家里,家長是監(jiān)護人;在學校,班主任是學生的監(jiān)護人,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出現很多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與學長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而使學生少走彎路,實現個人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家長;溝通技巧
一、坦誠相待,將心比心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法則,班主任與家長之間也是一樣。班主任要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初衷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而考慮,并且在溝通過程中不忘初心,表現出對家長充分的尊重,無關家長的年齡、職業(yè)和社會地位,每一名家長和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只有雙方達成了共識,才能更好地展開交流。很多家長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顧慮,怯于袒露真情實感,教師要多加引導,只有家長這股強大的力量的注入,教師工作才能更加順利。
二、善于傾聽,消除戒備心理
傾聽是一門藝術,有些老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情緒易激動,滔滔不絕,像批評學生一樣批評家長,顯然是不正確的。善于溝通的老師應該是善于傾聽的老師,家長們擁有的社會經驗和育兒經驗并不比老師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因此,教師要善于傾聽家長的意見?!叭诵校赜形?guī)熝伞?,教師要善于從家長的身上汲取養(yǎng)料,畢竟學生在學校表現出來的只是人格的一部分,家長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三、注重表達技巧,化腐朽為神奇
語言是一門藝術,作為教師,更應該把這種藝術發(fā)揮到極致,應用到教學工作之中,讓語言不再傷害學生。在學生出現曠課、打架等違紀情況時,教師往往要將家長請到學校來,即使是在盛怒之下,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措辭。作為班主任,可能已經是第無數次遇到這樣令人焦頭爛額的學生,可是每個孩子卻都是父母的掌中寶。沒有哪位家長喜歡聽老師對孩子的指責,因此班主任要注重自己的表達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循序漸進,使自己的意見得到更好的接受,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總之,教師要以誠相待,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相信廣大家長也能夠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參考文獻:
尹亞輝.小學階段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技巧[J].信息教研周刊,2011(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