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芬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自己精心設(shè)計的教案往往不能順利地實施,要么被淘氣的學生攪亂———既攪亂了你的方案,又攪亂了你的心情;要么學生死不“配合”,使自鳴得意的設(shè)計“擱淺”。
在不斷的實踐和思索中,我漸漸明白,要使教學真正成為藝術(shù),還得研究學生。如果說戲曲藝術(shù)是自我表現(xiàn)的藝術(shù),那么教學藝術(shù)則是由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
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也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是活的,他們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要具體到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需要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共性的東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籠統(tǒng)地說“愛學生”是不夠的,因為愛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沒有理解,便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師執(zhí)教《烏鴉喝水》。課堂上,她請一位男生讀課文,但沒讀好。斯老師一邊把他歪到脖子一邊的紅領(lǐng)巾戴正,一邊說:“讀錯了沒關(guān)系,再試試?!蹦俏恍∨笥巡辉倬o張,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讀得正確、流利了。這里的關(guān)愛就是來自于理解——面對著全班同學和那么多聽課的老師,孩子緊張是正常的,因為他是才上一年級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理解,當然也就不會有斯老師那充滿愛意的寬慰、鼓勵和“戴正紅領(lǐng)巾”的動作。
我教過一位叫張斌的學生,語文成績不好。一次默字,他居然全對!對他而言,簡直是破天荒!于是我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番,從此他很注意寫字。他的作文水平更是一般。讀七年級時,有一次,他的作文不但沒錯一個字,而且沒讓老師動一個字,很通順(雖然只寫了三四行),于是我全篇畫上了紅色波浪線,并當眾讀了他的作文。我說:“下次作文,張斌再不錯一個字,而且寫得通順的話,全班同學為他唱一首歌?!睆埍蠹恿?,此后便認真聽講,作文專心,課間也不休息了?!斑@一次作文果然又沒錯一個字,而且寫得通順,篇幅也增加了許多!”第二次評講時,我向同學們宣讀了他的文章。同學們?yōu)樗恼?,然后我們?yōu)樗艘皇子蓮埍簏c的歌兒,張斌激動不已,學生們也為他高興。從此以后,張斌每次寫作文都很努力,盡管進步很緩慢。作文只寫三四行,僅僅因為沒有錯別字,寫得通順就值得表揚嗎?值得。因為對張斌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進步。理解,就是要承認差別,尊重差別;理解,就是要發(fā)現(xiàn)平時只能舉起50公斤杠鈴,而今天他卻舉起了50.01公斤重量的微小進步,并予以肯定與鼓勵。因為這個進步對他來講實屬不易。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shù)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是激勵、喚醒與鼓舞?!?/p>
張維維是個數(shù)學成績較差的女孩。一次小測驗,她又沒考及格,但我仍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她,因為他這次考試比上次多了 10 分,進步不?。《椅艺f了一句:“我讀中學時,數(shù)學也常??疾患案瘛!庇幸淮螌懽魑臅r,同桌的橡皮掉到地上了,她發(fā)現(xiàn)了,不聲不響地拾起來,放到了桌子上,而她的同桌丁翎竟全然不知。我走到張維維跟前悄聲說:“我替丁翎謝謝你?!笨煜抡n了,我將此事“放大”——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鄭重地講了這件事。我動情地說:“多么好的同學??!”從此,張維維同學丟掉自卑的包袱,學習進步非常大。人的大腦需要情感來滋潤,學生的大腦更需要老師良好的情感來滋潤。
有一次我執(zhí)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有一位同學問我“衣衫襤褸”是什么意思。話音一落,就有學生笑起來。這笑顯然帶有冷嘲的性質(zhì)。我靈機一動,說:“這個問題提得好。這位同學是想考考我們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請大家想象一下:這位窮書生的‘衣衫襤褸會是什么樣子?然后寫下來?!庇谑牵橄蟮脑~語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了活的畫面,然后又形成了一段生動的文字。學生們對孔乙己衣衫襤褸的形象刻畫得生動而深刻,一段段文字生動而形象地詮釋了“衣衫襤褸”的意思。從此,我每教這一課,我都保留了這個讀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環(huán)節(jié),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肯定。
如果我不能體察提問題學生的內(nèi)心,不能站在他的立場上講話,他會怎樣?即使我解釋了,使他對問題有了一個概念化答案,但是,個別學生的嘲笑會不會在他心靈上蒙上一層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次上閱讀課,朱濤向我暗示:他的同桌孫建軍睡著了,朱濤把他叫醒時,他睡眼惺忪而且流了口水。全部同學看到了哄堂大笑,我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師趴桌子睡覺也會流口水,實在太困睡一下流流口水也無妨,養(yǎng)足精神,把下面的課聽好。”此后,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孫建軍每次見到我便笑,這笑的意思大概只有我能讀懂。
我從來不批評上課遲到的學生。因為我小時候一旦遲到,便不敢走進校門,更不要說進教室了。我寧肯曠課。怕什么?怕老師批評,怕面子上不好瞧。我對學生說:“遲到了,敢在教室門外喊聲‘報告,該需要多大的勇氣??!”不但如此說,還送給遲到的同學一個理解的微笑。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辈煌涀约涸?jīng)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有民主,才會充滿情趣,老師精心設(shè)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使學習變得輕松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教學藝術(shù)是處理教材的藝術(shù),更是善待學生的藝術(shù)。我在我剛剛出版的《語文教學實錄薈萃》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段話:“心中藏著愛意和善意,有著民主和尊重,它一定會自然地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一種令人陶醉的教學藝術(s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