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俠
【摘 要】語文學習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緊緊相連,和生活實際緊緊相連,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文化積累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必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經(jīng)之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迫在眉睫!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積累 背誦 朗讀 閱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的指導是不容忽視的。只有重視語言積累,才能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不應該局限于語文課上,還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樹立時時、事事積累語言的意識。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的:
一、強調背誦
背誦,是學習語言的好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進寫作,規(guī)范學生的書面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習興趣,都離不開背誦。背誦還具有發(fā)展學生思維等多種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小學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小語教材中的課文又大多文質兼美,通過背誦,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領悟體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他們終身受益。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熟讀、背誦。正如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說的:“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叵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庇终f“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
二、加強朗讀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多遍地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jié)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復實踐,精于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這種借助讀而達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也正是語文教學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視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寶貴經(jīng)驗,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更是諄諄告誡:“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边@些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讀,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積累──轉換創(chuàng)造”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要落實以讀為本,首先,要以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即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并對朗讀流程的各個層面有明確的指向:初讀要求讀準讀通讀順;細讀要求理解內容;精讀則要抓住重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讀則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其次,要保證讀書時間,加強讀書的實踐。一般來講,一節(jié)課中學生讀書的時間最好不少于1/2,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要給全體學生足夠的試讀、練讀和評議的時間,體現(xiàn)朗讀對語言學習的診斷和激勵功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再次,讀書形式要多樣,指導要得法。朗讀有多種形式,如范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等。教師要根據(jù)年級、學情和教材特點,區(qū)別各種朗讀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適用范圍,合理運用,并要加強指導。如果只有學生的讀書實踐,沒有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就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要義,稱不上是真正的課堂教學。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要做到讀前有要求,讀中有指導,讀后有反饋,并體現(xiàn)個體差異。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善于在讀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疑難,并在深入閱讀中解決疑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廣泛閱讀
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清代康彪總結讀書經(jīng)驗時說:“閱讀必宜博,經(jīng)史與古文時文,不多閱則學習膚淺,胸中不富。”清代王筠主張讀書要“取其多”,即是說閱讀面要廣。呂叔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比~圣陶先生也強調指出:“為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因此,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瀏覽、泛讀、速讀、精讀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jù)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在當今時代,尤其要注意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快速高效獲取有用信息。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寫讀書筆記,既積累語言又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應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引入富有時代氣息的新鮮閱讀內容,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彌補現(xiàn)行教材的某種不足,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提高語文能力。
四、重視復述
復述是運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把聽到的、讀到的材料表達出來的技能訓練。復述旨在訓練學生系統(tǒng)連貫地表述的能力。復述時要對材料進行思考、加工,熟悉其中的詞語、句式和章法,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經(jīng)過篩選,抓住重點。因而,復述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和積累語言,同時通過內化,規(guī)范了口頭語言,又訓練提高了學生理解、記憶、概括等多種能力。如果說背誦是小學生掌握和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那么,隨著年級的升高,復述同樣是掌握和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態(tài)的一種學習語言方法。
復述根據(jù)要求和難易不同,可分為簡要復述、詳細復述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要求抓住語言材料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復述,是三者的共同要求。在提倡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創(chuàng)造性復述,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善于質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五、充實生活
一本語文書,哪怕學生能倒背如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此,某種意義上說,豐富生活,也就是在積累語言。語言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習語言只有同生動多樣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那學生的語言才真正是活的語言,才是富有鮮活的靈性的語言。這樣的語言也才會更有生命的活力。因此,充實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融入現(xiàn)實社會,投身于大自然,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調查、做實驗,引進社會上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如廣播、電視、報刊、網(wǎng)絡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感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增長見識鍛煉膽識、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應是語文教學的題中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