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蓉
(甘肅省蘭煉二中〈蘭州五十九中學〉)
“高效課堂一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即“一中心,三模塊,六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中心,自主學習三模塊,課堂展示六環(huán)節(jié)。
“高效課堂一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中的“一”著力體現(xiàn)高效課堂以學生為根本,學生發(fā)展能力放在第一位,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思考,經歷體驗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思維碰撞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課前預習是學生掌握新知識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前指導五落實:(1)借助注釋詞典,掃清語言障礙;(2)反復誦讀分析,疏通文章思路;(3)結合時代背景,品味作者情感;(4)通過圈點批注,鑒賞藝術手法;(5)運用質疑問難,記錄所惑、所獲。學生自學落實要求發(fā)現(xiàn)上交問題,老師再進行整理問題結合目標撰寫學案。
課堂展示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模塊,在這一模塊中老師可以做到胸有成竹,組織引導學生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在這一模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原則,課堂展示就是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階段,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主要教學目標得到落實,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到教學中,有自主學習,也有合作與探究,學生的學習處于自由主動的狀態(tài),學習內驅力得以激發(fā),課堂充滿活力和張力,教學內容呈現(xiàn)開放化、生活化、問題化。
課后總結模塊不是一節(jié)課的結束,而是延伸。課堂只是一個起點,是一個激發(fā)點,留給學生的是廣闊的課外。對課堂的生成問題,或激發(fā)的靈感,課外可以進一步探究。許多研究性課題就來自課堂的探究,所以課堂不僅是問題解決的地方,更是問題被激發(fā)的地方,探究的問題應該是語文的。愛因斯坦說,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需要的是技術,而發(fā)現(xiàn)需要的是思維,我們的學生缺乏的就是思辨性。
定目標、明方向,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目標結合學生在課前預習模塊提出的問題,由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整合加工確定。要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要學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讓學生有個心理預期,有的放矢。
預習交流可分為檢查預習和學生展示兩部分。檢查預習是老師針對學生而言,有布置就有檢查,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知識性檢查,重在落實語文的工具性。學生展示是指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進行反饋,展示自己的閱讀所得,可以是多角度的,展示的目標是共享,共享的目標是生成,在展示過程中會生成許多老師備課難以預設的問題,這也為問題探究階段提供了充滿生命意義的問題,這是課堂最難能可貴的教學狀態(tài)。
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結合教學目標,整合了3~5 個問題,這些問題從來源上而言是多元的:來自學生,又高于學生;從數量上而言是恰當的,符合一節(jié)40 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分段安排,問題多了擠壓對基礎的落實,少了不利于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一階段老師是以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成長者的身份出現(xiàn),把展示的舞臺交給學生,以參與的心態(tài)面對。課堂主要以文本發(fā)現(xiàn)型問題探究為主,學生都會的問題不討論,學生都不會的問題不討論,遠離了語文的問題也不討論。注意時間不拖沓,注意討論的留白藝術。在課堂中注重生成問題,以發(fā)散型、創(chuàng)新型問題為主,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
劃分學習小組,在組長的主持下讓學生共同交流,分享個人思考后獲得的學習成果,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解決,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到班級展示過程中解決。為了避免優(yōu)秀生壟斷交流發(fā)言的機會,保證小組的成員每人都發(fā)言。要制訂小組學習課堂常規(guī)制度:首先做好組長的指導和培養(yǎng)工作;小組內要有發(fā)言記錄員、匯報員、噪音控制員,每人必須承擔一項工作,隔一定的時間輪換各自承擔的任務;小組交流每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做到小組學習不走過場,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展示提升,既是展示才能的過程,更是暴露問題和困難的過程。許多課堂過多地強調了展示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匯報。既然是成果,那就得有一定的水平。教師通過學生之前學習情況的匯報,了解學生已學習的現(xiàn)狀,還存在什么困難、疑惑、偏差、疏漏、錯誤等,以便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幫助,這才是教師最應關注和解決的。這些問題暴露得越早越全面,學生就能進步得越快。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質疑。
這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主要是檢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效果,解決尚存的疑難問題,拓展提升所學知識。教師要擬定務實、高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思想上、內容上、語言上、教法上做好準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fā)誘導、總結提升。教師要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真正達到精講多練的目的。
張中晨.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自主學習模式[J].新課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