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義忠
(安徽省銅陵市第二十中學)
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教學方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型為主,學生身份為被動者、接受者,對教師所講述的化學理論知識點進行死板記憶,這種教學方式是與新課標所提出的“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的,所以,我們應依據(jù)新課標教學新理念,對高中化學教學方式進行及時、有效的轉變,以此推動高中化學教育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教學,應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辫b于此,身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們,就應將傳統(tǒng)以教師講授型為主的教學方式向以學生探究式為主進行轉變,以此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學習《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這節(jié)內容時,我就將班里學生分為了四大組,每一組布置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如,第一組搜集石器時代中人們常用材料及其優(yōu)、缺點的信息資料,第二組搜集青銅時代中人們常用的材料及其優(yōu)、缺點的信息資料,第三組搜集鐵器時代中人們常用材料及其優(yōu)、缺點的信息資料,第四組搜集現(xiàn)代人們常用材料及其優(yōu)、缺點的信息資料,課堂上,四個小組輪流展示本組的搜集成果,并對其中所涉及的化學問題進行共同商討、研究,如,金屬的分類、組成、性質、用途等等,我們也可在此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如此,我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實現(xiàn)了化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既強化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使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有了深入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學生已有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辫b于此,身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再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脫離,而是應努力尋找二者的最佳融合點,實現(xiàn)化學教學的生活化,以此使學生感受化學學科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生命中的基礎能源——糖類》這節(jié)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你們知道這句話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嗎?如果飯慢慢地咀嚼,會感覺到什么味道?兒童因為營養(yǎng)過剩變得肥胖,可能會引發(fā)糖尿病,假如這里有三個肥胖兒童的尿樣,你如何診斷他們三個患了糖尿病呢?”因為這些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極為接近,所以他們都對這些問題產生了極強的探索欲望,于是,我趁機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這樣,我通過實施生活化的化學教學,使學生深刻體驗到了化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為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改之風在我國的不斷盛行,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采取適應新課改、具備新理念的教學方式,從而促使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在我們的正確帶動下獲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呂海平.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