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瑤
(吉林市機械交通技工學校)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自從有了人類,也便有了愛。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文本閱讀中,愛情文學作品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題材。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愛情文學作品似乎也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本來現(xiàn)代社會青年學生“早戀”現(xiàn)象就比較嚴重,再讓他們接觸愛情文學作品,會不會反倒加劇了這種現(xiàn)象呢?新版中職語文教材增加了愛情文學作品單元。筆者認為,新版中職語文教材大膽地將愛情文學作品引入其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對中職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鑒賞愛情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健康的愛情觀。
學習愛情文學作品,并不是說讓學生接觸所謂愛情中的“卿卿我我”“你儂我儂”,而是讓學生認識到愛情文學作品中的主題意蘊。以筆者現(xiàn)在任教所使用的中職語文教材為例,由倪文錦、于黔勛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的第五單元里,選取了五篇有關愛情的文學作品?!吨孪饦洹繁磉_了作者對迂腐、陳舊愛情觀的摒棄,對真正平等愛情的向往與呼喚;《我愿意是急流》以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愛情主題;《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塑造了一個胸襟開闊、包容,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形象,面對著情人節(jié)那天出現(xiàn)在教室里的玫瑰,老師沒有指責學生,而是與學生進行了愛的對話,因勢利導將愛情教育的理念滲透進了學生的心靈;《永遠的蝴蝶》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它主要通過細節(jié)描寫,將主人公失去戀人之后那種悲痛、悔恨、自責和眷戀之情表露無遺;《雪山上的紅蓋頭》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成功地塑造了小雪這個邊防官兵心目中“最美的雪女神”的形象。這些優(yōu)秀的愛情文學作品好比“人生的教科書”,對學生認識生活的真善美、塑造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和其他的閱讀教學一樣,愛情文學作品也需要讓學生品味文本中的語言藝術,為閱讀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舒婷的《致橡樹》為例,“攀援的凌霄花”象征著一味地攀附,“癡情的鳥兒”屬單相思、一廂情愿、單方癡戀;“銅枝鐵干”象征著理想中的男子漢應具有堅毅、剛強、矯健的陽剛之美。“紅碩的花朵”,說明木棉的美麗、熱情、真摯,體現(xiàn)了一種女性的陰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滿生機,既要有美麗的外表又要有豐富的內(nèi)涵。全詩以象征的手法構造了多個意象,在多個意象中體現(xiàn)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獨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與共,這種愛情才是最堅實的。
教材中的愛情詩二首(舒婷的《致橡樹》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中有偉岸的橡樹、紅碩的木棉、奔騰的急流……這些內(nèi)涵豐富的形象,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感情。在學習這些作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藝術內(nèi)涵,欣賞作品中的意境美,進而領會人情美、愛情美。
對于剛剛步入中職的十七八歲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青春懵懂時期,“愛情”兩個字對于他們來講,正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很容易侵蝕著他們幼小的心靈,如果對他們實行“封閉式教學”,極力回避這方面的話題,那么只會把學生推到另一個極端。因為越是神秘,越容易引起他們的好奇心。與其學生課后背著老師、家長偷偷地看一些淫穢的報紙雜志、影視鏡頭,不如大膽地將健康美好的愛情文學作品搬進課堂,以此來熏陶學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如,著名的愛情詩《致橡樹》是一篇向陳腐觀念發(fā)出挑戰(zhàn)的現(xiàn)代女性的愛情宣言,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情不是女性對男性的溫順關系,不是陪襯,不是附庸關系,也不是單向奉獻,無原則地付出,在婚姻愛情中失去自我,成為愛情的犧牲品,而是男女雙方平等獨立、同甘共苦。這就使學生懂得真正的愛情是兩性之間平等的相愛,在獨立平等的前提下,相知相依,榮辱與共。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作者寫給未婚妻尤麗婭的一首情詩,詩人主張對于愛情要忠貞,要肯為心愛的人擔負起責任;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愛情非簡單的行動,只有真誠的奉獻,付出自身的努力,擔負起對愛人的責任,以忠貞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方能獲得幸福長久的愛情。
在中職語文課堂進行愛情文學作品的教學,并不是要教學生去戀愛,相反,而是通過愛情教育,讓學生認清愛情的精神本質(zhì)和前提條件,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是異性之間感情交融、心靈碰撞的火花;愛情是偉大的,被人愛也是幸福的!但是要做到這點,雙方必須在自強自立、自尊自信的基礎上相親相愛,相互扶持,方能做到天長地久。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先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才能承擔起這份崇高圣潔的情愛。愛情是現(xiàn)實的,它必須以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作為依托,它需要男女雙方在身心各方面都成熟的前提下,具備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而且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很難想象個體沒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基礎又如何能做到平等獨立的相愛、獨立支撐起一個家庭呢?中職生尚處在讀書求學階段,學習和生活都要靠父母的供給,談何愛情基礎呢?古人有云:“匈奴未滅,何以為家?”同樣道理,“學業(yè)未成,何以戀愛?”所以我們現(xiàn)在首要的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術,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樹,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獲得真正的愛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指出:“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闭Z文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中職生受原有基礎和學業(yè)性質(zhì)的影響,本身課外閱讀量少,占有主旋律的愛情文學作品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中職語文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帶著一顆包容的心,正確看待婚戀作品,引導學生在愛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使愛情文學作品真正發(fā)揮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以外的優(yōu)秀愛情文學作品,更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愛情的真諦。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不含任何雜質(zhì)的純潔愛情,《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情感糾葛和愛情悲劇,《簡·愛》中那個勇敢、剛強、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麥琪的禮物》中一對貧困夫妻互相賣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而給對方買最喜歡的禮物的感人故事……從中都不難看出,建立在功名利祿、夫榮妻貴以及人與人之間赤裸裸金錢關系的愛情都不是真正的愛情;雖說愛情離不開物質(zhì)基礎,但是,如果不愿意與對方同甘苦共患難,一味地追求金錢至上、物欲橫流、權利交易的愛情,是得不到真正幸福的!在今天這個喧囂浮躁、人情味逐漸淡化的社會里,恰好需要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經(jīng)典,汲取優(yōu)秀的課外愛情文學作品中的精神力量,使學生在感受美好愛情的同時,領悟愛情的真正境界。
將愛情文學作品選入中職語文教材,不僅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也是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倘若教育者都避而不談,導致學生受社會不良事物的影響而造成身心傷害,不如揭開這塊“神秘的面紗”,在課堂上好好利用愛情文學精品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全新的認識,引導他們走好青春第一步。
楊利明.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愛情教育[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