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召軍,沙麗華
(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河北省滄州市浮陽南大道6號 061001)
中華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全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維系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精神紐帶。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大學英語教師要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在教學中架起一座連接中西方文化的橋梁;在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引入中國文化元素,加強中國文化滲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也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有效地用英語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多元立體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雙向表達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愈顯突出。作為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傳承者,英語教師不但承擔著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肩負著傳承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將對改變這種經(jīng)濟實力與文化影響力的不平衡狀態(tài)起到促進作用。同時,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使中國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面對新的挑戰(zhàn)與要求,英語教師應調整教學理念,統(tǒng)籌英語教學,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大學英語教師是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引導者,起著溝通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橋梁的作用。大部分英語教師自小生活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多年接受中國式教育熏陶,沒有出國學習或深造的經(jīng)歷,對外國文化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還有一些英語教師雖說有出國學習、深造的經(jīng)歷,對外國文化有較為深入的了解,但是教學觀念存在偏差,常常出現(xiàn)無法用語言表述文化知識的情況[1]??傮w而言,英語教師不能很好地向學生傳達外國文化知識和文化背景并幫助學生進行跨文化交流,很難始終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
“重西方文化的輸入,輕本土文化的傳授”是目前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文化教學被片面地理解為單純導入西方文化甚至僅僅是英美文化,本土文化教學可有可無[2]。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我們更加意識到文化交流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文化交流不僅僅是吸納,還有傳播,兩者缺一不可。
目前,課堂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渠道,英語教師擔負著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的雙重任務,英語教師跨文化交際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但具有深厚的語言功底,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文化傳播意識與教學的實用性,多談論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話題,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授課內容上,應注重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文化素養(yǎng),提高其學習興奮度。為此,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業(yè)務能力,深入學習中外文化的精華,拓展關于文化方面的研究,增強中、西方文化方面的綜合素質,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這樣,才能在英語教學中較好地導入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
在了解目的語文化的同時,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讓學生熟練使用英語表達本民族文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筆者在選修課“中國文化概論”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接觸較少,對一些文化習俗不熟悉、抑或是所知甚少。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需進一步傳播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同時,對中、西方文化采取對比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中、西方文化的鑒賞能力。如在介紹東西方節(jié)日時,將中國的春節(jié)與西方的圣誕節(jié)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無論春節(jié)還是圣誕節(jié)的目的都是“家人團聚”,這是人類骨肉親情的共同情感。同時,比較習俗的差異,分析得出文化的不同,使學生掌握不同文化的特征和影響,豐富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詞匯和表達方式上的中、西方差異。教師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強化學生的語言文化內涵。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渠道、多途徑地獲取信息,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擴大知識面,促進非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開設專題講座,聘請專家、學者對學生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教育,同時,留出足夠的提問時間,讓學生與專家有更多機會交流,加強互動[3]。再如:在授課過程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英漢文化相輔相成,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視野,獲得更多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英譯作品,觀看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電影,如比較典型的《刮痧》、《臥虎藏龍》等。
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學理論的變化,語言測試理論也應隨之改變。在高校英語測試中,除了考查英語基礎知識外,還應適當加入一些有關中國文化內容的測試。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平時測試中加入以中國文化語境為背景的聽力、口語話題或英文寫作等,以提高學生用英語表述本國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如:演講比賽、英語角等,考查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選修介紹中國文化的課程,以促進目的語文化和母語文化學習的積極互動,測試學生跨文化交際中對本土文化認識的深度與廣度。
總之,英語教師不但承擔著語言教學任務,還承載著文化傳播使命。因此,教師應深入學習中、西方文化,廣泛獲取文化現(xiàn)象,進一步探索文化實質,開展文化研究,增強自身中、西方文化綜合素質,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擔當起中國文化傳播的歷史重任。
[1] 于鴻雁.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海外英語,2012(6):90-91.
[2] 呂力.“中國英語”對高校英語跨文化教學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09(10):155-156.
[3] 黃輝.試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及其途徑[J].東岳論叢,2009(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