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福建省永安市東門小學 366000)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要有一個數(shù)量結果,但一時又難以得到十分準確的數(shù)據(jù),這就需要進行估算。估算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強化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乃至于能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我們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常見計算問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課堂上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也日益受到重視。新課程改革也明確提出,要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估算方法的推行和實踐。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本人在此方面的一系列教學嘗試,我以為,從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完成數(shù)學作業(yè)是學生的必做功課,而對得出結論的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即是否在允許值期間,或者完成作業(yè)需要多少時間,學生往往沒有這一意識,做到哪算到哪,缺乏了學習計劃性不說,長久以往,可能產(chǎn)生不會區(qū)分主次輕重的問題。其實,這就牽涉到數(shù)學的估算問題。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具備一定的估算能力對增強學生的科學學習水平很有必要。在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我注意到,只有在題目明確要求估算時,學生才會采用近似湊整的方式進行估算。如果題目中沒有提出運用估算方法的話,很少有學生會想到運用這種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事先估算意識是重要一環(huán)。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在引導學生在面臨某個問題時,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簡單地、粗略地計算一下,看看結果是否為自己所需要的,此解決方案是否可行,這件事情是否有必要進行下去。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作為引導,如引導學生估算獨立完成暑假作業(yè)的時間,估算出班級集體出游所需要的時間和費用等,以此來強化學生獨立運用估算處理生活需求的意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不會估算,而是是否存在估算意識的問題。因此,在鼓勵學生進行估算實踐時,可引導學生先對估算對象作個初步判定,確定是否可以運用估算方法,然后再開始進行實際估算操作,這樣便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運用估算方法和策略,鼓勵學生掌握靈活的、多樣化的估算方法,結合生活實際估算出大致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在社會或家庭的熏陶與影響下,本身或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估算能力,因此,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尊重學生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估算興趣。如果他們的估算方式不盡合理,就要引導學生探索更加簡單、靈活的方法。例如,在估算教室面積時,有的學生會想到利用教室地板磚的個數(shù)來估算教室面積,有的學生會想到運用天花板的花紋圖案個數(shù)來估算教室的面積,也還會有同學聯(lián)想到教室大約有30張課桌的大小,進而估算出教室的面積。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教師不僅不能持否定態(tài)度,相反的,還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嘗試,然后對比估算結果,學生在比較中,很顯然會選擇較為簡單的方式。估算畢竟不是精確的計算,教師需要衡量學生估算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在對比估算結果的合理性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方法的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估算方法的豐富化和多樣化,最終實現(xiàn)估算能力的提升。
在學習發(fā)展中,學生估算能力的養(yǎng)成和估算能力的大小與教師的教學、引導有重要聯(lián)系。日常教學中,我們需要挖掘現(xiàn)有教材的知識和內容,找到能夠滲透估算知識教學的“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將一些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傳授給學生。我認為,課堂上刻意進行估算知識的專題教學是沒有必要的。例如,教師在教學了“運用數(shù)學乘法的位數(shù)規(guī)律”之后,就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供一些具有不確定性的案例,以鼓勵學生進行估算方面的探索。在那堂課上我曾隨機出過這么一道估算題:小明過生日時買了兩個生日禮物,一個機器人模型標價為52元,另一個汽車模型標價被磨損掉了看不清,小明只記得這兩個玩具的價格都是100以內的整數(shù),并且兩者相乘的結果小于2000。自然,在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后,只求一個大致的答案就可以了,因為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是:在學生進行估算的思考過程中,掌握了估算的基本規(guī)律,并能妥善地運用一定的估算方法,我們的教學也就具備了預期的效果。
在估算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到,由于運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其估算結果的準確性程度是存在不同的,所以給學生強調,恰當?shù)剡\用估算策略,并根據(jù)需要作合理性調整,能保證估算結果更接近準確值。在長年的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指導學生掌握預測策略,事后還對預測策略給予點撥式評價,以此鼓勵學生對問題結果的取值范圍進行合理估計。若計算結果超出估計的取值范圍時,說明估算答案是錯誤的,便提示學生調整估算策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我注意到,當學生遇到需要進行估算的問題時.一般能主動對已有的、紛繁復雜的信息作出整體把握,并迅速運用已有的估算體驗所產(chǎn)生的直覺思維做出相應判斷,以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從而盡可能達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例如“百位數(shù)的加法”教學中,計算276+303的值,有的學生把276估成280,303估成300,那么,280+300=580,結果約是580;有的學生把276估成了整百數(shù)300,303估成310,那么,300+3l0=610,估算結果居然相差40。這說明,運用不同的估算策略,將產(chǎn)生不同的估算結果。課堂上,我們要重視估算中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也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即使學生最終的估算值超出了合理的范圍,老師也不能輕易地下否定性結論,而應該進一步鼓勵學生結合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訓練優(yōu)化策略的思想方法,最終得出合理的估算值,實現(xiàn)我們發(fā)展學生估算能力的目的。
讓學生具備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師生一起增強估算意識,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意識,而教師要巧妙結合生活實際,努力創(chuàng)設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學的課程資源,讓學生經(jīng)歷估算的過程,掌握科學的估算方法,并切身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凸顯估算應用的價值。
[1]申志剛.小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J].神州,2012年7月
[2]張素茹.培養(yǎng)估算意識搖,提高估算能力[J].教育模式研究,2010年9月
[3]郭春燕.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J].神州,2012年1月
[4]劉海珍.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技能[J].新課程,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