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冀
上海嘉定菊園攝影社舉辦的《光影留痕·藝術攝影十人展》,作為2015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開幕式重點展覽,日前在群藝館一樓展廳展出。這是嘉定區(qū)內(nèi)首支在市級層面舉辦團隊展覽的民間團隊,極大地鼓舞了社員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70幅作品迥異的風格、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了千余位市民參觀。
起初,八位退休后的攝影愛好者因為對攝影的熱愛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照片,點評得失,這就是嘉定區(qū)菊園攝影社的前身。2006年,在菊園新區(qū)文化體育服務中心的支持下,他們有了固定的活動場地,由于多數(shù)成員來自菊園新區(qū),團隊名字順理成章地就叫做“菊園攝影社”。
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菊園攝影社成員從最初的八人增加到如今的60多人,形成了完整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每年年初召開全體會員大會,總結上一年度活動開展情況,制訂新一年度計劃,讓大家不僅有得玩,還要玩出水平,玩出成績。正如《菊園攝影社章程》中指出的,攝影社以提高社員的攝影技術、藝術修養(yǎng),普及攝影藝術為宗旨,倡導“豐富生活、愉悅心情”理念,通過展覽、比賽、采風、講座等方式和途徑開展活動,充實社員的業(yè)余生活,促進社員間的聯(lián)系與交流。
作為一支民間攝影團隊,2015年,菊園攝影社有四名成員晉級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陣容實力進一步強大,在嘉定區(qū)同類團體中獨占鰲頭。
不過對于社員們來說,讓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用鏡頭記錄下生活中每一個珍貴的瞬間才是他們共同追求的目標。2007年特奧會,菊園的幾個家庭承擔了接待特奧運動員的任務,攝影社則負責全程拍照,雖然與來自德國的特奧運動員彼此語言不通,但快樂沒有國界,社員們和接待家庭一起教特奧隊員包餃子,學習使用筷子。接待結束后,攝影社把大家的合影照片送給了特奧隊員,看著隊員們開心的樣子,社員們比自己得了大獎還要自豪。
攝影社的成員們大多身為爺爺奶奶,不過“干勁”一點不輸給年輕人,他們每年都要到全國各地采風,背著沉重的攝影器材跋山涉水。有一年,他們?nèi)ピ颇狭_平采風,從上海飛到昆明后,又坐了八個小時的汽車,直到半夜1點才到達目的地。聽說羅平的早晨是最美的,大家?guī)缀跻灰箾]有合眼,不到6點就起床上山,當?shù)谝豢|陽光鋪灑在風景如畫的大地上,社員們忘記了疲憊,忘記了饑餓,也忘記了年齡,只有清脆的快門聲不時響起,定格下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畫面。
充實,是社員們幾年來攝影生活的體會。白天拍照,晚上用軟件處理圖片,原本對電腦一竅不通的社員們都學會了使用電腦,比專業(yè)人員也不遑多讓。拍照之余,大家互相交流心得,點評各自的照片,有誰在比賽中獲獎了,大家一起開心慶祝;采風途中,有誰身體不適,大家一起照顧,這時,他們不僅是因為同樣的愛好走在一起的攝影社員,更是真誠相待的朋友。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jié)香。什么叫老有所樂?這就是。當你腳下踩著松軟的泥土,當你穿梭在古色古香的老鎮(zhèn),你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生命的美好。說這話時,他們仿佛又回到了青山秀水之間。
欄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