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一、熱點聚焦
2015年3月15日早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數千人自發(fā)前來,人們抹著眼淚,送別離世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高中校長莫振高。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莫振高四處籌集善款,幫助上萬名山區(qū)貧困學生繼續(xù)學業(yè),被大家稱為“化緣校長”。莫振高離世兩天內,新浪微博關于“都安高中莫振高校長”話題的點擊量高達26萬人次,無數人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表達了自己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這位為教育奉獻終身的好校長。都安高中的學生自發(fā)舉行“停電”儀式,數十間教室同時熄燈,為校長默哀3分鐘。整個縣城花圈被搶購一空,更有校友們從北京、上海甚至國外趕回;清華大學招生辦等高校機構也發(fā)函吊唁。
二、素材掃描
No. 1 大愛感天動地
莫振高是壯族人,1957年生,1972年8月參加工作,系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高級教師、校長。莫振高連續(xù)35年(截至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讓他們順利進入大學。近10年來,莫振高先后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
為讓孩子們回到校園,莫振高經常向慈善機構、企業(yè)和社會愛心人士求助。他因此被稱為“化緣校長”。除此之外,學生的點點滴滴莫振高都要管:下雨宿舍漏水,他冒雨登上房頂親自檢修;每天晚睡前,他都會帶領值周老師催促學生睡覺;降溫了,他會在廣播中提醒學生加衣服;出太陽了,他會在廣播中提醒內宿生回宿舍曬被子……
【考場速用】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為了不讓貧困生輟學,莫振高想盡辦法資助貧苦孩子;他待生如子,關心學生的飲食起居……大愛感天動地,面對如此濃濃的師愛,誰能不感動得淚流滿面?誰能不將莫振高的名字深深銘刻于心?
No. 2 因貧輟學&教育經費剩余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這里雖然條件差,但孩子們讀書非??炭?。盡管是一所縣城高中,但都安高中連續(xù)20多年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名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達到重點本科分數線。
都安高中資助辦主任韋喜鳳說,該校至今仍有約40%的學生是貧困生。“即便學校已免學費,但書本費、住宿費,以及每月生活費,每年仍需約4000元,不少貧困家庭不堪重負。”孩子們因貧輟學,讓莫振高痛心不已。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管怎樣,先回來上學,我來想辦法?!?/p>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2015年全國“兩會”消息,2014年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費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000多億元沒有花完。一邊是某些學校籌錢要靠“化緣”,一邊卻是有錢無處花,背后折射出教育撥款制度的某些弊端。
【考場速用】對于孩子來說,因貧輟學,讓他們失去了更多機會、更多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而改變這一局面,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讀得起書,讀得好書,不能只靠一個好校長去燃燒自己,四處“化緣”,更需要相關部門有力調整教育資源布局,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通過加大投入、提高待遇、政策激勵,讓更多貧困孩子上得起學。
No. 3 接力是最好紀念
60歲的藍玉鋒在靈堂抹淚。1998年,兒子藍程考上都安高中,但由于家中僅有3畝地的收入,藍程一度幾近輟學。在藍玉鋒一籌莫展時,是莫振高將藍程帶回了課堂,從此他家沒再交一分錢。藍程最后走出大山,留在北京。按瑤山習俗,年長者不能參加年紀輕者的喪禮,但他顧不得這些,他只想來送送校長。而在這一片悲慟之中,莫振高的一些學生已經在網上發(fā)起“老莫助學基金”,“為莫校長未竟的事業(yè)出一點力”。這可以說是告慰莫振高校長的最好方式。
【考場速用】莫振高以自己的大愛和執(zhí)著,譜寫了一曲愛生如子、忠于職守的動人歌謠。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無疑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接力是最好的紀念,但愿能有更多的校長、老師向莫振高學習,奉獻自己,溫暖學生。
No. 4 學生悼念
學生陳偉順:聽到莫校長去世的消息,我頓時覺得晴天霹靂,淚流不止。雖已離校多年,但莫校長一直是我最牽掛的人,也是我們這些學子的驕傲和福氣。他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是我們前行的支持者和守護者。祝他一路走好,安息。
學生韋昕珠:我親身經歷過他的好:內宿的時候洗澡沒有水,和他說一下,兩分鐘后就會有熱水;一出太陽,他就叫大家曬被子,一到課間就叫阿姨開門讓我們收被;每到元宵節(jié),莫校長都親做湯圓給學生吃。關心我們細致入微,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溫暖的三年,謝謝莫校長對我們的照顧。
【考場速用】莫振高為學生付出的一點一滴,都被他的學生永遠銘記,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校長來說最偉大的豐碑。學生們即使遠走他鄉(xiāng),分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想起校長也都會感到溫暖,這就是奉獻的力量,也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
No. 5 媒體評論
1.《楚天都市報》2015年3月17日撰文《懷念“化緣校長”是致敬教育良心》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仔細讀起來,才能知道犧牲和疼痛。在現(xiàn)實中摸爬滾打、風塵仆仆的奉獻,需要非常的毅力和愛心。為因貧輟學的學生四處求助,被稱為“化緣校長”;冬日太陽升起,一遍遍催促大家曬宿舍棉被;身在病床上還專程打電話,要求食堂為高三學生免費煮湯圓……這些真切的奉獻貼心貼肺,有血有肉,因此有那么多眼淚送他歸去,因此留得生前身后名。
2.《嘉興日報》2015年3月16日撰文《“化緣校長”已遠去“化緣精神”須繼承》
莫振高在教育事業(yè)上的成績和貢獻,不僅體現(xiàn)在他取得的成就、獲得的榮譽上,更體現(xiàn)在他千方百計保證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失學。莫校長走了,他沒有給自己留下遺憾,他的絕大多數學生不但中學順利畢業(yè),而且遍布國內及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新加坡等國家?!盎壭iL”已經離我們而去,“化緣精神”卻需要我們繼承。所謂“化緣精神”,未必是讓學校的老師、校長去向社會“化緣”,而是把這種對學生的責任感、對教育的責任感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
【考場速用】老師這一職業(yè),之所以被視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就是因為他們的言行,影響著一代學生。因此,教師群體的品行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現(xiàn)在以及未來幾十年的道德水準。像莫振高這樣的校長應該越多越好。
三、素材鏈接:一生盡職盡責的教育工作者們
No. 1 “化緣校長”周標亮將愛心傳遞
周標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被稱為“化緣校長”。她的“化緣”,源于一種感恩。1992年,因為家里失火,周標亮輟學了,然而因為鄧小平同志給希望工程的捐款,她再次走進學校。1997年,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廣西田東民族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周標亮毅然決定回家鄉(xiāng)的希望小學去當一名教師。2005年3月,周標亮當選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并暗下決心,決不讓一個學生輟學。她一方面抓好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多方聯(lián)系,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在各方援助下,如今的平果縣希望小學,不僅配齊了各種教學設施,還爭取到撥款為小學新建了一棟建筑面積達1080平方米的教學樓和一棟82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樓。她也被大家稱為“化緣校長”。
【考場速用】感恩的最高境界,不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而是將愛心傳遞給更多的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縣希望小學校長周標亮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在她讀書時,一場大火讓她家一貧如洗,但是鄧小平同志的捐助讓她最終順利完成學業(yè)。多年后,她關心學生,努力去為學生“化緣”,將自己曾經獲得的愛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播下了一粒粒愛的種子。這樣的“感恩”,才是最完美的感恩!
No. 2 “化緣教師” 賴瑞華躬耕山區(qū)34載
1981年,賴瑞華高中畢業(yè)后,毅然拒絕許多條件優(yōu)越的學校邀請,執(zhí)意來到江西省石城縣洋地中小學當了一名英語教師。洋地村是貧困山村,全校有7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賴瑞華自己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深知農村孩子求學的艱辛,所以立志要像一束光一樣,照進留守兒童的心中。2008年,學生們還在用十幾年前的課桌椅,賴瑞華就聯(lián)系辦企業(yè)的小學同學,最終說服他捐獻800套學生課桌椅。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他找到當年學生,“化緣”來30萬元,對校園進行綠化,購買體育設備……就這樣,賴瑞華用信念為洋地山區(qū)教育撐起了一片天空,用“堅守”為孩子“守”來了春色滿園。
【考場速用】江西省石城縣洋地中小學教師賴瑞華,從1981年至今,就像大山里的一頭老黃牛一樣,扎根山區(qū),教書育人。不僅如此,他還處處為學生著想,努力改善學習條件,到處“化緣”,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天空。也許這算不得什么豐功偉績,但誰能說他的人生沒價值?
四、凝眸美文
真正的英雄
□李西坡
這世上,總會不時有一些人和事感動我們。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數千人抹著眼淚送別一個人——該縣高中校長莫振高。不久前,愛生如子的校長高因病離世。
讀罷莫振高的故事,淚花紛飛中,我只能感嘆這份感動來得太晚。莫振高的所作所為早已足夠“感動中國”,因為他59歲的人生,是讓瑤山貧困孩子讀書走出大山的一生,是舍命奉獻的一生。
你看,他連續(xù)35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近300名貧困生,近10年來,先后籌集3000多萬元善款,資助1.8萬名貧困生圓了大學夢。“偉大”一詞落在現(xiàn)實中也不過如此吧。
他是學生口里的“老莫”,是學生心中的“校長爸爸”,是被求助者眼里的“化緣校長”。每一個稱呼都是他不凡人格的一個側面。“老莫”示其可親,作為校長他會催學生曬被子,會讓食堂給淋雨的同學準備姜糖水,去世前五天還吩咐食堂為高三學生免費煮湯圓;“校長爸爸”示其可敬,昔日的學生想請他吃飯,被他拒絕,學生一再堅持下,莫振高說,將餐費拿出來資助貧困生吧;“化緣校長”示其志堅,他在各種場合的口頭禪是:“我的學生考上了大學,沒有路費,幫一把吧?!?/p>
讓我們看著這些親歷者回憶的點點滴滴,再看送別現(xiàn)場長長的花圈隊伍和學子們悲慟的面龐,即使素不相識遠隔萬里,你也能夠感受到這是怎樣一個盡職的校長。在他身上,你會發(fā)現(xiàn)“無私的園丁”“燃燒的蠟燭”等比喻都鮮活了起來。
真正的英雄往往不是好萊塢大片里只身拯救世界的偶像,而是在不如意的世界里,拼盡心力向身邊的弱者伸出援手的普通人。他們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一舉一動都是在持之以恒改變著世界。莫振高顯然就是一個這樣的真正英雄。
莫振高校長不僅改變了無數學子的人生命運,甚至改變了他們對待世界的方法。一個人的付出帶動更多人付出,一個人的高尚感染更多向善的心靈。很少有比這更值得驕傲的功業(yè)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莫校長真是一個值得羨慕的成功者。
突然想起一句話:“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蹦窀邿o疑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