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摘要】兒童文學言說方式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成人對兒童的訓誡性言說;二是,成人對兒童的想象性言說;三是,游戲精神下的兒童自我言說。隨著兒童文學言說方式的不斷變化,對我國兒童教育也有著一定的啟示,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我們需要平等的看待兒童世界,認知與尊重童年狀態(tài);其二,成人需要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和砷L,促使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兒童文學 言說方式 兒童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I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32-02
兒童文學指的就是專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需要具備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特點,不僅要突出文學作品的主題,具有鮮明的形象,結構單純,語言精煉,還要具有趣味性的情節(jié)以及豐富的想象,保證其形式、內容與表現(xiàn)手法均符合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1]。兒童文學偏于文學,適合9至99歲閱讀,老少均可品味。
一、兒童文學的基本要求及言說方式轉變
(一)兒童文學的基本要求
一是,教育性。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其尤為重視教育性。兒童可塑性非常強,古人經常用素絲作為比喻,說它:“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2]。因為兒童的年齡特征,使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為此,兒童文學尤為重視教育性。二是,形象性。兒童不樂于接受抽象說教。在兒童教育中,需要采取各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方式,這樣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兒童文學一定要和戲劇一樣,必須具有動作性,能夠充分展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與性格,讓兒童能夠看進去。三是,趣味性。兒童的生活經驗、知識均不豐富,理解能力也比較差,不容易理解一些復雜事物,很難體會成人的思想感情與生活經驗。所以,兒童文學必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可以讓兒童輕松、愉快的學習,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一個道理或者有益的啟示。四是,知識性。兒童文學作品中應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增加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五是,故事性。兒童文學的故事情節(jié),要求結構單純,情節(jié)緊湊、生動。強調故事性,并不是單純追求情節(jié)離奇,不從生活出發(fā),不寫人,只寫事。
(二)兒童文學的言說方式轉變
一是,成人對兒童的訓誡性言說。兒童文學自誕生之日起,就和兒童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越來越強調兒童文學在兒童教育的作用,并且將其當做是最有價值的一種,逐漸表現(xiàn)出“訓誡主義”傾向,形成了訓誡性言說。訓誡性言說主要就是通過“灌輸”讓兒童接受文學作品的教化功能與道德主旨,作者要向兒童傳遞很多訓誡,甚至是政治說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兒童文學教育的功利性。在此種言說形勢下,主要就是以成人的需求,讓兒童進行兒童文學的閱讀,不僅沒有對兒童的審美心理發(fā)展、接受能力予以考慮,還忽視了兒童童年應有的興趣與歡樂,極大弱化了兒童的自身需求。二是,成人對兒童的想象性言說。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兒童文學屬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認為兒童文學具有以下功能:教育、認知、審美、平衡心理、娛樂等。為此,認為兒童文學應該引導兒童不斷探究人生真諦與奧秘,也就是啟發(fā)作用,其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情趣,凈化兒童心靈,帶給了兒童無限的歡樂。所以,兒童文學應以幽默、幻想啟發(fā)兒童,使其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善待他人,拓展兒童生活空間,解放兒童思想,充分發(fā)揮兒童的想象力,從而形成了想象性言說。三是,游戲精神下的兒童自我言說。在20世紀末期,理論家們開始從開放、發(fā)展的角度看待兒童文學與兒童。有些學者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兒童文學,不僅要服務于兒童,還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并且充分挖掘兒童的人性價值,從兒童自身原始生命欲求著手,發(fā)展與解放兒童?!币簿褪钦f,兒童文學應該真實的反映兒童生活。此種世界不是成人以兒童的角度對兒童生活予以想象或者特意模仿,而是成人以平等的態(tài)度承認兒童世界,充分體現(xiàn)兒童的娛樂天性與游戲精神,給予兒童一定的自我言說自由,這就是游戲精神下的兒童自我言說。
二、兒童文學言說方式對兒童教育的啟示
(一)認知與尊重童年狀態(tài)
童年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兒童具有獨立的人格主體,與成人是平等關系;童年生活并沒有因為年齡、生活差異而缺乏價值;童年并不只是成人的預備期,也不一定要成為成人所規(guī)定的某種人。兒童作為相對于成人的一種“他人”,具有自我發(fā)展力量,異于成人的問題看待角度與規(guī)則、行為。為此,在教育過程中,成人需要對兒童的童年狀態(tài)予以認知,并且尊重兒童的童年狀態(tài),給予兒童一定的言說自由,讓兒童自己認知世界萬物,并且充分表達自己的世界,獲取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所以,在兒童教育中,可以利用兒童文學營造一種生態(tài)化的人文環(huán)境與成長氛圍,讓兒童獲得生活經驗,實現(xiàn)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成人的恰當引導
認知與尊重童年狀態(tài),并不是否認成人引導。與成人相較來說,兒童社會化程度較低,認知水平與身體機能情況決定了兒童需要接受成人引導。在兒童教育中,需要基于兒童天性,同時正確引導兒童,讓兒童主體性、天性得到正確的發(fā)展,并且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所以,在兒童教育中,可以利用兒童文學讓兒童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促使兒童自身的不斷發(fā)展與成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兒童教育中,成人可以用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參與兒童學習,并且充分利用兒童文學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與積極性,在成人的幫助與引導下,得到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麗華.兒童文學的言說方式及對兒童教育的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11,(04):166-169.
[2]崔昕平.當代兒童文學批評的精英情結與兒童本位缺席[J].昆明學院學報,2011,33(05):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