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訓需求調查分析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先決條件。本文主要對組工干部類別、培訓內容模塊、培訓方式方法三個維度進行分級分類分析,通過在廣西全區(qū)范圍內開展調查研究,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組工干部在學習不同培訓內容時偏向采用的培訓方式方法,為提高組工干部教育培訓科學化水平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組工干部;分級分類;培訓方式方法
《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明確指出要“堅持分類分級、全員培訓,把干部教育培訓的普遍性要求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結合起來,增強針對性,實現(xiàn)全覆蓋”。同時,在《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2013—2017年全國組工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等多個文件中都提出了要改進培訓的方式方法。廣西干部學院作為廣西組工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和全國組織干部培訓基地,2014年開展了專門針對組工干部培訓方式方法的調查研究。研究主要目的是掌握各級各類組工干部在學習不同培訓內容時偏向采用的培訓方式方法,從而為提高分級分類培訓科學化水平提供參考依據(jù)。本次調查研究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象主要為廣西各級各類組工干部,共回收有效問卷1140份。專門開發(fā)了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和統(tǒng)計,并結合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了本調查研究報告。
本文主要從組工干部的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及職務、行政級別、從事組織工作的時間等六個不同角度,分別對“理論武裝、黨性修養(yǎng)、業(yè)務能力、綜合知識”四大塊培訓內容適合采用的方式方法進行分析,得出不同層級不同類別組工干部對培訓方式方法的選擇差異。其中,與總體情況相比,差異在10%以內的視為無明顯差異,差異在10%及以上的視為有明顯差異。本文主要對存在明顯差異的選項進行對比分析和趨勢分析。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涵蓋了廣西各級各類組工干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其中,博士研究生和廳級干部樣本量太小,在需求分析中將不進行對比。
2 當前組工干部教育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
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組工干部教育培訓中還存在培訓機會少、組織工作專門培訓少、培訓方式方法單一、工學矛盾突出、培訓針對性不強、優(yōu)質師資缺乏、培訓經費不足、培訓教材缺乏等突出問題。其中,組工干部對“培訓方式方法單一”的選擇達到了49.04%,在諸多問題中排在第三位,僅次于培訓機會少(65.26%)和組織工作專門培訓少(53.33%)的問題。而不同單位及職務對培訓方式方法單一的看法存在較明顯差異。其中,區(qū)直單位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32%,-17.04%)和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處室負責人(36.36%,-12.68)對培訓方式方法單一的選擇偏低,區(qū)直單位組織人事部門一般干部(59.52,+10.48%)對培訓方式方法單一的選擇偏高。
3 組工干部培訓方式方法需求分析
總體而言,組工干部認為理論武裝采用專題講座的方式最好,其次是互動研討;認為黨性修養(yǎng)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最好,其次是體驗式教學;認為業(yè)務能力采用經驗交流的方式最好,其次是案例教學;認為綜合知識采用專題講座的方式最好,其次是案例教學,如圖1所示。
經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性別和從事組織工作時間的長短對不同內容適合采用的培訓方式方法的選擇無明顯差異。而不同年齡、學歷、工作單位及職務、行政級別在選擇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一)從年齡上看
1、關于理論武裝。46歲以上的干部對于專題講座(73.33%,+16.49%)的需求明顯更高。
2、關于黨性修養(yǎng)。年紀越大,越偏向于專題講座,年紀越小,越偏向于情景模擬和互動研討,如圖2所示。
3、關于業(yè)務能力。25歲以下的干部認為業(yè)務能力培訓方式方法排在第一位的是案例教學,選擇情景模擬(40.82%,+14.68%)的人也相對較多,選擇互動研討(28.57%,-10.11%)和經驗交流(28.57%,-26.69%)的人較少;46歲以上的干部選擇現(xiàn)場教學(25%,-13.51%)的人明顯較少。年齡越大,選擇專題講座的人越多,如圖3所示。
4、關于綜合知識。46歲以上的干部對現(xiàn)場教學的選擇比例明顯較低(21.67%,-14.21%);年齡越大,對專題講座需求越強烈,如圖3所示。
(二)從學歷上看
1、關于理論武裝。碩士研究生對經典閱讀的選擇有所上升(46.72%,+12.51%)。
2、關于黨性修養(yǎng)。學歷越高,越傾向于體驗式教學,同時對專題講座的需求逐漸減少,如圖4所示。
3、關于綜合知識。學歷越高,越喜歡專題講座,如圖5所示。
(三)從工作單位及職務上看
1、關于理論武裝。不同單位及職務對理論武裝適合采用的三種方式方法的選擇比例如表2所示。其中,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處室負責人、區(qū)直單位組織人事部門一般干部、設區(qū)市黨委組織部部領導及科室負責人對經典閱讀的選擇比例均比總體情況高出11%以上,而鄉(xiāng)鎮(zhèn)組委對于經典閱讀的選擇比例低于總體情況10.86%。
2、關于黨性修養(yǎng)。不同單位及職務在最喜歡的三種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表2所示,其中,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的干部認為體驗式教學應該排在第一位,其他單位干部均認為案例教學應該排在第一位。
3、關于業(yè)務能力。不同單位及職務在最喜歡的三種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表2所示,其中,區(qū)直單位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設區(qū)市黨委組織部科室負責人認為案例教學應該排在第一位,設區(qū)市黨委組織部部領導認為專題講座應該排在第一位,其他單位干部均認為經驗交流應該排在第一位。
4、關于綜合知識。不同單位及職務在最喜歡的三種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表2所示,其中,縣(市、區(qū))黨委組織部一般干部認為經驗交流應該排在第一位,其他職務干部均認為專題講座應該排在第一位。
(四)從行政級別上看
1、關于理論武裝。級別越高,越喜歡專題講座和經典閱讀,級別越低,越喜歡互動研討,如圖6所示。
2、關于黨性修養(yǎng)。級別越高,選擇專題講座的比例越高,選擇案例教學的比例越低,如圖7所示。
3、關于業(yè)務能力。處級干部選擇現(xiàn)場教學(22.77%,-15.74%)和體驗式教學(27.72%,-10.79%)的比例明顯較低。
4、關于綜合知識。級別越高,對專題講座的需求也越高,如圖8所示。
4 結論
與以往研究不同,本調查研究報告呈現(xiàn)了培訓方式方法的三維模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組工干部在學習不同培訓內容時偏向采用的培訓方式方法,為分層分類培訓項目的合理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為不同培訓內容模塊的教材開發(fā)和課程開發(fā)提供參考依據(jù),從而促進組工干部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提高。
本次調研發(fā)現(xiàn),49.04%的組工干部認為培訓方式方法單一的問題比較突出,說明單一的培訓方式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組工干部的需求。因此,有關單位在組織實施組工干部教育培訓時,應根據(jù)組工干部的類型特點和培訓的內容,恰當?shù)鼐C合運用多種培訓方式方法,切實提高培訓質量。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黨性修養(yǎng)的培訓方式,平時提得較多的是體驗式教學和現(xiàn)場教學,本次調研發(fā)現(xiàn),這兩項排在第二、三位,確實是比較受歡迎的方式,然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案例教學,既典型事例和人物事跡,說明組工干部在黨性教育方面不僅喜歡現(xiàn)場體驗,更加關注體驗背后的理性知識,更希望從理論層面全面了解事件或人物,并將這些知識固化下來??梢姡ㄟ^案例教學來開展黨性教育同樣可以給學員留下深刻的體驗,而且操作性更高、可用范圍更廣。2015年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優(yōu)秀領導干部先進事跡選編》和《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正好可滿足組工干部這一培訓需求。
本文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樣本局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內的組工干部,只反映廣西組工干部的情況和需求;部分對象的樣本量小,如區(qū)一級的組工干部樣本量偏小,對結果分析有一定影響。因此,本調查研究報告得出的一些結果還可以作進一步分析和論證。
注釋
[1]組工干部培訓內容主要參考《2013—2017年全國組工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劃分為“理論武裝、黨性修養(yǎng)、業(yè)務能力、綜合知識”四大模塊。
[2](A,±B)是指組工干部對某類選項的選擇比例為A,與總體情況相比高或低B。
作者簡介
葉文蓮(1985-),女,漢族,廣西合浦人,廣西干部學院教研部主任,講師,研究方向:行動學習、干部教育培訓、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