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遲,筆名肖飛。1974年生于湖南祁東,1994年入中國人民大學(xué)中文系學(xué)習(xí),1998年任廣西民族學(xué)院中文系教師,2004年被評為講師,2005年辭職到北京,現(xiàn)為自由撰稿人,幾所大學(xué)兼職教授,圖書出版影視文化策劃人,頭條新浪鳳凰網(wǎng)易搜狐名博,中國作協(xié)會員。著書60余種,主要有長篇小說《屈家沖》《國藥準字》《兩個人的森林》《肖飛短篇小說選》,詩集《勇士也抒情》,散文集《跫音》,傳記文學(xué)與紀實文學(xué)《濤起濤落:張國燾的悲劇人生》《多情愛因斯坦》《大學(xué)該怎么讀》《與愛一起成長》《清華百年演義》《太平天國十四年》等。
那年的春節(jié),一個家在廣西桂平的學(xué)生邀請我去做客。而桂平大名鼎鼎,西山是全國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老尼“龍姑”的名字如雷貫耳;洪秀全金田起義,早在上中學(xué)時歷史教科書里就學(xué)到過;羅秀米粉也為我多年來所愛吃……于是便跟著他去了。三日后返身,遂有此小文。
西山是廣西少有的幾個全國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說它是廣西最高、最長、最險峻、最秀麗、最漂亮、最奇特的一座山,大家肯定都不承認,我也不會這么說。但是,要說它是廣西最有名、地位最崇高、佛氣最盛、香火最旺、文化氣息最濃的山,不管別人怎么看,我是這么認為的。
自然,桂林山水的名氣更大,但一則桂林山水是個整體概念,其山與水連在一起;二則桂林還沒有哪一座單獨的山能超過西山的。廣西境內(nèi)倒是還有些大山比西山更漂亮、奇特,前者如金秀圣堂山、賀州姑婆山、武鳴大明山、融水元寶山、上思十萬大山,后者如樂業(yè)天坑群、資源八角寨、容縣都嶠山、龍勝龍脊梯田等,但它們或者不是以一座山來定位,或者名氣不如西山。
在廣西,以單獨一座山而成為全國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而且還是級別很高的國家AAAA旅游區(qū),西山是唯一的。并且廣西的佛教協(xié)會也掛靠于此。作為廣西最著名、最重要的佛教圣地,廣西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寺廟和庵堂,其盛名、其顯赫,不由得你不信服。更何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國家級森林公園——龍?zhí)豆珗@亦與其毗鄰。
再說,全國二十余處、七大主要的西山勝景,廣西桂平西山也是其中名氣最大、綜合價值最高之一,可與北京西山媲美。據(jù)當?shù)芈糜涡麄髻Y料稱,“唯桂平西山稱思靈山,有靈山、靈湖、靈泉、靈樹、靈石”,“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風(fēng)景秀南天”。
別說在全國,就是在廣西,比西山漂亮、奇特的風(fēng)景也并不少,而西山的著名、崇高,自有其另外的了不起之處。據(jù)當?shù)芈糜涡麄髻Y料稱,西山擷萃了“黃山的松、泰山的石、杭州的泉、龍井的茶、普陀山的佛和華山之險、青城之幽”,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靈”五勝稱絕。其他倒也罷了,關(guān)于西山的石頭、泉水、寺庵,在本文中卻是要說一說的。
西山的石與大藤峽的石
西山上的巖石,并不是說座座奇特、處處漂亮,自下往上主要有碧云天、棋盤亭、姚翁巖、吏隱洞、試劍臺、觀音巖、棧道懸壁、虹橋、會仙峽等地的幾個景點,所謂怪石嶙峋、石徑通幽、陡如刀削、高挺臨淵、形狀各異、既多又大……倒也算得確切。
不過,其中最讓我動心的還是那兩處。一是棋盤亭旁的棋盤石。偌大的一塊巨石,光滑平整,四角如切,其厚驚人,寬闊得竟達數(shù)十平方米見方,像極了一個天然的巨大棋盤,完全可以幾縱幾橫地刻畫出巨大的方形棋格來。一是“會仙峽”,即為杭州飛來峰上人稱的“一線天”:在兩座刀削般的堅固、方形巨石之間,比仙客劈開還要均衡、規(guī)范地天然留出一條極狹(僅容一人通過)、極長(估計有數(shù)十米)、極高(估計亦有數(shù)十米)的峽谷或曰石路來,谷內(nèi)兩壁陰森潮濕,頭上僅見一線天光,這頭是山道彎彎、樹林蔭翳,走過那頭便見豁然開朗,下臨深淵,高瞻遠矚,可眺望到山下城鄉(xiāng)房舍、車人奔忙、大江東去、田園蔥郁,稱之為“會仙峽”似乎也有些道理。
但要比起大藤峽的石來,西山的石就相形見絀了。大藤峽位于西江一段之潯江的支流黔江的上游(再往上便是著名的紅水河),被稱為整個珠江水系最大、最長的峽谷,也是整個中國瑤族聚居區(qū)最大、最長的峽谷,又稱為“小三峽”“廣西的三峽”,連當年并未親臨過桂平的一代天驕、人民領(lǐng)袖毛澤東,亦為之激賞,還欣然為其親筆題名。據(jù)說早在明朝時,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到此乘風(fēng)破浪。
大藤峽被拿來與著名的三峽相提并論,并非浪得虛名。乘大型游船溯流而上,極目遠望,只見江面開闊,天高氣爽,碧水清澈,倒映如畫,波浪湍急,旋渦成群,瀾飆呼應(yīng);兩岸山巒連綿,崔嵬肅穆,樹林成片,村莊時見,礁石似弩、崖石似軍、峰石似仙,非常磅礴雄渾、壯麗絢爛,與秀氣、奇妙、寧靜、閑適的漓江山水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fēng)格,還真是像極了長江三峽。
這里主要說說大藤峽的三處杰出石景。
一是弩灘的礁石。因時值深冬,枯季水落,江流變淺,礁石盡露。弩灘真可謂名副其實,兩岸礁石均排成長列,還上下多級,斷層巖形狀規(guī)則,神肖木弩,箭鏃被裝,架地如陣,秩序井然;如兩軍對峙,針鋒相向,弓弦拉滿,引而不發(fā),正待一聲令下,即可萬箭穿云而去,其場面甚為壯觀。這莫非正是昔日當?shù)氐囊淮斡忠淮蚊癖娤破鸬目箶潮﹦樱?/p>
曾前后歷經(jīng)二百七十余年、中國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明朝瑤民起義,就發(fā)生在這里;隋朝俚族農(nóng)民起義舊址、大成國農(nóng)民起義舊址,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轟轟烈烈、浩浩蕩蕩、驚天動地、叱咤風(fēng)云的農(nóng)民運動——金田起義的爆發(fā)地,也都離這兒不過咫尺之距呢!可謂神奇。而更神奇的還在后面。
二是江峽腹地某段兩岸高山上的成片崖石,幾乎每一處崖石就是一個逼真的人頭,眉目非常完整,鼻嘴也絲毫不缺,實在是面貌清晰、各人不一、栩栩如生,而其頭像獨特、五官典型、棱角鮮明,像極了一位又一位陽剛、粗獷、樸實、魁梧的男性英雄人物,甚至與昔日的當?shù)孛癖姛o異。而這一個個人像屹立、緊靠在一起,這成片的崖石,簡直就是天生的大型群體浮雕了,它們不正像是千軍萬兵、隊伍浩蕩嗎?他們摩拳擦掌、呼兄喊弟、團結(jié)一心、士氣大振,這又不正是昔日當?shù)氐囊淮斡忠淮蚊癖姳﹦拥恼宫F(xiàn)嗎?
遙想多年前,我曾去廣西百色澄碧湖景區(qū)游覽,見湖區(qū)深處亦有一座頗有名氣的崖石,酷似一個男性人頭,當?shù)厝寺暦Q那是他們的壯族先祖——神話人物雅芒??稍谶@里,竟是有成千上萬的逼真崖石,亦即成千上萬的英雄形象??!
三是江峽腹地另有某段的北岸一高山之巔,有一峰石峭然孤立,直聳云端,如一婀娜多姿、衣袂飄飄之仙女,正在搔首弄鬢、展顏遠眺。不時,每當云霧繚繞、群峰氤氳、山色迷離之下,那遠方的景致更顯得縹緲若仙境、朦朧若夢幻,仙女峰也更見綽約、優(yōu)雅、含蓄、神秘,因而更加美不勝收。大家都知道,在長江三峽的巫峽一段,也是有一座著名的巫山神女峰;而大藤峽的仙女峰,看來與其有得一比,并不遜色多少。而大藤峽稱為“小三峽”,也就更確切、更相配了。
但此三處這么有特色、這么精彩的景點,完全可以成為全國性知名旅游品牌,當?shù)刂鞴懿块T與文人墨客卻缺乏發(fā)現(xiàn)、重視、加工、宣傳,實在是遺憾。
西山的泉與大藤峽的泉
據(jù)當?shù)芈糜涡麄髻Y料稱,西山曾經(jīng)是泉水非常多,也非常有特色的,所謂“泉甘”還是西山的五大名片之一??梢韵胍?,那時一定是清流潺潺、泉眼汪汪,處處潤澤、時時水靈。
但是,據(jù)我的猜想,這些年來,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與改造,全球氣溫變暖、環(huán)境惡化、水源枯竭。這些年來,西山上的僧尼、職員、住戶、游客越來越多,各方面的用水也越來越多。我這次到西山又是歲初旱季、枯水之期,所以一路行來,天然泉水鮮見罕有,《西山導(dǎo)游圖》上標示的山左之“云臺曲水”、山右之“濂溪飛瀑”,都已經(jīng)干涸不見了;山上之鼎泉、靈泉等,都基本上是只見泉眼、不見泉水了。山徑兩旁的屢屢井水口,如今成鼠洞;段段溪流里,唯有殘葉枝。只有山腳的思泉湖一泓碧波、水平如鏡,估計倒也有數(shù)十畝的較寬水面,但可能還是從遠處的潯江里抽上來的;以及半山腰那個著名的乳泉。下面我就主要介紹一下乳泉。
乳泉是西山上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眼泉水,西山的標志性景點之一,也是西山之所以說是“泉甘”并成為其五大名片之一的主要證據(jù)??上也]有喝到,或者說我并沒有花錢去買那乳泉水喝(是的,喝泉水要另外買票),則乳泉水究竟甘甜不甘甜,其水味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甚至是神奇之處,我并不知道。據(jù)說西山本地所產(chǎn)、有“廣西龍井”之稱的棋盤茶,也必須用乳泉水泡制,才能達到最佳品茗效果,我也同樣沒有這個口福,亦沒有發(fā)言權(quán)。
這座名泉位于著名的龍華寺背后,其“乳泉琴韻”是西山“老八景”之一,而且還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為是在房后檐下,巨巖為壁,古樹掩映,小庭自囿,加之有清冷泉水日夜汩汩,此處顯得陰涼而僻靜,端的是避暑勝地。也許正因為乳泉是西山的標志之一,有其神奇、神秘的特征,或者更是其主管部門的特別保護(甚至說不定還有什么“特別手段”),在整個山上其他泉眼都已枯竭、其他清流都已斷絕的今天,單它仍能一枝獨秀,水長出、泉常在。乳泉旁的巖石上,刻著“乳泉古井”四個較大的古體字,并有某杭州人的題字“西山乳泉龍井虎跑共比美”。據(jù)說,連唐代大詩人劉禹錫都曾為其作過詩:“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云歧石人?!蔽羧眨瑢O中山、李宗仁等名流也都曾在此駐足過。
不知是何處所評,說西山乳泉是中國三大怪泉之一,清泉噴乳,其水奇白,狀如奶汁。從泉眼里冒出來的,竟然不是一般的清水,而是乳白色的奶汁,自然是非常神奇、罕見了。但不知那是什么滋味。是如乳汁,還是如石灰水,還是依然如平日的“甘甜”“清冽”之泉水?它又是怎么形成的?是巖石中的化合物,還是植物中的汁液?似乎尚無統(tǒng)一意見,亦無科學(xué)探測。要真有了原因,也許其神奇、神秘就大打折扣了吧。不過,據(jù)說它也是偶爾才噴一次的。要真是經(jīng)常噴,同樣沒有這么神奇了。鄙人緣分尚淺,未能晤上它的精彩表演,便暫且收筆。
西山乳泉就是這樣了,可我更喜歡大藤峽內(nèi)雨絲洞的泉水。乳泉自然有其神奇、神秘之處,有其悠久的歷史、顯赫的聲名、不俗的價值;而雨絲洞的泉水盡管在歷史、聲名、價值上不如乳泉,但若就神奇、神秘言,就它的獨特性、可觀性言,它并不遜色于乳泉,甚至有超過的地方。
雨絲洞位于大藤峽內(nèi)北岸的一個小峽谷的深處。其實它不應(yīng)該叫洞,而是一個峽谷、瀑布、深潭、泉水。當?shù)芈糜涡麄髻Y料說它“勝似水簾洞”,“水簾”二字倒還恰當,比“雨絲”二字更好,但仍不能名之為“洞”的。我認為最好是可以叫“仙(神)雨潭”或“雨泉”。
這是一個很幽深、狹窄、漫長,同時也很陰涼、茂盛、天然的山谷,野花爛漫、水草豐沛,谷內(nèi)灌木、喬木長得茂密、繁盛,把本來就很窄的谷與路都遮得很嚴實,枝干靠得近、藤葉壓得低,稍高的人根本都鉆不進去,像我這樣偏矮的人都得把頭用力勾著才得慢慢通行。好在如今是少雨季節(jié),要不山溪暴漲、谷底水滿,游客還沒法沿石徑而入呢!
谷內(nèi)還到處長著世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恐龍的食物——桫欏,更增添了它的古老、天然、神秘。峽谷幽深、地形險峻、藤蔓蔽天、溪流蜿蜒,而石徑虬曲、跌宕、錯落、古樸,忽而路窮谷盡,忽而豁然開朗,真讓人有一種訪幽尋仙、探險獵奇之感。沿途另有瑤池、壽龜、鵲橋、情人石等景點,但都很一般,只有最后到了那“仙(神)雨潭”(或“雨泉”),那才真叫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呢!
這是山峽的最深處,周圍如銅墻鐵壁般是陡峭如削、高達數(shù)層樓房的青色崖石,從峽頂?shù)臄?shù)平方米見方的石孔中,一注山泉傾瀉而下,據(jù)說有近六十米的高度,如銀河倒垂、飛珠碎玉,跌落入谷底清幽、深邃的石潭中,再漫出潭面,沿溪流出峽,頗為壯觀。
六十米高的瀑布(或曰雨泉)倒還罷了,因為此地的峽谷頂部與崖石四壁,長滿了樹叢、藤蔓,它們也吸納山泉、細雨、溪流、霧嵐,將其變?yōu)樗?、清流,往下或滴或灑,碰到游人臉上、肩上、手上、腳上,那種清冷、涼爽的感覺,真是美得無法形容。特別是酷暑夏天,人們在外面的烈日曝曬下,炎熱難忍,但一旦闖進這里,讓你的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頓時盡消,濃蔭之中且有涼雨拂面,實在是周身舒暢。
六十米高的瀑布(或曰雨泉)倒還罷了,谷底的石潭據(jù)說深達二十八米,別看才十來平方米見方小的面積,竟然放得下數(shù)層的高樓,叫人不得不驚訝,不得不覺得它的神奇與神秘了。難怪這潭水(或曰泉水)是這樣的清幽甚至有些顯得青黑,誰叫它是如此的深不可測呢!在中國民間,谷潭本來就是很神秘的東西,更何況有這么罕見的深度!在此之前,我還沒聽說過有這么深邃的谷潭的。
所以,還算去過祖國各地一些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奇地異景的我,這次是大為吃驚與景仰的了。我難得地站在潭邊老久、老久……西山的廟與谷山的廟
西山是廣西的佛教圣地、廣西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自然非同小可。山上寺廟多處,龍華寺、洗石庵、觀音巖、飛來寺、暢禪山莊、功德山莊等。其中最負盛名的,還是龍華寺與洗石庵兩處,堪稱全廣西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寺廟、庵堂,在整個華南尤其兩廣地區(qū)都聲名遠播。
前者是廣西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后者則是當年著名的龍姑的出家之地,也是全國重點尼庵之一。前者是始建于宋代的千年古剎;后者則始建于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至今也有三百五十余年悠悠歲月。前者取名于“龍隱添詩境,華嚴說佛經(jīng)”(龍華寺的名字,全國并不僅此一家,如上海、武漢、北京、紹興等地也有),自然是寶殿巍峨、金佛輝煌、香火鼎盛、信徒絡(luò)繹;后者則尤其名望赫赫,富有傳奇色彩,因為它是西山的最大名片之一——已故老尼龍姑(亦即釋寬能法師)曾經(jīng)的出家之處。許多人來西山游覽,除了想感受一下它的幽靜、清涼,便是奔釋寬能而來的。
對這位老尼我久聞大名,關(guān)于她有很多傳說,她的經(jīng)歷非常豐富、曲折、獨特、神奇,許多人為她寫過文章,甚至還專門著過書,廣作頌揚,這里不多贅述。老尼終生不凡,高壽耄耋,圓寂火化后留下了幾顆滾圓、晶瑩、通體如玉的生身舍利子,據(jù)說是有史記載的世上第一個比丘尼舍利子,因而而成為西山又一主要標志物。對于僧侶們的舍利子,世間傳得極神,咱修行有限,不加妄論;且此次步伐匆匆,未得瞻仰。
西山寺廟固然了不起,但我還是要把更多的筆墨放在對谷山廟的介紹上。
谷山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位于著名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地金田鎮(zhèn)去往隔壁平南縣境內(nèi)的一條毛坯公路旁。谷山廟也不過是一個鄉(xiāng)間小廟,其名氣根本無法與西山古剎名寺相提并論,但因為它的特色與靈氣,仍能吸引遠近各地不少虔誠的香客百姓前來朝拜,甚至有廣東人、湖南人乃至港臺僑胞,于是終日香火裊裊,長年香客不斷。
如果說西山大廟像一個雍容華貴的大家閨秀,谷山小廟則像一個清麗賢淑的小家碧玉;如果說西山廟是一代名媛,谷山廟則是可愛村姑。西山大廟固然巍峨、輝煌,但與我曾經(jīng)去過的全國各地古剎名寺大同小異;谷山小廟小則小矣、土則土矣、陋則陋矣、拙則拙矣,卻能不模仿他人,自成一統(tǒng),獨具特色,異常脫俗,兼有地方性、實用性、神秘性、寺佛性,并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此種風(fēng)格的廟堂為我素來所未見未聞。
此廟位于兩座大山相夾的一個壟坪(本地叫“垌”)一側(cè),兩山完全是“左青龍、右白虎”的優(yōu)良形勢,周圍也算得地盤開闊,旁邊有一帶小河呈弧狀流過,河水清澈,岸邊楊柳成行,倒影秀美,風(fēng)水甚佳,風(fēng)景亦不錯。
此地多系遷自廣東的客家人,其祖先最善風(fēng)水之道,當初要擇此處久居,定然有過一番很好的遷徙考察。谷山廟建于該地,首先就占了風(fēng)水、風(fēng)景兩大優(yōu)勢,但更重要的還是其廟宇本身的內(nèi)容。
谷山廟并不按照人家寺廟的建造套路,不搞什么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如來觀音、五百羅漢、四大金剛、八部天龍之類,當然它也沒有這樣的經(jīng)濟條件;它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來造像,把當?shù)貧v史上的著名人物,或者是客家人的一些杰出祖先供奉在神龕靈位上,諸如大官、富商、書生、武士、名匠、宿耆等,就連送子觀音、玉皇大帝的形象也照當?shù)厝四铀茉?,他們的穿著、相貌、神采都與當?shù)厝藷o異,讓人覺得親切、質(zhì)樸甚至生動、可愛,而大家也容易接近、容易達到。在這里,求做官發(fā)財、求讀書經(jīng)商、求子求婚求醫(yī)求壽求耕求收……塵世間人們所需要的,它都可以滿足你。
四周墻壁上掛著幾幅彩繪圖,亦都是出自他們自己的手筆,什么皇帝、神仙、菩薩、龍鳳……亦都依他們自己的想象,任意為之,盡管手法樸拙、形象土氣,卻清新鮮活、極具個性。
塑像頂上大梁兩頭橫著幾塊幡聯(lián),各書幾個與佛經(jīng)、祈禱有關(guān)的濃黑大字,廟里人員宣揚著:“你要是仔細看它一段時間,這些字是自己知道移動一些位置的。這種情況在其他任何寺廟里你都看不到?!蔽淖譀]有腿腳,怎么會自己移動?我真的盯了它們幾分鐘,果然有幾個字沿著幡聯(lián)往左移了一點點。竟有如此神秘?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視覺暫留的緣故,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寺廟真的沒有這種現(xiàn)象,帶著這種將信將疑,我踏上了返程。
責(zé)任編輯 練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