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智 姚成禮
·經(jīng)驗交流·
不同炎性程度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肝生化損害情況分析
鄭學智 姚成禮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近年來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90%的急性膽囊炎患者是由于結石阻塞膽囊管導致膽汁排出不暢,細菌感染所致。肝功能的損害程度直接影響到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嚴重程度,臨床癥狀多表現(xiàn)為右上腹部呈鈍痛或者絞痛,如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措施不當,可能會導致腹膜炎,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1]。因此,了解患者治療前肝功能損害程度能夠有效的幫助醫(yī)生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從而制定合理的治療手段[2]。本研究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治療的8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肝功能損害狀態(tài)進行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一、一般資料
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治療的8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并發(fā)肝功能損傷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44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為(48.9±9.3)歲,病程為6 h~12 d,平均病程為(2.7±0.4)d。8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經(jīng)影像學、臨床診斷均確診為結石性膽囊炎并發(fā)肝功能損害。根據(jù)不同炎性程度將治療組83人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組,其中輕度患者34例,中度患者31例,重度患者18例,另選取40例無肝膽病患者作為對照組。
二、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積極進行相關檢查,進行相關的保肝,護肝,抗感染治療。對于患者的TBil、AST、ALT和Alb四項指標進行檢查。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所有術后病理報告顯示均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
三、評價指標
對患者入院后及術后肝功能進行檢查,著重觀察TBil、AST、ALT和血漿白蛋白(Alb)四項指標。
四、分級標準
輕度:急性單純性膽囊炎,炎癥僅發(fā)生在膽囊粘膜層,充血和水腫;中度: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嚴重發(fā)生地波及到膽囊全層,膽囊內(nèi)充滿粘液;重度:急性壞疽性膽囊炎,膽囊內(nèi)積膿導致膽囊極度膨脹,從而引起膽囊壁缺血及壞疽[3]。
五、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不同的炎性程度肝功能損害情況程度也各有不同,輕度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TBil、AST、ALT和Alb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中度和重度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TBil,AST,ALT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升高,而Alb與對照組相比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炎性程度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與肝功能損害的關系
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急腹癥,多由結石阻塞膽囊管,造成膽囊內(nèi)膽汁滯留,繼發(fā)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癥。急性結石性膽囊炎中約有3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約11%的患者肝功能損害嚴重[4]。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損害肝功能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細菌直接影響肝臟,從而引起肝細胞功能性障礙。二是通過肝外膽管引起肝臟感染,釋放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最終導致肝功能損傷[5]。
臨床研究表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造成的肝功能損害主要表現(xiàn)在TBil、AST、ALT和Alb四個指標的變化上,首先,ALT對于急性結石性膽囊炎造成的肝功能損害最為敏感,肝功能損害最初的表現(xiàn)即為轉氨酶升高,因此,谷草轉氨酶和谷丙轉氨酶的監(jiān)測可以作為了解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對肝功能的損害程度,是一種靈敏,可靠的重要指標。隨著炎性程度的加深,TBil水平會顯著升高,說明肝功能的損害較為嚴重,損害了肝臟內(nèi)膽紅素的代謝功能[6-7]。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長期反復發(fā)作會導致血漿白蛋白降低,從而影響到消化道系統(tǒng),導致患者營養(yǎng)不良,血漿白蛋白的降低是肝功能嚴重受損的重要指標[8]。因此,TBil、AST、ALT和Alb四個指標是監(jiān)控肝功能損害的重要指標。
研究表明,隨著炎性程度的加深肝功能損害越嚴重,輕度炎性患者可通過消炎保肝治療等手段使大多數(shù)患者痊愈[9],而對于中度和重度炎性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手段,可以通過不開腹準確定位病變組織,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10-11]。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血漿白蛋白四項指標可以作為了解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肝功能損害程度的重要指標,可以為醫(yī)生的診斷、提出治療方案起到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總膽紅素、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血漿白蛋白四項指標有助于判斷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肝功能損害的程度,是醫(yī)生了解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jù)。
1 龐淑珍,歐曉娟,石曉燕,等.原因不明肝功能異常88例臨床及病理分析.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1,50:36-39.
2 宋海良,郭強,葉浩波,等.78例并發(fā)肝功能損害的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治療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2012,33:3389-3391.
3 高家寶,熊樂平,易互萍.結石性膽囊炎并肝損害患者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臨床意義。江西醫(yī)藥,2011,46:99-101.
4 Alexakis N,Lombard M,Raraty M.When is pancrealitis considered to be of biliary origin and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Pancreatology,2011,7:131-141.
5 趙國強,尹繼云,段峰,等.急性膽囊炎肝功能損害1100例分析。中華現(xiàn)代外科學雜志,2010,2:1048-1049.
6 Lauder CI,Strickland A,Maddern GJ.A novel technique for biliary T-tube fixation.Ann R Coll Surg Engl,20l0,92:169.
7 Henning R,Zanli J,Osman T.Association between gallstoneevoked pain,inflamm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nerves in the gallbladder: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clinical differences.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2:878-884.
8 吳娟,夏仁品.慢性單純性膽囊炎并膽囊結石與肝臟病理改變的關系及臨床意義.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0,1:35-37.
9 Stewart L,GriffiSS JM,Jarvis GA.Gallstones Containing Bacteria are Biofilms:Bacterial Slime Production and Ability to Form Pigment Solids Determines Infection Severity and Bacteremia.J Gastrointest Surg,2011,11:977-984.
10 方新社,韓海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囊管結石處理.中國內(nèi)鏡雜志,2010,8:743-744.
11 林鎮(zhèn)海,張炳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炎性疾病的國內(nèi)研究進展.腹腔鏡外科雜志,2010,15:157-160.
2015-03-04)
(本文編輯:賴榮陶)
101100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東區(qū)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