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晚清史和晚清人物有比較深的涉獵,對趙焰的《晚清有個曾國藩》、《晚清有個李鴻章》就比較關(guān)注。這兩部為趙焰贏得巨大聲譽的歷史隨筆,史料豐富,筆力深厚,識見獨具,既顯示了趙焰作為文化學(xué)者的學(xué)養(yǎng)和膽識,也顯示了他作為新聞人的敏銳與通脫。他寫曾國藩,雖是從編年史入手,卻直達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尤其是寫他的忍辱負重,他的困獸猶斗,隱含著無限的悲涼和無助。晚清重臣,晚清名臣,其生命俱深陷于歷史的悲愴之中,而趙焰的過人之處,在于把悲涼上升為一種氛圍,一種美學(xué)。無論是寫曾國藩還是寫李鴻章,都能看出他的敘事是建立在海量的文書、奏折、日記、著作的閱讀和研究之上,但是不死、不板、不掉書袋,而是“跳動著他的脈搏,呼吸著他的氣息,體驗著他的生活”(趙焰《晚清有個曾國藩》后記)。近年來流行于大眾閱讀市場的一些所謂“歷史散文”,或史料堆積,或聳人視聽,或旁門左道,或粗制濫造。像趙焰這樣,將人物復(fù)活于歷史之中,將寫作建立在體驗之上,很少。尊重歷史而又超越歷史,表現(xiàn)人物同時體驗生命,是一種精神飛躍。一切寫作都與體驗有關(guān)、與心靈有關(guān)、與精神有關(guān),尤其是以歷史為寫作素材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