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國
作為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最重要的是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興黨,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為事業(yè)增磚添瓦。這一切都離不開學習,離不開理論武裝。
學一門知識,學一門手藝比較容易,但適合自己的需要,形成個性化的讀書方式、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寫作方式不容易。林語堂曾說:“讀書和吃飯一樣,在我是美味的,也許在別人是毒藥?!睂W習是一種很私性的、個性化的東西,讀什么書,怎么讀,很難找到一個大家都覺得好的平衡點。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要從實際出發(fā),不搞千篇一律。自己培養(yǎng)自己,甘苦自心知。
歷史上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其中的《中庸》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論述。這些精辟如新的話,在今天仍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博 學
“博學”就是多聞、多見,獲得感性知識,從而發(fā)展感知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讀書對個人、對國家民族都至關(guān)重要。人都是自己吃出來的,物質(zhì)的如此,精神的亦同。有人問:“我讀過許多書,但都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么?”對此,理性而巧妙的回答是:“雖然我所吃的食物,大多已一去不復返且早已被遺忘,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長成我的骨頭和肉?!比绻?7歲時不漂亮,可以怪自己的父母,他們沒有遺傳給你好的容貌,但30歲時你依然不漂亮,就應(yīng)該怪自己,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你沒有給自己注入新的東西。
開卷有益,多讀書總有好處。知識是奧妙無窮的。馬克思說,任何時候都不能懶惰,越是多讀書,越會深刻地感到不足,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毛主席講,一個人要有所作為,一定不能只讀本專業(yè)的書,各方面的書都要翻一翻?!坝辛藢W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讀書要廣博,還不能太功利,不能只讀經(jīng)濟、生活等“有用”之書,更要讀哲學、文學等“無用”之書。對我們來說,真正能提高修養(yǎng)的,是“無用”之書?!熬硬黄鳌?,人不能變成器物,應(yīng)該有精神,有思想,有智慧。如果一個人喜歡歷史和哲學,心就會變得強大無比。一個個的專業(yè)就像是一個個房間,哲學就像是走廊,任何一個專業(yè)都離不開哲學。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龍應(yīng)臺說過,文學能讓人看見水里白楊樹的倒影,哲學可使人從思想的迷宮里走出來,歷史會讓人明白世界上的萬物都不是孤立的。人是會思考的高級動物,不應(yīng)只囿于“形而下”,還應(yīng)追求“形而上”,這樣才能更有作為。許多大師大家都是雜家,“四個貫通”做得好。一是貫通文理。現(xiàn)在的文科和理科分得很細,其實真理、智慧是不分文理的。雖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文學、藝術(shù)和哲學在山腳分開,但到了山頂就匯合在一起。高、精、尖的東西,道理是相通的。二是貫通古今。李大釗講過:“無限的過去都以現(xiàn)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xiàn)在為淵源?!比魏螙|西、人、現(xiàn)象、事件,如果不認識其過去,就無法判斷其未來。三是貫通東西。看問題不能片面化,不能絕對化。周總理在參加一次中醫(yī)西醫(yī)研討會時,大家對中醫(yī)好還是西醫(yī)好爭論不下,最后周總理總結(jié)說,中西醫(yī)結(jié)合更好。要善于貫通,才能知己知彼,才能融合創(chuàng)新。四是貫通天人。人是從大自然中走出來的,也將再度回歸大自然。天生萬物以養(yǎng)人,人無一善報答天。過去強調(diào)人定勝天、無所不能,其實人類在改造自然,自然也在懲罰著人類,現(xiàn)在的滑坡、泥石流、霧霾等,很多都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審 問
“審問”的本質(zhì)是審慎認真地觀察事物,質(zhì)疑問難,觸發(fā)思維,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契機,是學的進一步深入發(fā)展。
曹聚仁說:“我讀了三十年,實在沒有什么經(jīng)驗可說。若非說不可,那只能這樣:第一,時時懷疑古人和古書,第二,有膽量背叛自己的父師,第三,組織自我的思想系統(tǒng)。”所謂“學問”,要學又要問。要多疑,也要多問;要善問,也要善疑。孔子就是這樣,不但多疑,還不恥下問。鄭板橋說:“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shù)人,要使疑竇釋然,精理迸露?!?/p>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2000多年前,屈原寫《天問》,一口氣問了172個問題,成了后來科學家、哲學家思考的課題。到了唐朝,柳宗元在《天對》中,對172個問題作了部分解答,但還有更多問題沒有解開。陶行知說:“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要有問題意識、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書要有科學的、審問的態(tài)度,馬克思主義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批判式的審視一切。黨的七屆九中全會時,毛主席提倡要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他講了九個字:情況明、決心大、方法對。王岐山書記也提出:情況明、數(shù)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工作實。細節(jié)都是魔鬼。讀書、做事一定要注意細節(jié)。只要嚴肅認真,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時候100減1不等于99,功虧一簣,有時候等于0。臨門一腳、“最后一公里”很重要,1%的努力沒完成,可能決定是成功還是失敗。
慎 思
“慎思”的實質(zhì)是對學、問階段掌握的知識信息進行細致而嚴密的思維加工,從而理解、消化聞見得來的知識。人有思想,人需要思想,思想是意志和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就是因為人有思想。
善于思考是成功的橋梁。有的人讀了不少書,記了不少筆記,但儼然是個“學問倉庫”,自己掌握的東西不多,原因就是只顧一味學,不加思考。叔本華曾說:“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guān)系,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于我們。”這很形象地提醒:學習要善于思考,不思考,所接受的知識就像是過眼云煙。無論是對書本上寫的,還是別人說的,都不能盲目崇拜,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認真思考獲得真知。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我們黨就很注重思考。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上,我們沒有照搬蘇聯(lián)模式,“一五”規(guī)劃還沒有搞完,就將“以俄為師”調(diào)整為“以蘇為鑒”,從基本國情出發(fā),走中國工業(yè)化的道路,標志就是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guān)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高高飄揚,是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勇于實踐和思考的結(jié)果。中華民族逐漸強盛,“中國夢”一定能實現(xiàn)。資本主義搞不好,還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搞不好,就會損害社會主義形象。對此,我們要有使命感、緊迫感。
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教訓很多。我們黨保持了足夠的清醒和高度的憂患,提出了“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出臺了“八項規(guī)定”,提出了反“四風”,習近平總書記有一系列重要論述。聯(lián)系實際學習思考,我們就能夠理解黨中央強力推進轉(zhuǎn)變作風、強力推進反腐敗、強力推進公平正義的重大決策的深謀遠慮和偉大英明。
明 辨
“明辨”是對獲得的知識進行深入的辨難、類比,實事求是地進行辨異同、探真?zhèn)巍従值木C合分析,促進融會貫通。通過明辨,使學到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加深刻。
把握方向,保持清醒。古人根據(jù)太陽確定方向,確定了“四面八方”?!八拿姘朔健币辉~被宋代朱熹用來解釋孔子的思想,認為四面八方聚合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大的道理。通過學習,掌握政治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才能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月明。
堅定信仰,保持定力。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不會動搖自己的追求。朱镕基曾被打成“右派”20年。他回憶說:“我曾有過20年沒有黨籍的日子,但是在那些日子里,我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的信念?!?/p>
分清是非,保持主見。蘇洵講得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痹S多歷史上的專制暴君如秦皇、漢武等,被演繹成英武高大的形象。毛澤東說:“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边@是最為接近歷史真相的。學習、分析歷史,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歷史觀。
鑒別雅俗,保持高貴。一個人是低俗還是高貴,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標定在何處。越是短期內(nèi)能夠滿足的欲望,持續(xù)的時間越短。如果只追求物質(zhì)的快樂,人就將變得平庸?,F(xiàn)在“土豪”多,但“貴族”少,“精神貴族”更少。什么叫“精神貴族”?精神貴族應(yīng)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文化的教養(yǎng)、社會的擔當、自由的靈魂。
篤 行
“篤行”是對“已知已能”進行實踐運用的過程,是學習過程的最高階段,是學習的目的,是運用的開始。
掌握了知識不等于有了智慧和才華,也不等于具備了實踐和謀斷能力。從知識分子到政治家的轉(zhuǎn)變,需要積累,需要主觀的努力和實踐的磨礪。干一個縣的事,需要一個省的眼光;干一個省的事,需要一個國家的眼光;干一個國家的事,需要世界的眼光。知行合一,有幾個“力”很重要:謀斷力、判斷力、創(chuàng)新力、執(zhí)行力、推動力、協(xié)調(diào)力、整合力、免疫力、承受力、表達力等等。一句話,要增強執(zhí)政能力。
謀斷力?!坝兴鳛槭巧畹淖罡呔辰??!庇凶鳛?,就得多謀善斷。首先得謀,謀定而后動,思妥而后行。同時得斷,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謀和斷都離不開擔當。1977年,鄧小平出任國務(wù)院副總理,分管教科文,第一件事就是抓教育,最要緊的是恢復高考。當時高考已經(jīng)中斷了十一年,教育部負責同志匯報說,沒有幾年的準備是不行,連紙張都沒有。鄧小平就決定停印《毛澤東選集》,把紙用來印試卷。這是多大的擔當。他還提出,你們有能力你們就做,沒有能力我找有能力的人來做。教育部的人回去以后立即開始準備,第二年就恢復了高考。在湖南查辦衡陽破壞選舉案中,中央、省委、省紀委都敢于擔當,當時有人說這件事可以掩蓋,可以不聲不響處置,但紙是包不住火的。習近平同志指示要毫不動搖、堅決查處;王岐山同志講,身上有膿瘡,如果不挖掉,會影響到整個肌體的健康。多謀善斷,攻堅勇負責,克難敢擔當,才能戰(zhàn)勝挑戰(zhàn)、創(chuàng)造輝煌。
創(chuàng)新力。隨著知識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不僅要嚴格,而且要出格。就是既要守規(guī)律、循規(guī)則,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同時又要善于破除陳規(guī)、開拓進取,不能僵化保守、流于俗套。應(yīng)把握好《易經(jīng)》中講的“三易”:一是“變易”,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都是與時俱進的;二是“簡易”,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三是“不易”,變中永恒,亙古不變,歷久彌堅,萬古長青。有些東西是需要變的,需要創(chuàng)新,但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美國經(jīng)濟在發(fā)展中善于尋找目標,形成獨特優(yōu)勢:十八世紀做煙草,后來做棉花、鐵路、汽車、信息產(chǎn)業(yè),這些都成為其引以為豪的產(chǎn)業(yè)。到了上個世紀末,又依靠高科技領(lǐng)先。當別人還在靠傳統(tǒng)方式打仗時,他們用高新技術(shù)現(xiàn)代網(wǎng)絡(luò)武裝軍隊,實現(xiàn)了空地一體化的電子作戰(zhàn)。要善于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推動事業(yè)發(fā)展,更有力克敵制勝。
承受力。馬拉松會把人逼到耐力的極限,但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做人做事,要有歷史的耐力?,F(xiàn)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事太多了,剛剛下米就想揭鍋,剛剛插秧就想開割,剛剛栽樹就想摘果,欲速不達,惡性循環(huán)。有些事搞不得“剖腹產(chǎn)”,早產(chǎn)的嬰兒太弱智。功利性強的人難以擁有智慧。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齊白石曾有“兩笑”:“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馬寅初的人口理論被批判,當時他的家人告訴他,你的校長一職被撤了,他只是“哦”了一聲?!拔母铩敝笏黄椒?,家人又告訴他,你被平反了,他又只“哦”了一聲,淡定得很。人生遇到的挫折就像是人生小說的一個章節(jié),挫折越多,人生章節(jié)越多,將來就是一個有故事說的人了。成功是磨出來的,偉大是拼出來的。只有經(jīng)歷過地獄般的煎熬,才能磨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
免疫力。免疫力是防御機制。現(xiàn)在有的人,“行至峰頂忽墜淵”,就是因為沒有擋住誘惑,做了欲望的奴隸。當了局長想廳長,賺了百萬想千萬。人心不足蛇吞象,墮落皆因太貪婪?!肮佟弊謨蓮埧冢械挠眠@兩張口凝聚了正能量,也有的用這兩張口胡言亂語、大吃大喝?!肮佟弊窒旅媸且桓毖坨R,真正的好官、清官用這副眼鏡來查驗民情、知曉民意,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副察民疾苦的顯微鏡、高瞻遠矚的望遠鏡,絕不是矛盾面前的老花鏡,上級來時的哈哈鏡,下級出錯的放大鏡?!肮佟弊窒旅媸且桓笔咒D,自律者隨時以此來敲打、警醒自己。曾國藩進可以做大事,退可以做圣人,他和左宗棠交惡,但最終沒有和他爭,靠的不只是道德勇氣,同時是精神上不斷自我更新,“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爆F(xiàn)在的誘惑和挑戰(zhàn)太多了,必須加強修養(yǎng),提高思想境界,筑牢拒腐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