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新聞記者的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感,影響到新時期媒體隊伍質量的好壞。由于我國新聞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理念更新迅速,各媒體要想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必須提高新聞記者的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意識。當前新聞記者自身存在諸多不足,如文字功底不夠扎實,社會責任意識不夠強等,因此,加強對新聞記者的培養(yǎng),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進取,發(fā)揮新聞記者主力軍的作用。為了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新聞記者要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要有廣闊的知識面、超強的溝通能力,不畏懼失敗,深入接觸社會,走群眾路線??傊?,新聞記者需要全面發(fā)展,成為復合型人才。
一、當前新聞記者素養(yǎng)的培育
面對新聞線索,新聞記者應認真對待,客觀評價事件,正確處理與采訪對象的關系,明白自己所處的地位,要把發(fā)生的事件客觀真實地報道出來,不畏強權,因為新聞記者的使命就是揭露事情的真相,并且要處理好復雜的社會關系,避免產生矛盾糾紛,要用筆桿子,幫助弱勢群體說話。
對相同的事件進行報道時,新聞記者首先要明白自己想為哪些對象服務,如果服務對象不一樣,那么所寫的報道也會有所差異,這樣一來所形成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你選擇的服務對象有誤,那么大部分人都不會認可你的報道,只有少數關系到他們利益的人才會贊成你的報道。在現實報道中,新聞記者也會碰到社會的黑暗力量,在工作中會遇到一些麻煩,但是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新聞記者的筆桿子都要為事件的真相說話,監(jiān)督社會不良現象,這樣做不僅需要勇氣和決心,還需要對事件本身進行深入地了解和調查,要仔細分析利害之處,果斷作出判斷。
面對廣播電視媒體的競爭日益加劇,廣播電視媒體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和專業(yè)化水平。在報道中,應明確分工,細分報道范圍,把新聞采訪工作做細做精,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此外,新聞記者要有探索事件真相的能力,通過現象看本質,對采訪材料要認真研究、創(chuàng)新思維,準確判斷新聞價值的大小,保證寫出來的報道能滿足人們的求知欲。
二、提高新聞記者社會責任意識的策略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指的是新聞記者要履行和承擔的社會價值。新聞記者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引起大眾的注意,直接影響社會大眾的思想以及行為。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職業(yè)精神,經常保持頭腦清醒,讓自己時刻處于理性思考狀態(tài),以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做到實事求是、科學辦事。
當前,我國有部分新聞記者存在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現象,例如故意編造假的新聞線索,或者挖掘的新聞事件不真實,利用記者這個身份進行招搖撞騙。新聞記者一旦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就會做出一系列違法行為。
新聞記者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首先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新聞宣傳最重要的原則。隨著當前社會信息化日益發(fā)展,廣播電視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很多思想觀念影響著人們,如果新聞記者用錯誤的輿論影響人們的思想,就會使人們形成錯誤的理念,以致做出錯誤的行為。
其次,新聞記者要以社會大眾為關注重點,及時了解民情,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千萬不能疏遠與人民大眾的距離,要知道人民大眾需要什么,有什么難題要解決,民生話題中群眾滿意什么不滿意什么,這些都應該深入群眾生活進行了解,挖掘出當今社會的熱點,搜集一些新鮮的材料,這樣才能引起公眾的注意,成為公眾的聚焦點。
另外,面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新聞記者必須嚴于律己;面對自己的讀者,要真實客觀地進行報道,不偏袒任何人,做到公平公正;面對社會,讓社會和公眾客觀評判自己新聞工作的價值。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新聞記者面對諸多挑戰(zhàn),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是做好新聞工作的前提基礎,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以社會大眾為關注重點,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做到公平公正、貼近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把新聞做好做強,較好地發(fā)揮輿論工具的宣傳導向作用。
新聞記者是廣播電視媒體中的主力軍,是廣播電視媒體的先鋒隊,也是文化傳播的靈魂隊伍,因此,新聞記者的任務十分艱巨。平時的工作中,既要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又要了解國家的政策,因此,新聞記者要認清自己的使命,看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素養(yǎng),為國家宣傳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