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邦山
矛盾關系作為一個非?;A的知識點,在邏輯判斷的不少題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近年的一些類比推理真題里,也有矛盾關系的體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公務員、事業(yè)單位、政法干警、銀行招聘等公職考試中,判斷推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察方面。這部分的題型種類多、考察知識面寬、題量大,難度較高,是不少考生成“公”路上的一個攔路虎。而另一方面,判斷推理的技巧性很強,但由于大部分考生以前很少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往往在考場上只能根據(jù)自己的感覺,用最笨的方法解題,最終要么是做題速度太慢耽誤了大量寶貴時間,要么是犯下一些邏輯錯誤而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因此廣大考生在平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多儲備一些邏輯知識和解題技巧,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大量練習,最終熟能生巧、考場上得心應手。
矛盾關系作為一個非?;A的知識點,在邏輯判斷的不少題型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近年的一些類比推理真題里,也有矛盾關系的體現(xià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此,筆者來探討矛盾關系的理論知識及其在公考邏輯判斷解題中的應用。
矛盾是什么?出自《韓非子·難一》的“自相矛盾”寓言。在邏輯中,矛盾被定義為同時斷言一個陳述和它的否定。正如寓言故事中,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一樣,邏輯中的矛盾也有同樣的特點: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它們永遠不可能同時存在,必然是其一為真,另一個為假。邏輯中的矛盾關系主要有以下6種,我們用真題來一一分析。
“A”與“非A”
邏輯中的矛盾被定義為同時斷言一個陳述和它的否定。因此所有的矛盾雙方都可以用“A”與“非A”進行表示。比如說“好”的矛盾就是“不好”,“老師”的矛盾就是“非老師”,“抗戰(zhàn)”的矛盾就是“不抗戰(zhàn)”,“跑得快”的矛盾就是“跑得不快”等等。
【例題】甲、乙、丙三人共做一道邏輯題,核對答案后,甲說:“我做錯了。”乙說:“甲做的對。”丙說:“我做的不對?!庇捎诙紱]有把握,于是去請教邏輯老師。老師看完他們的答案,又聽了三人的話,對他們說:“你們?nèi)说脑捙c答案都只有一人的對。”可見:
A.甲的話對,丙的答案對 B.甲的話對,乙的答案對
C.乙的話對,甲的答案對 D.丙的話對,乙的答案對
【解析】A。又是真假話問題。先找矛盾:甲說甲做錯了,乙說甲做得對,兩者的話互為矛盾。然后跳出矛盾,因為只有一句真話,而矛盾雙方甲和乙的話一真一假,所以剩下丙所言一定為假。接著根據(jù)丙話的矛盾“丙做的對”為真;再結(jié)合選項只有A項符合。
注意在考場上分秒必爭,算到這里我們就可以根據(jù)排除法直接選A,而無需繼續(xù)推導。
“所有A是B”與“有些A非B”
【例題】有人說:“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以下哪項最能駁斥以上判斷?
A.可能有的哺乳動物不是胎生的
B.沒有見到過非胎生的哺乳動物
C.非胎生的動物不大可能是哺乳動物
D.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但不是胎生的
【解析】D。最能駁斥一句話的,自然就是這句話的矛盾為真了。這句話是典型的“所有A是B”,其矛盾為“有些哺乳動物不是胎生的”。然后觀察選項,A項有“可能”二字,駁斥強度較弱;B項“沒見過非胎生的哺乳動物”等價于“見過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反而是強化了這個判斷;C項的主體是“非胎生動物”,話題不一致,而且還用了“不大可能”,力度很弱;D項舉出一個反例,可由此推導出“至少有一種哺乳動物不是胎生的”,即原話的矛盾,有力的駁斥了原話。因而選D項。
“所有A非B”與“有些A是B”
【例題】小李是四川人,他喜歡吃酸泡菜;小王也是四川人,她也喜歡吃酸泡菜;小陳是四川人,她也喜歡吃酸泡菜。我所認識的四川人都喜歡吃酸泡菜。
因此,可以得出:
A.所有四川人都喜歡吃酸泡菜
B.有的四川人不喜歡吃酸泡菜
C.并非所有四川人都不喜歡吃酸泡菜
D.并非有的四川人喜歡吃酸泡菜
【解析】C。題干中作者認識的四川人都喜歡吃酸泡菜,說明“有些四川人喜歡吃酸泡菜”,其矛盾為“所有四川人都不喜歡吃酸泡菜”,如果在這個矛盾命題的開頭再加上“并非”二字,其實就是再求一次矛盾,得到了“有些四川人喜歡吃酸泡菜”的等值命題,正好就是C項。
“A且B”與“非A或非B”;“A或B”與“非A且非B”
【例題】李老師說“并非麗麗是班長并且明明是學習委員”。
如果李老師所言非虛,則以下哪項可能為真?
I.麗麗是班長,明明不是學習委員
II.麗麗不是班長,明明是學習委員
III.麗麗不是班長,明明不是學習委員
Ⅳ.麗麗是班長,明明是學習委員
A.僅I和II
B.僅II和III
C.僅II、III
D.I、II、III
【解析】D。“所言非虛”=說的不是假話=說的是真話。要搞清楚李老師的意思,可以通過求兩次矛盾來得到李老師這句話的等值命題:先求一次矛盾,去掉句首的“并非”二字;再求一次矛盾,得到“麗麗不是班長或者明明不是學習委員”。非A或非B為真,有3種情況,分別是非A、非B都真(即A、B都假),非A真非B假(即A假B真),非A假非B真(即A真B假),所以“Ⅰ、Ⅱ、III”可能為真,選擇D項。
“要么A要么B”與“‘A且B’或‘非A且非B’”
【例題】某汽車司機違章駕駛,交警向他宣布處理決定:“要么扣留駕駛執(zhí)照三個月,要么罰款1000元。”司機說:“我不同意。”
如果司機堅持己見,那么以下哪項實際上是他在邏輯上必須同意的?
A.扣照但不罰款
B.罰款但不扣照
C.既不罰款也不扣照
D.如果做不到既不罰款也不扣照,那么就必須接受既罰款又扣照
【解析】D。司機堅持己見,不同意交警的決定,那么從邏輯上來說就是同意交警決定的矛盾命題,即“‘既罰款又扣照’或‘既不罰款也不扣照’”。A、B、C都沒能表達出這個含義,D項是利用“A或B”的“否一推一”推理規(guī)則:否定了“既不罰款也不扣照”,推導出“既罰款又扣照”為真。選擇D項。
“A→B”與“A且非B”
【例題】近些年全國各大城市為緩解交通壓力,掀起了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熱潮,而地鐵建設更是成為建設的重頭戲,預計到2015年全國通地鐵的城市數(shù)量將超過30個。但大規(guī)模建設的同時,也發(fā)生了多起重大的施工事故,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針對頻發(fā)的安全事故,社會各界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事故傷員李某: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問題。
交通大學張教授:確實有人違反了安全規(guī)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問題。
鐵道部范研究員: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問題,則有人違反了安全規(guī)程。
施工監(jiān)理吳某: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問題,但沒有人違反安全規(guī)程。
如果上述斷定中有三個人的斷定為假,則以下哪一項為真?
A.事故傷員李某的斷定為真,不是操作問題
B.施工監(jiān)理吳某的斷定為真,是操作問題
C.交通大學張教授的斷定為真,有人違反安全規(guī)則
D.鐵道部范研究員的斷定為真,沒有人違反安全規(guī)程
【解析】D。真假話問題。先找矛盾,發(fā)現(xiàn)范研究員的話“事故出在操作上→有人違規(guī)”和吳某的話“事故出在操作上且沒有人違規(guī)”為矛盾關系,這兩者一真一假,題干告知三人說假話,也就是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話為真,因此跳出矛盾來看,李某和張教授的話就一定都是假話,排除A、C。同時由李某說假話可推知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問題,排除B項。因此選擇D項。
考生們一定要熟記這些矛盾關系的互相轉(zhuǎn)化公式和等值命題的求解方法,再用這些技巧多做些練習,就一定能夠在考場上碰到類似問題時迅速做出正確選擇。
(作者系俊杰教育騰沖首席公考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