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新
1.運用思維導圖
1.1思維導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最初就是用來輔導一些被認為是“學習殘疾人”、“無藥可救”、“不良少年”和“落后生”的,并取得巨大成功。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思維導圖以一種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有效的方法駕馭整個范圍的皮層技巧——詞匯、圖形、數字、邏輯、節(jié)奏和色彩空間感,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2思維導圖有利于老師的課堂教學,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備課比寫出來更快,而且可以讓講課的人和學生始終都能掌握全盤內容。另外,它也能使教師的教案不僅不會隨著年歲增加而變得相對僵硬,反而會更有彈性,更容易更改。
標準指出:“盡可能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活動?!彼季S導圖特別適合作為集體合作學習的工具。通過把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成員之間合作制作思維導圖,有助于小組成員之間共同發(fā)展認知和解決問題,幾乎會自動地形成越來越清晰的統(tǒng)一思想,樹立團隊精神,有助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
2.運用歷史故事,激發(fā)興趣
有人說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枯燥無味”的學科,其實不然。歷史是一門有血有肉、內容豐富同時趣味性很強的學科,關鍵看老師如何把握。歷史包括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人物的動態(tài)和事件的發(fā)展。因此,它是有情節(jié)有過程的,是有善惡是非和喜怒哀樂的,歷史本身就含有構成故事的各種因素。中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對新鮮事物尤其感興趣,對歷史人物、事件有自己的看法。根據這一特點,我依據教材內容,將歷史知識融入故事情節(jié),把史實故事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這樣會使課堂氣氛活躍,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最終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例如我在講授《戊戌變法》時,穿插了“康有為如何擺脫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驚險刺激的歷史,學生興趣濃厚,從而輕松地掌握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講故事,使歷史鮮活起來,吸引學生,也符合新課程“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這樣抓住了學生,他們愿意學習歷史,才有高效率。在此基礎上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習題訓練、史學能力培養(yǎng)、考試技巧提升等,使學生既提高人文素質又提高高考成績,實現(xiàn)雙贏。
3.通過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課文的習慣
我認為預習課文對歷史學習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重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在這些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如果課前不作預習,僅靠課堂上聽講,則學習效果很差。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要求學生將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經過預習,他們對下次上課要學習的內容已有一定認知,有的對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上課的時候會認真地聽老師和同學分析,從而增強聽課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課前預習的方法必須在老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下完成。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要求,如對于七年級學生,老師可以針對課文的重點問題設計一些填空題,讓學生預習之后填空,鼓勵學生自己提出一些問題,老師在上課時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對于八九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引導他們編寫預習提綱,注意問題的序號化和知識的條理性。也可以要求學生預習時用鉛筆在書本上作批注,圈出重要的時間、人物和事件,寫出自己的疑惑等。
4.用文明史觀指導初中歷史教學
文明史觀是當代我國史學重要的指導方法,得到高等院校史學專家的肯定,并在實踐中得到運用,近年來高考歷史命題比較注重文明史觀對中學歷史教學的指導意義。在文明史觀的指導下,主要的歷史方法有近代化史觀(經濟發(fā)展、國家繁榮、人民殷實、社會穩(wěn)定過程中的歷史行為)、全球化史觀(從促進世界整體發(fā)展的角度評價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文明史觀(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傳統(tǒng)并加強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社會生活史觀(注重歷史前進過程中民眾生活的變化)和革命史觀(近代民族國家誕生的世界意義)。如中國近現(xiàn)代學習西方的歷史和工業(yè)化歷史、世界科技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發(fā)展、世界有分散發(fā)展走向整體發(fā)展的歷史、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等專題問題都得到史學界的關注。
5.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為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持久性,教師上課就要力爭讓學生感受到時有變化,不能千篇一律,老一套,要盡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為此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比如在教學中在設計《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左宗棠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這個主題的教學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點,將視頻片段、聲音、圖片、音樂連成一體在課堂內展示,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那段歷史,融入那段歷史,這樣會達到良好效果。
6.設計課堂作業(yè),注重趣味性多樣性
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社會科學,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都過硬。初中階段歷史老師一般都應該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但據我所知,由于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不受重視,在某些學校也有一些歷史課的教學由其他課目的老師兼任,業(yè)務能力和理論水平有待提高。因為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的特點,所以對歷史既不能直接觀察,更不能做實驗;而初中生思維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在課堂教學中用優(yōu)美、生動、形象鮮明準確的語言,講述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就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課堂作業(yè)是鞏固基礎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常規(guī)的歷史作業(yè)往往形式單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作業(yè)時注重趣味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