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文明史,希臘文明,世界史綱要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8)05-0017-05
高中歷史教育的一件大事,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頒布。新課標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gòu)成,采用通史與專題史相結(jié)合的方式。必修課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讓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fā)展大勢;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采取專題史方式,旨在讓學生從多角度進一步了解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雹傩抡n標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歷史教學,把一部豐富的、連續(xù)的、強調(diào)發(fā)展進步的、注重史實和時空觀念的歷史呈獻給高中學生。
就課程標準中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的世界史教學內(nèi)容而言,我們欣喜地看到,在24個專題中,世界史部分以通史的形式占到了10個專題。在古代中世紀史部分,增加了《古代文明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和《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兩個專題。這樣,以希臘史為例,就需要我們轉(zhuǎn)換思路,從文明史的角度全面講述古代希臘文明。
就內(nèi)容來看,在《中外歷史綱要》中,希臘歷史是放在《古代文明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專題中闡述的,因為還要講授其他古代文明,專講希臘的課時不會太多。但是,考慮到希臘文明的重要性、典型性,教師仍要儲備希臘文明的起源、政治上的顯著特征城邦制度、雅典與斯巴達的異同、雅典的民主制度、希臘的政治分裂及其原因、抵抗外敵時的同仇敵愾與愛國精神、希臘藝術品的特點、希臘的哲學、史學、科學成就和希臘文明的影響等與古代文明發(fā)展息息相連的“希臘基因”。
1.文明的含義
文明一詞,與野蠻相對,表現(xiàn)為一種歷史的進步。馬克垚先生指出:“在使用中,文明的含義逐漸由指個人的行為而具有了社會的意義,一種進化所達到的狀態(tài),一種發(fā)展趨向。”就范圍而言,“文明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成果,它既有物質(zhì)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經(jīng)濟、文化的等等,所以我們也可以大致把把文明劃分為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大類”。文明應該有一個相當?shù)牡赜?,有時候它和國家、民族相聯(lián)系,但它又不等同于國家或者民族。它有自己的經(jīng)濟,包括農(nóng)、工、牧、商各業(yè)的特點。在這一定的地域和生產(chǎn)方式之下,產(chǎn)生了文明群體的共同語言、宗教、生活習俗,心理認同等等。”此外,文明還是長壽的和變化的。特別重要的是,我們只有從文明的“物質(zhì)內(nèi)容和精神內(nèi)容,從它的變與不變的結(jié)合上,才能夠認清它的面貌,它的特征,才能把不同的文明劃分開來”。②
2.古代文明指什么?
用這樣的角度來審視希臘文明,就能夠理解希臘文明乃是古代諸種優(yōu)秀文明中的一種。在馬克垚先生主編的《世界文明史》中,在農(nóng)業(yè)文明時代篇下,列出了六種古代文明,即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華文明、古代希臘文明和古代羅馬文明。這說明古代希臘文明是在與世界其他文明互相共生的狀況下發(fā)展起來的。把希臘文明放到世界古代文明的大體系中進行考察,既能夠突出希臘文明與其他古代文明的互動、影響,也能夠充分彰顯希臘文明本身的特征和它的影響力。
3.希臘文明的起源
希臘文明最早表現(xiàn)在青銅時期(公元前2900—1150年)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這些古老的文明大都興起于地中海東部西北隅愛琴海地區(qū),因此,也被稱之為愛琴文明。愛琴海是多島嶼的地區(qū),存在著眾多的島嶼,而海上的最大的島嶼就是克里特島。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1900年間在克里特島北部進行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工作,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發(fā)掘出晚宮殿時期的一座宏偉的宮殿?!皩m殿不但占地廣闊,建筑技術也相當精良,宮中有陶制排水管、上釉窗戶、巨大酒窖等。在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之王米諾斯曾修建了一座巨大的迷宮來幽禁一個半人半牛的怪物(是波塞東派一頭牛與米諾斯的王后所生),伊文思即據(jù)此神話而稱這座宮殿為米諾斯王宮,而克里特島的文明也被稱之為米諾斯文明?!雹偻鯇m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在克里特島上居住的說法。在克里特文明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希臘文字的發(fā)現(xiàn)。在克里特島上發(fā)現(xiàn)的文字被稱之為線形文字A,這是一種非希臘語的音節(jié)字,人們對它的破譯直至現(xiàn)在仍沒成功。在米諾斯文明的晚期出現(xiàn)了線形文字B,書寫在約4000多塊的泥板上。1952年人們對它釋讀成功,從而知道了這是一個奴隸制的王國。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島地區(qū)已經(jīng)進入了青銅時代。米諾斯王朝統(tǒng)治時期是克里特島文化的全盛時期。約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出于不明原因,克里特島上的眾多王宮和城市突然毀滅和消失了。
邁錫尼文明位于希臘本土,傳統(tǒng)上說它的創(chuàng)造者是希臘人的一支阿卡亞人,他們約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定居于伯羅奔尼撒半島。這一文明包括了南部希臘的邁錫尼、一度將特倫斯作為其附屬國,此外還有派羅斯、底比斯、雅典等。前希臘駐中國大使、學者約安尼斯·塞奧法諾普洛斯告訴我們:“歷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毀滅者——邁錫尼人,是希臘最早的居民之一,后來淪為北方蠻族的奴隸,并逐漸分流為多立克人和愛奧尼亞人,他們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語言,所以稱他們希臘人?!ED一詞意為典雅、優(yōu)美。后來創(chuàng)造出許多雕刻藝術杰作的希臘人正與這典雅、優(yōu)美之名相稱,可謂名副其實。”②約在前1500—1200年間邁錫尼文明諸國進入青銅時代,建成早期的奴隸制城邦國家。約在公元前1400年前后,邁錫尼文明進入全盛時期。公元前13世紀后期,邁錫尼文明逐漸出現(xiàn)衰弱之勢。據(jù)傳說,約在公元前1194—1184年前后,在邁錫尼的領導下希臘各邦組成聯(lián)軍,遠征小亞細亞西部最富裕的城市特洛伊。這場戰(zhàn)爭打了十年,最后聯(lián)軍使用了“木馬計”,把特洛伊城攻陷。但是,這場戰(zhàn)爭也拖垮了邁錫尼,使其受到很大損失,邁錫尼文明走向衰落。
4.希臘城邦制度
城邦制度是希臘文明在政治上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顯著特征,表現(xiàn)為古風時期(公元前8世紀—前479)的城邦的興起和發(fā)展。在公元前800到750年間,城邦開始形成。城邦通常翻譯成城市國家,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被認為由一群有血緣關系的市民組成的團體,而不是一個相互關系疏遠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希臘城邦是古希臘人獨特的創(chuàng)造,它與古代的亞述帝國、羅馬帝國不同,也與中國中央化的行政國家不同。舉例來說,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也曾有過群雄爭霸的局面。但是,在爭雄的諸霸之上,中國始終有一個能夠代表全國政治的周王朝存在。與此不同,希臘的200多個城邦卻是完全獨立的,上面并沒有能夠代表整個希臘的王朝存在。希臘城邦是一個獨立的公民集體,它實行過幾種政治體制,包括有君主政治,寡頭政治,民主政治和僭主政治等。雅典城邦在形成過程中具帶有某種特有的倫理意義,它從君主政治到寡頭政治,僭主政治,最后形成了民主政體。公民參與政治,要求按照法律的要求生活,這樣才可以克制卑劣的本能和發(fā)揮其潛能。
5.雅典和斯巴達
在希臘城邦中,最為著名的是斯巴達和雅典。起初,斯巴達和其他希臘城邦并沒有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在公元前725年左右,斯巴達沒有采取希臘海外殖民的做法,而是通過侵略鄰近的美塞尼亞和奴役那里的人民來舒緩人口增長的壓力。這些數(shù)目超過斯巴達整體人口達十倍之多的奴隸被稱為“希洛人”。他們的存在永久地改變了斯巴達城邦的性質(zhì)。斯巴達也進行過多次的改革,斯巴達城邦更注重軍事教育和軍事訓練。
斯巴達的國家機構(gòu)奇妙地結(jié)合了君主政體,寡頭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特點。國王有兩個,他們負責在戰(zhàn)時統(tǒng)帥軍隊。除國王外,還有長老會議和任期一年的五長官監(jiān)督會;以及由年滿30歲的男性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他們有權(quán)通過或否決監(jiān)察官的決定。斯巴達政府以其機關之間的彼此制衡,平衡和穩(wěn)定著稱。終于在公元前6世紀,斯巴達成為了伯羅奔尼撒同盟的領袖,是伯羅奔尼撒島上最強大的國家。①斯巴達的軍事優(yōu)先使其在任何強大的攻擊下能夠取勝。但是,國內(nèi)接連迭起的希洛人起義卻迫使斯巴達只能采取保守的對外政策。在一般情況下,斯巴達不主動介入其他希臘城邦或海外國家的事務。
雅典的城邦制度跟斯巴達不同。公元前7世紀時,雅典是一個典型的氏族貴族城邦。貴族首先擔任執(zhí)政官,卸任后進入貴族會議。7世紀末期,貴族間的矛盾摩擦終于導致了一系列流血事件。執(zhí)政官德古拉在公元前621年頒布的法典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治,限制了地方貴族的勢力。《德古拉法》常被視為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礎。
公元前594年,在雅典人的支持下,梭倫當選為第一執(zhí)政官,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的改革?!八髠悘U除了債務奴役制,禁止雅典公民訂立以人身作抵的債務契約,這一改革對于在淪落中的自由農(nóng)民是有利的?!彼母母镞€包括抑制傳統(tǒng)貴族的權(quán)勢?!八魅趿速F族院,把它的一部分職權(quán)分給新設的四百人會議和公民陪審法庭?!@些新機構(gòu)的建立,結(jié)合著對窮人公民權(quán)的肯定和被解放債奴公民權(quán)的恢復,為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奠定了可靠的基礎。”②梭倫還鼓勵種植商業(yè)作物,生產(chǎn)橄欖油,使工商業(yè)得到較大的發(fā)展。
6.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希臘政治上的特色之一。這種政體強調(diào)“由人民當家”,在法律的保障下,公民有參與政府事務的權(quán)利和義務。雅典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指出,那些獨善其身,逃避政治責任的人對國家是沒有價值的。值得指出的是,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徹底的,吳于廑先生指出:“雖然全雅典的公民約有二、三萬人,公民會議的通常到會人數(shù)卻往往只有二三千人。就是說,在號稱全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下,實際上只有約十分之一的公民能夠在公民會議中行使他們的政治權(quán)利?!雹郾M管這樣,鼓勵公民參與政治、培養(yǎng)每個公民對國家負有責任的家國情懷,卻是值得提倡的。
7.抵御外敵的愛國精神
在公元前6世紀末期,希臘不但面臨著外國思想的沖擊,還受到了國外勢力的入侵。波斯帝國于前6世紀中期為居魯士所建。他的繼承者在前499年雅典支援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起義后,向希臘發(fā)兵。希臘抵抗了波斯于前490年和前480年的兩次進攻,成功地保衛(wèi)了自己的家園和生活方式。接下來,輝煌的希臘古典時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8.文化藝術成就
古代希臘在文化藝術方面曾獲得很高的成就。希臘的《米洛斯的維納斯》和《擲鐵拼者》是被公認的歐洲文明中的瑰寶。古代希臘藝術上的特點一是精美絕倫,二是以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為描繪對象。為什么要以描繪神像為其主要特征呢?這個問題,卻要從希臘政治上的四分五裂說起。約安尼斯·塞奧法諾普洛斯指出:“進入奴隸社會后,希臘半島上出現(xiàn)了兩百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每一城邦以城市為中心連同城郊農(nóng)村組成大小不等的國家,各自為政。其中最強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由于國窮民貧,為了生存和發(fā)展,各城邦國家之間不斷發(fā)生戰(zhàn)爭,弱肉強食。為了保存自己,掠奪財富,城邦國家還實行了強國強兵政策?!雹購倪@可見,古希臘藝術品誕生的時代,并非如藝術雕像那般典雅、優(yōu)美,反而是來自于戰(zhàn)火連天的亂世。
古希臘的雕塑品的主題是呼吁和平,在政治分裂的情況下,用藝術來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古代希臘城邦林立,要使處在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各個城邦的人都感到自己是希臘人,就不能塑造某個城邦的偉人,而要塑造各個城邦能夠公認的奧林匹斯諸神。試想:如果雅典藝術家只雕刻雅典名人,那么斯巴達人就不容易認可。各個城邦互不服氣,用文化來統(tǒng)一國家也就成了一句空話。雕刻神像則有所不同。宙斯、赫拉等住在希臘北部高聳入云的奧林匹斯神山里,他們是整個希臘的統(tǒng)治者。正是出于這個政治原因,希臘雕刻不僅以描繪宙斯、波塞冬、阿波羅等神靈的英俊為主,也以突顯阿芙洛狄忒、雅典娜、赫拉的美麗著稱。希臘藝術以神像為描述對象且又必須把神像雕刻得精美絕倫的謎團,在這里得到了一種解釋。
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也與倡導和平有關。奧運會與希臘人對住在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崇拜直接相關,當時被稱為競技大會,顯示的是古希臘英雄的技藝。在舉行奧運會期間,希臘人要休戰(zhàn),人們在奧運會期間盡顯英雄本色,但更多的是切磋技藝,結(jié)交朋友,維護作為整個希臘的國體。在文學上,“最偉大的希臘詩人荷馬用他杰出的戰(zhàn)爭題材的詩歌《伊利亞特》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戰(zhàn)爭的世界,而他看待戰(zhàn)爭的方式至今深深地吸引著我們?!雹诠畔ED還出現(xiàn)過偉大的戲劇家埃斯庫羅斯(約公元前525—前456),為古希臘雅典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其他兩位是《俄狄浦斯王》的作者索??死账购汀睹赖襾啞返淖髡邭W里庇得斯)。他寫了70個劇本,生前得過13次獎,死后還得過4次。他創(chuàng)作的最著名的悲劇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這位英雄曾把天上的火種偷來送給人類,并賦予人類以智慧和科學,使他們得以生存下去,不至于被宙斯毀滅,反映出希臘人抗爭命運的英雄氣概。
9.哲學、史學和科學成就
希臘在哲學、史學和科學方面成就非凡,其特點是強調(diào)理性、重視教育、弘揚人文精神。著名哲學家有泰勒士、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泰勒士(生活在約公元前585年)曾游歷過埃及等地,并測量過金字塔的高度,還成功預測過一次日蝕。他認為萬物由水構(gòu)成,水是萬物之源。赫拉克利特(約公元前540年—前470年)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沖突的背后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xié)調(diào)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他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流動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斷變換,他的名言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jīng)不同?!碧K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后世影響很大。蘇格拉底是偉大的教育家和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集中代表了他的政治理念和社會理想。亞里士多德繼承了理性的那一面,更加注重現(xiàn)實和經(jīng)驗,生前為人類寫下了多卷著作,涉及哲學、政治學、歷史學、心理學、倫理學、修辭學、美學、詩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等方面,是一個古代知識和思想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歷史學家是實地考察、注重文化的希羅多德和確證鑿實的修昔底德,他們撰寫的《歷史》和《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是研究古代希臘文明的最為重要的史料。希臘人在科學方面成就斐然,著名科學家有畢達哥拉斯和阿基米德。
10.希臘文明的特征和傳播原因
希臘城邦制度最后因雅典與斯巴達爭霸走向衰落。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崛起,卻把重心放在了東侵,進一步消耗了希臘國力。
不過,因為希臘文明優(yōu)秀,使其文化得以在歐洲和世界傳播,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對羅馬、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關于希臘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文化傳播原因,黃洋先生講得非常精辟,他指出:“希臘文明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輝煌、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古代文明之一。希臘文明創(chuàng)造的自然觀念、社會秩序、倫理與價值觀念,乃至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都深深影響到后世的歐洲和現(xiàn)代世界。”黃洋先生還指出:“希臘文明和中國文明具有相似的特性,它們不同于猶太文明和印度文明,對后世的影響不在于超驗的精神體系。希臘文明和中國文明的影響來自它們創(chuàng)造的具有普適性特征的社會秩序、倫理和價值體系。它們的另一個相似之處在于,在諸古代文明之中,它們留下了最為豐富的文獻記載,使我們得以窺見它們的創(chuàng)造者的思想、觀念直至生活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雹龠@些話,是對古代希臘文明特征和傳播原因的非常深刻和到位的總結(jié)。
【作者簡介】朱孝遠,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歐洲中世紀史和歐洲近代早期史研究。
【責任編輯:李婷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