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開學時,省糾風辦與湖北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主辦的“政風行風熱線”欄目,都會邀請省教育廳有關領導和相關處室錄制節(jié)目。筆者曾多次參與該節(jié)目的錄制,藉此宣傳我省教育法律法規(guī)和各項政策,現場回應社會廣泛關切的招生、教育改革和學校管理等諸多問題。
有一次,主持人把一位聽眾關于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問題交給我來回答。這位聽眾反映,自己的孩子才讀小學三年級,書包卻重得背都背不動。他質問,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喊了多年,為何總不見成效?
我當時的回答是,教育部門非常關注和重視這個問題,也一直在采取多項措施進一步規(guī)范全省中小學校的辦學行為,努力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但制度的頂層設計未作重大調整之前,僅憑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單方面努力,家長、社會能積極配合和支持嗎?減負有一個過程,改革需要時間,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對我的回答,這位聽眾不滿意,當即在電話中質疑我“打官腔”,并強烈要求我現場表態(tài),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改革才能到位。好在節(jié)目主持人機智地岔開了話題,才總算給我解了圍。
事后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其實,學生家長的不依不饒,反映出社會期望教育改革早見成效、快見成效,期盼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
這幾年,我們關注教育公平,特別是近年來,教育戰(zhàn)線的中心工作放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上,辦學條件普遍有了改善,教育質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方面,依然“舉步維艱”。每次到中小學校去調研或檢查工作,我都有一個習慣,到教室里去看一看,翻翻學生的書包,一看到中小學生鼓鼓囊囊的書包,甚至有學生拖著拉桿書包上學,我的心里就堵得慌。
所以,我們在落實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時候,尤其是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教材,一是要精心設計內容,突出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寓教于樂,寓課程教學于活動之中,大力開展體驗式教育,讓學生在體驗中去認知,進而形成基本技能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是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盡量減少或不布置課外作業(yè),探索布置體驗式作業(yè)。
把孩子們從沉重的書包和成堆的作業(yè)中解放出來,還他們天真快樂的童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常規(guī)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抓起,逐步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只有這樣,中小學生的書包才可能慢慢減輕,孩子們才能更多地體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