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麗
女兒升入初中,學校就在我家的對面。我長舒了一口氣,這回她該與遲到徹底“拜拜”了!老公給我潑涼水:“看著吧,越是離家近的學生,越遲到?!?/p>
女兒天性散漫,我感覺自己就是個“崔氏”:每天上學前那段時間,堪比鬧鈴,催促個不停。新任班主任還算有辦法,督促了女兒幾次不見成效后,把班級的鑰匙給了她一把,女兒這回受到空前的信任,終于不再遲到了,但還是沒有爭取到一次開門的機會。后來女兒解釋給我聽:“估計全班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有一把鑰匙。”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問她,“即使每個人都有一把鑰匙,你為什么不做那個最早開門的人呢?”
女兒無語。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女兒自有她的一番想法。那天孩子還在衛(wèi)生間慢吞吞地收拾著,我一看快要到點兒了,禁不住催她:“你就不能早點兒去?”
孩子慢騰騰回應一句:“早去還得等學校的大門?!蔽姨а劭戳丝磿r鐘,嘆口氣說,“早不了,你走到那差不多正趕上開校門。”
孩子反過來安慰我:“沒事,媽,幾步就到?!?/p>
真是學校離家近惹的禍啊,看似學校離家里一步之遙,遲到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其實不然。
無意中看到這樣幾句話,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人的一生中,你求上,有可能居中;你求中,則有可能居下;而你若求下,則必定不入流。所以在人生起步的時候,立志必須高遠,要學雄鷹展翅飛,不效燕雀安于棲,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出生命的潛能,步步為營,逐漸走向輝煌。我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告訴女兒,一個人出去做事有三種可能:“一種是早些,一種是正好,一種是晚了。如果你不求‘早些’。那么就只剩下‘正好’和‘晚了’。而一旦‘正好’不正好,就一定是必晚無疑——孩子,你明白自己經(jīng)常遲到的原因了嗎?”
面對這樣的苦口婆心,女兒點了點頭。但愿她真的明白了,所謂的“晚了”跟距離遠近沒有關系,跟做事快慢沒有關系,而是無意中丟失了最寶貴的那種“求上”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