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強 駱艷芳
音樂素養(yǎng)是音樂感受和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能力的總和,是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失音樂素養(yǎng)支撐的音樂審美能力課程目標是空洞的口號,對學生成長無益。因此在音樂課中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成為當前音樂課的基本目標。具體到音樂課中,就是從感受和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與文化等方面,使學生音樂素養(yǎng)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
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影像并茂的特點,對音樂教學來說,具有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既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興奮點迭起,還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yōu)勢互補。信息技術教學新奇活潑的形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生熱情,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一、妙用信息技術,培育學生感受美
感受與欣賞被視為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活動。音樂感受和欣賞以一定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通過對音響的聆聽,實現(xiàn)對音樂美的感受和欣賞。在現(xiàn)實課堂中,教師的欣賞教學總是先介紹作品,然后聆聽,這樣的教學往往只傳授知識,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提升,這樣的教學往往是教師侃侃而談,學生不知所云,結果必然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輔導,采用動靜結合,為學生提供多種渠道的音樂認知途徑,是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第一,引導學生“樂”聽、“會”聽;第二,發(fā)揮視覺效應,視聽結合欣賞;第三,結合表演欣賞音樂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如在管弦樂《春節(jié)序曲》的欣賞教學中,介紹幾個重點樂句和樂段之后,學生全曲欣賞,由于樂曲較長、樂段復雜,學生難以感受。于是我利用大屏幕根據音樂主題的變化,播放相應動畫場景和介紹作品的滾動字幕,學生集中注意力,喚起欣賞音樂的興趣。巧妙運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自我學習,感受音樂之美。
二、妙用信息技術,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美
新音樂課標中表現(xiàn)的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成為一線教師的課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有了學習興趣,就能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是一門技巧。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大大提高興趣。
例如學唱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瑪》,這是一首以“游牧”為主題的歌曲,學生缺少這種生活體驗。為了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樂形象,我在學生走進教室時播放蒙古族游牧的DVD,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孩子們在草原上歡快地放養(yǎng)、愉快地歌唱的情景展現(xiàn)給學生,一下子就激發(fā)了歌唱興趣。在中途將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展示給學生,極大地提高其認知興趣,調動其歌唱的積極性,達到音樂表現(xiàn)的效果。
三、妙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創(chuàng)作美
新課標認為音樂創(chuàng)作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chuàng)作經驗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是十分必要的,但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強弱不一,個體差異極大,為音樂創(chuàng)作蒙上了陰影,可妙用信息技術,為音樂創(chuàng)作另辟蹊徑。在《什么結籽高又高》一課中,要求課堂上進行“編山歌”音樂活動,為了能使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使學生樂意創(chuàng)作,大膽編創(chuàng),我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出了填空題,只要填上相應問題和答案,就可以完成創(chuàng)編,使活動變得簡單。運用這種方法給創(chuàng)作能力弱的同學以提示,能力強的可自由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后并在伴奏下與同桌進行對唱游戲,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教師點評,這樣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注和鼓勵下更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
四、妙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閱歷美
拓寬學生知識面,了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學習領域,有助于開闊學生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平時課堂中,很多老師上課內容局限于教科書,一堂課教一首歌曲、聽一首樂曲,僅限于音樂知識范疇,對與音樂相關的文化知識介紹很少,學生獲得的信息少,知識面窄。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時妙用信息技術可助音樂教師一臂之力。由于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存儲和處理功能,教師可以收集與課程相關的音樂知識,運用電腦軟件進行編輯,這樣既豐富教學內容,又拓寬音樂知識面。如六年級教材《清津浦船歌》,按照以前教學方法,教師只負責把歌教會、把歌唱好就行了,而現(xiàn)在課堂中不僅讓學生會唱歌,還讓學生了解與這首歌相關的音樂文化。在教學中,我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將音樂與舞蹈、戲曲等藝術及地理、歷史文化相結合,綜合展示給學生。
在音樂教學中妙用信息技術,盡情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能為音樂美育插上飛翔的翅膀。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喚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無形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