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文
摘 要:作文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活動過程,反映了學生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喜怒哀樂,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個性化作文就是鼓勵小學生說自己經歷的事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寫出真實的事件、寫出具有真實情感體驗的作文。不斷推進小學生個性作文,創(chuàng)設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廣闊空間,拓寬個性作文的天地,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個性化;作文;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個性化作文就是鼓勵小學生說自己經歷的事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寫出真實的事件、寫出具有真實情感體驗的作文。在個性化作文教學中,我力求把作文與說、讀、寫、評相結合,把習作訓練與孩子們的生活融為一體,幫助孩子留心生活,打開思路,讓學生在習作訓練中馳騁,張揚個性,享受作文的快樂。因此,我在個性化作文教學訓練中,努力把“說寫個性化”落到實處,以個性化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豐富生活,使學生有話可寫
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的本質特點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再現(xiàn)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靈的流露,是對生活的思考。如果讓學生脫離生活,教師高調重視寫法教學,學生必定興趣索然乏味,沒真物可寫,自然也就寫得不真實。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寫作文太難了、怕上作文課,甚至形成恐懼、排斥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師要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多種有益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通過一定的方法記錄下來。如,春天到了,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五彩繽紛;開展校園護綠行動,組織孩子們到校園走一走,大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破壞綠化的行為就在不經意之間。發(fā)出號召,人人用稚嫩的小手寫出一句句心聲:“花草樹木是我們的朋友,大家要珍惜呀!”“行動起來,救救小樹吧!”……雖然只有簡短幾句話,但字里行間流露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環(huán)保的渴望。長此以往,定然會喚醒學生寫真話的意識。
二、指導觀察,使學生有米可炊
生活中處處存在美,只要用心去觀察。要讓學生懂得這一道理,養(yǎng)成細心的習慣,在生活中即使對很小的事情,都要有注意的意識,能意識到很小的事物也有可能隱含著大道理。只有細心地、有目的地觀察事物,感知事物,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大量的寫話素材。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指導學生觀察。比如,為了讓學生有物可觀察,我就常帶學生到學校的花香園,細看樹木抽出新芽、小筍成長為竹的變化、池塘中蝌蚪蛻變青蛙、草葉枯黃、落葉紛飛、四季景象各不相同……極大地提高學生觀察的興趣,并隨時指導觀察方法。過一段時間后,我讓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果然,很多學生栩栩如生地描寫了蝌蚪的樣子,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有的學生生動地描述了落葉紛飛的動人情景……只要通過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一草一物,學生就能學會抓住事物特點,形象生動地寫出真實的事物來。
三、由“說”到“寫”,穩(wěn)步提高表達能力
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口頭語言能力優(yōu)先于書面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根據(jù)這個特點,我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為了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說話表達的機會,每天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講演,誰值日誰主講,說說當日的見聞、心事、感想、收獲。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逐步提高。通過堅持開展說話活動,全班的孩子性格變得外向、活潑多了,現(xiàn)在上臺說話不害羞、不扭捏,大聲、有自信。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充分讓學生說,多說、說全、說細,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動筆。例如,教學人教版第十冊《口語交際習作四》“電視中曾經播放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個五六歲的男孩,用稚嫩的雙手顫巍巍地打來一盆洗腳水,要給他的媽媽洗腳。像這樣深深觸動心靈的事很多,選一件令你感動、使你難忘的事講給同學聽。”在習作前,我就讓學生相互交流,精彩的故事上臺與同學分享,先說后寫,學生說得生動感人、寫得情感細膩。
教學中,我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語表達與書面作文相結合,從觀察到說話、從說到寫,讀寫結合、以寫促說,不斷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四、注重積累,積攢習作的活源之水
每一篇課文都是優(yōu)美的范文,閱讀教學無時無刻不在滲透習作知識的傳授。在閱讀課文教學過程中,講解課文中的寫作知識,就為本單元的習作做準備。通過單元導讀、課文提示語、美文、詞語盤點、口語交際訓練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另外,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拔恼卤咎斐?,妙手偶得之。”要想做到文章信手拈來,就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農村的小學生見識世面窄小,詞匯積累就顯得尤其重要。為了開闊學生視野、增大知識面、積攢豐富的詞匯,我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為了讓課外閱讀有的放矢,使課外閱讀能收到實效,我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閱讀能力,為他們選擇合適的好書;然后告訴他們如何閱讀、海讀、快速讀、選擇章節(jié)讀,會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大量高效地閱讀。并且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摘錄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印象深刻的還可以記錄下讀書的感受。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活動,拿出各自的摘抄本,相互閱讀、欣賞、品味其中的美妙。分享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閱讀活動堅持著,豐富了學生的語匯,在說話活動中好詞好句脫口而出、出口成章;寫文章時,優(yōu)美詞句妙筆連珠、文思泉涌,有物可寫、有話可說、有情可表。
五、重視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我不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是把作文批改看作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一種閱讀交流、與學生心靈上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批改作文就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平臺。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采取自主評改和相互評改。學生自己動手改作文,由被動變?yōu)橹鲃?,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自改作文,教學生改作文的方法。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符合題目要求;再讓學生看看自己的作文有沒有條理,哪些該詳寫、哪些該略寫,事情有沒有講清楚、能不能說明中心問題;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后,看看能否采用一些修辭手法,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參與互改。通過訓練發(fā)現(xiàn)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這種評改作文,既讓學生情感交流,又提高了他們的習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循序漸進。要在個性化習作教學訓練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fā),努力讓學生做作文的主人,我手寫我心,自由表達,真情流露,充分展示自我,真正讓個性化作文在學生心中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