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順
作者:楊可順,重慶市大足區(qū)回龍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學(402360)。
在教學領域,教師不再依賴傳統(tǒng)的說講方式,而是拓展到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甚至是上傳網上微視頻課程和MOOC課,此種課程改革方式的實施雖然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但是由于經驗不足,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性探究是有必要的。
貫徹課程改革新概念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和大學物理學習的基礎,是對學生進入物理世界的啟蒙,一個好的開端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為實現(xiàn)教學的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這一寬闊的平臺,使得學生在學習極具抽象性的物理知識時,能夠通過網絡技術將其具象化。與此同時,教學平臺如MOOC的建設使授課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課上時間,并且能實現(xiàn)互動,從而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時間更加自由。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加盟徹底貫徹了課程改革的新概念,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模范作用[1]。
開創(chuàng)物理教學新模式多媒體教學與網絡平臺的綜合應用開創(chuàng)了新的物理教學模式,即“情境—探究—演示—討論”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借用多媒體來講述相關的知識,創(chuàng)造合理的情境,然后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自行提出問題來引發(fā)其思考并鼓勵其自行尋找答案,即建立學生自我探究過程;再者是以虛擬實驗或者是實驗課堂為平臺來幫助其演示或模擬實驗來驗證想法,最后在教學論壇上各抒己見,開動他們的想象力,以加深對知識理解的廣度和深度。
應用普及力度差我國當前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比較懸殊,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應用普及力度差。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以互聯(lián)網為平臺的,尤其是微視頻課程和慕課,經濟落后地區(qū)教學設施配備落后,無法為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提供支持。另外,基于信息技術融合物理教學模式剛剛起步,效果不是很顯著,因此吸引力較小。
信息技術物理教學不凸顯信息技術物理教學不凸顯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制作的有關物理問題的課件并沒有抓住物理學習的本質,大多數(shù)是依靠純文本的文字敘述與大量的配圖;二是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作用單一,僅僅起輔助作用,忽略了雙向交流即教學平臺的作用,且授課模式沒做大的改動,仍然是單純的“聽—講”模式。此種教學方式的改進收效甚微,只能說是教學改革的雛形,因此。教學改革這項任務任重而道遠[2]。
網絡課程質量不達標教學改革帶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全新的世界,新奇的事物總是能勾起人們的興趣,網絡課程同樣如此。但是由于是首次嘗試且標準模糊,這就造成很多網絡課程不達標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有畫面不清晰,授課聲音中包含眾多雜音,課程水平一般般,個別視頻字幕與聲音不符也就是時間軸制作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觀看者的聽課質量,降低了學習效率。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將事先做好的課件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出來,課件中為便于學生更形象地了解所學知識,需要從網站上下載一些與之相關的圖片或是視頻。在上課時,通過語言講解、圖片視頻了解、動畫仿真等方式進行課堂內容的展示,能夠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相關知識,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還活躍了課堂氣氛[3]。例如:在講解能量轉化率的知識時,可以用簡單動畫模擬熱機工作時能量轉化的過程;在講解能量轉化的知識時,舉例三峽水力發(fā)電站的能量轉化是由水的機械能和動能驅動發(fā)電機組轉動,從而由發(fā)電機組運動的動能轉化為電能的原理時,在課件里配以發(fā)電機組工作的圖片或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不僅將本節(jié)知識講解全面,更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突破教學難點,增進課堂效果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融合的教學方式在突破教學難點、增進課堂效果方面效果顯著。下面以改革前與改革后的對比來說明。如在講解導線中電荷的運動時,由于現(xiàn)實的限制,無法將這一現(xiàn)象具象出來,因此改革前只能靠教師引導學生來想象,個人想象的差距可能會導致理解錯誤。但是現(xiàn)在這一運動模型完全可以依靠簡單動畫展現(xiàn)出來,從而突破現(xiàn)實的限制,避免了理解錯誤的出現(xiàn),便于學生有效地學習,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講解分子熱運動時,同樣在課堂上無法做到用電子顯微鏡來觀測分子的無規(guī)則熱運動,但是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師可以播放實驗室中用顯微鏡觀測分子熱運動的視頻來幫助學生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節(jié)約時間。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量調查指出,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的融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差,遇到不懂的問題,只能通過教師來答疑解惑,并且傳統(tǒng)的授課無法實現(xiàn)課程錄制,講授的課程只能聽一遍,錯過后就無法再聽到此堂課,從而使學生必須做到認真聽講,不利于學生自由安排時間。如今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lián)網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其信息的豐富性以及獲取信息的高速性乃至權威網站的信息可靠性都促使學生自主去獲取相關信息。另外,MOOC平臺以及微視頻的制作上傳使得學生可以重復聽課程知識并能在教學平臺上交流問題,此時往往一種問題可以有不同角度的答案,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4]。
提高物理實驗效率在物理實驗方面,現(xiàn)實中往往面臨一些諸如實驗安全、實驗指導以及實驗時間等問題的限制。然而在課程改革后,借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通過視頻的方式將完整的實驗過程錄制下來并在課堂上播放,從而減少實驗演示時間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改正過來,借用互聯(lián)網技術,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實驗資料如資料參考、實驗全程視頻、問題討論放在物理教學平臺上,方便學生學習參考,從而提高物理實驗的實驗效率。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有著劃時代的意義,此種教學方式必將得到廣泛應用。因此,推廣和改進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甚至是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將方便的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甚至是學習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才能有效貫徹教學理念,新時代才會人才輩出,社會才能發(fā)展得更快速,在困難面前才能更有信心和把握去克服它?!?/p>
[1]劉向永,徐萬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J].中國遠程教育,2003(5).
[2]李建康.淺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整合[J].教學探新,2012(5).
[3]王建忠.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探索[J].新校園,2013(3).
[4]孫宏志,解月光.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