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課堂提問顯得尤為重要,而實際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存在著許多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轉變老思想,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設計的提問要有新意、要有很高的質量、要能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
關鍵詞:隨意發(fā)問;零散;膚淺;創(chuàng)新意識;跨越性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7-060-001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重要的課堂教學方法之一,教師設計的有效提問能激蕩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有利于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高質量的課堂提問,不僅可以鞏固知識、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做到更深層次的自我學習,并能促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而在實際的課堂提問中,師生問答的形式已經成為教學的主流形態(tài),由“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隨意發(fā)問”等種種做法,實際是教師完全掌控話語的主動權,漠視學生,很難達到提問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一、 課堂提問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確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提問方式單一、內容簡單、時機不當、缺乏開放性、只針對少數(shù)學生、缺少反饋評價等。這些不良的提問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具體表現(xiàn)為:
1.“為問而問”。整節(jié)課教師設計的問題特別多,學生不斷地應答,看似內容豐富,課很滿,實際上卻失去了語文課的語文味,這樣的課上得太疲憊,老師準備的多、問得累,學生聽得醉,產生厭煩,沒有實際效果。
2.問題設計零散。教師沒能從教材的整體出發(fā),缺乏全局觀,有時明明能夠通過一個主要問題統(tǒng)領文章內容,讓學生集中閱讀,系統(tǒng)思考,然后連貫作出解答,教師偏偏要將其肢解成若干零碎的小問題,學生的回答也是片言碎語,難以系統(tǒng)化。
3.問題簡單膚淺。隨意設置,缺乏思考價值,不能開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旧嫌谩笆遣皇恰?、“好不好”之類的簡單判斷性問題。所提的問題始終做表面文章,范圍也小。在思想內涵上卻深入不下去,為學生畫好了一個圈。
4.老套、毛躁。設置的問題枯燥無味。提問前不善于作必要的鋪墊準備,提問中也沒有其他適合學生的活潑多樣的教學手段和動作方式與之穿插配合,問題轉換時,問題與問題之間銜接也沒有自然恰當?shù)倪^渡,而是生硬強加過去。問題的解決毛躁、浮飄。讓聽者感覺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又到了另一個問題,存在很多的問題。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提問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發(fā)動機,能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師生情感的交流,優(yōu)化課堂教學。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在設計課堂提問的實踐中要增強意識,精心設計問題1.增強意識,明確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了解學生的水平和知識經驗再開講才是明智的,傳統(tǒng)的教育,老師只顧完成自己的課時,專門拿學生來演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案設計。這樣的結果只能是:效果達不到,學生很苦惱。教學的成敗,應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問了多少為什么;不在于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質疑了多少。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問題,才是實現(xiàn)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老師設計提問的難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學生的已有的知識水平,也不能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脫節(jié)。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設計的提問才是最有效的。
2.精心設計、增強提問的時效性
2.1課堂提問要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
“新”就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出乎學生的意料,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工具性。提問的設計一方面要以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為基礎,另一方面又要能連接到所指向的目標。
2.2課堂提問要有質量有價值。
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把“小步提問”變成“跨越性的提問”,一節(jié)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主體思維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2.3不失時機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常有疑,才能常有思;常有思,才能常有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語文用語文能力,《頤和園》是一篇很美的課文,講到此文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讀完課題之后,針對課題來提問。學生也許會問:頤和園是一個怎樣的大公園?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來學習課文,他們就能從課文中找到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教師趁機追尋,跟隨作者的游覽順序,我們先游長廊,作者寫出了長廊什么特點?學生就會找出相應的句子,品讀,教師引導概括:“不僅寫出了廊內的畫美,還寫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寫作順序:先寫總體美,再寫廊內美,廊外美,最后寫感受。其中用了例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睂W生陶醉此境時,教師抓住時機追引:“你們家鄉(xiāng)的哪些地方也像長廊那樣美呢?”學生就會開啟智慧大門,說出家鄉(xiāng)某地方也像長廊那樣美,最后讓學生動筆寫下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總而言之,精妙的課堂提問設計是小學教學技能的重要體現(xiàn),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練就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總結自己提問的得失,慎重地對待課堂提問,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課堂充滿活力,以期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