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的誕生
19世紀以前的英國,當小學生們去上學時,脖子上都掛著一小塊木板,上面貼著一張紙,寫著字母表。這種人手一塊的小木板就是黑板的前身。那時,人們把它叫做識字板。
為什么那時候上學要帶這個?原來,那時的紙和筆都非常貴,普通人家的孩子是用不起的。于是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后來,又有人想到把這塊木板涂成黑色,然后用粉筆在上面寫字。這樣就可以反復擦寫了。
很快,學校也發(fā)現(xiàn)了這塊木板的妙處。漸漸地,老師們也開始在教室里掛起這樣的一塊木板,用來給學生們上課。據(jù)歷史記載,第一個使用這種“黑板”上課的老師,是蘇格蘭教育家詹姆斯·皮蘭。他是老愛丁堡中學的校長。在教地理課的時候,他能用黑板和彩色粉筆畫出各種漂亮的地圖,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這項“新技術”很快跨過了大西洋。1801年,西點軍校的數(shù)學教師喬治·巴倫成為第一個用黑板上課的美國人。但直到二十多年之后,美國教育家賽繆爾·豪爾才注冊了黑板的專利。標準的黑板制作方法是:把一塊松木板漆成黑色,或直接把黑色的石灰、熟石膏涂在教室的墻上。從此以后,黑板就成了全世界老師和學生最熟悉的好朋友。
黑板過時了?
在牛津大學的科學史博物館里,有一塊被稱為“鎮(zhèn)館之寶”的黑板,上面寫著愛因斯坦在1931年寫下的一系列公式和演算過程。2005年,這家博物館還邀請英國各界名流,用同樣型號的黑板來寫板書,以此紀念相對論提出一百周年。
愛因斯坦為啥愛用黑板?這不只是因為他自己是位大學教授。其實,黑板一直是數(shù)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們的最愛。像愛因斯坦一樣,他們都喜歡使用黑板。因為數(shù)學的演算和推理是一個特別復雜的步驟,黑板可以方便他們隨時修改,甚至一下子擦掉、重寫長達幾十步的推算。要是用紙和筆的話,就會涂改得亂七八糟,非常不方便。所以,好多偉大的科學家們都離不開這塊“原始”的黑板呢!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腦技術開始“占領”教室和課堂。個人電腦的廣泛使用,讓幻燈片的制作變得非常簡單。現(xiàn)在許多人在開會、做公開演講時,都一定要做上幾張炫目的PPT幻燈片,來演示各種照片、圖表,還可以插入動畫、電影等內容。這可比在一張黑板上寫字要生動有趣多啦!
不止如此,一種新型的科技產品——交互式白板已經開始廣泛地代替黑板,出現(xiàn)在教室里。它既能顯示書寫的文字或手繪的圖形,又能展示數(shù)字化的文本、圖形、照片和影像。使用交互式白板不需要特殊的筆,用手指、教鞭或其他的硬物都可以在上面書寫。它采用的是LED發(fā)光二極管技術,使用壽命很長,能耗低。目前在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學校里,大量的黑板已經開始“變白”了。
永遠的黑板
那么,黑板是不是就要這樣被淘汰了呢?
2000年,一部名叫《黑板》的伊朗電影感動了無數(shù)觀眾。影片講述的是幾個教師背著黑板四處流浪,尋找學生的故事。在不斷的戰(zhàn)亂中,他們的黑板被當做擔架、扁擔、躲避轟炸的掩體,甚至被用來砸核桃吃。最后,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好學又聰明的小男孩。然而,當這個小男孩終于學會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時,卻被冷槍擊中,倒在了黑板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世界上那些貧窮、邊遠、戰(zhàn)火紛飛的地方,沒有教室,更沒有先進的設備和儀器。在這里,“學?!币呀涀兂闪死蠋熀退麄儽持暮诎濉K麄冏叩侥睦?,就把知識和希望傳遞到哪里。而那一塊塊布滿彈痕的黑板,也成為了知識火種不滅的象征。
實際上,當老師用黑板上課的時候,學生并不是光看著黑板上寫下的板書,還要同時聽著老師的講解。板書只能起到一個筆記和提示重點的作用。老師的講解和表情、動作才傳達著更重要的信息。所以,當你聽到老師提醒我們“看黑板”時,其實是老師在告訴我們:下面的內容很重要,一定要認真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