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新
外因只有通過內(nèi)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將德育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在當前社會形勢下,如何真正了解學生、走進學生內(nèi)心、幫助學生不斷成長已經(jīng)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目的和意義
了解德育現(xiàn)狀,如法紀、道德、思想、心理等。
分析學校德育的實施狀況及教育效果,獲得反饋信息。
了解課題組制訂的德育目標是否具有層次性、針對性。
了解學生的需求與興趣,提高德育內(nèi)容的實效性、可接受性、趣味性。
二、問卷與座談調(diào)查統(tǒng)計
(一)最關心的問題的調(diào)查
1.政治方面。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為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占71.47%)、“知道或掌握鄧小平理論”(占46.93%)等。
2.思想方面。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國內(nèi)外大事”(占52.13%)、“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占48.13%)、“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占41%)、“如何獲得最佳學習方法”(占36.43%)等。
3.道德方面。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了解和學會交際”(占76.4%)、“自覺運用各種場合的文明禮貌用語”(占35.33%)、“多為別人或集體做好事”(占26.6%)等。
4.法紀方面。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國家政策、法律知識”(占50.87%)、“養(yǎng)成一兩個生活上的習慣”(占48.13%)、“人身安全”(占46.53%)等。
5.心理方面。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如何使生活更加充實”(占54.7%)、“學點個人特長”(占36.13%)、“將來干什么最好”(占30.47%)、“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占27.42%)、“參加集體活動,廣交朋友”(占24.26%)等。
(二)德育內(nèi)容與途徑的調(diào)查
要求學生在15項活動中選擇3~5項最感興趣的活動,選擇2~3項最不感興趣的活動,其結(jié)果是:
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依次是“體育活動”(占71.73%)、“文藝娛樂活動”(占69.2%)、“社會調(diào)查活動”(占57.8%)、“科學技術活動”(占53.53%)、“參觀訪問活動”(占51.8%)、“心理咨詢活動”(占48.8%)等。
學生最不感興趣的活動依次是“評選班級模范活動”(占36.46%)、“少先隊或團課、黨課小組活動”(占28.7%)、“義務勞動”(占27.26%)、“社區(qū)服務活動”(占25.47%)等。
(三)課程外其他活動的調(diào)查
認為有必要參加其他活動的學生占68.8%;愿意參加但學習任務重的學生占48.67%;認為應自己支配課余時間的學生占18.7%。
三、對統(tǒng)計結(jié)果的具體分析
1.法紀方面。學生非常關心國家政策與法律,重視學校德育,認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成才”的前提。
2.心理、德育管理與評價方面。學生基本上認可學校德育管理的方式,如衛(wèi)生、紀律檢查等,更傾向于以班級為單位的管理方式。
3.道德方面。學生對人際交往的知識很感興趣,部分學生關心結(jié)交異性朋友。學生普遍認識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具有較強的合作意識。
4.德育途徑與方法方面。學生喜歡實話實說,愿意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可以加強德育實效性。
由此可見,學生都能以國家利益為重,重視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愛好交往,追求人生意義,喜歡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課外文體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不喜歡說教,不喜歡評選先進個人和班級的活動。
四、啟示和對策
學校、家庭與社會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產(chǎn)生影響。
德育形式應靈活多樣,以學生為本。
利用學生對德育重要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的興趣。
要將傳統(tǒng)教育和現(xiàn)代教育有機結(jié)合起來。
對此,教師要在了解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科學的方法與途徑,建設學校德育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從而使德育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