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

      2015-09-25 01:15劉月嶺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自由意志理性

      摘 要:康德設定的意志自由,是基于人的意志能夠獨立于感性欲望而按照理性命令來支配人的行動。在理想的意志自由狀態(tài),意志能夠超脫感性欲望的阻礙而做到完全與理性命令相同一。但是,追求感性欲望的滿足即幸福,畢竟也是人的基本屬性。包括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人的自然因果性,可以被人在實踐中不斷掌控,使人獲得感性的意志自由。由此,以理性為根據(jù)的意志,不僅可以獨立、超脫于自然因果性,而且能夠不斷掌控自然因果性。意志與自然因果性的這三種關(guān)系,就是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

      關(guān)鍵詞:意志;理性;自由

      作者簡介:劉月嶺,江西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江西 贛州 341000)

      康德認為,人的意志作為有生命的東西的一種因果性{1},必然受感性欲望的影響;作為有理性的人的意志,又是一種按照對一定規(guī)律的表象自身規(guī)定行為的能力{2},接受理性的規(guī)定;意志作為人的欲求能力,與感性欲望的影響、理性的規(guī)定相應,分為低級欲求能力與高級欲求能力{3}??档碌囊庵咀杂?,是人的理性規(guī)定意志,使意志能夠獨立于包括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自然因果性而遵從理性命令。當理性規(guī)定下的意志不僅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而且還能夠超脫或者掌控自然因果性之時,意志自由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境界。

      一、實踐的意志自由

      按照康德對意志的定義,意志首先屬于有生命的東西的一種因果性;其次,有生命同時有理性的存在物,比如人,其意志不僅受自然因果性的影響,而且受理性的規(guī)定。換言之,對于沒有理性的有生命的存在物,其意志只受自然因果性的影響,而對于既有生命又有理性的存在物,其意志要受到包括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自然因果性與理性的雙重影響與規(guī)定,從而,也就出現(xiàn)了相應的兩種欲求能力。于是,人的意志的本質(zhì)無論從其生成還是從其所支配的行動來看,就是感性欲望與理性兩種基本屬性的結(jié)合。意志在感性欲望的影響與理性的規(guī)定中,感性欲望對意志的要求與理性對同一意志的命令有時會產(chǎn)生沖突。在此情境下,如果意志完全按照感性欲望的要求行動,它會受到理性的責令;如果完全按照理性的命令行動,它又會受到感性欲望的抗爭。受感性欲望與理性共同要求的人的意志,面對自然規(guī)律與理性規(guī)律的雙重約束,只有把人在理論認識上設定為既是現(xiàn)象又是本體,在實踐運用上相應設想為感官世界與理知世界共同的成員,這種狀態(tài)才會獲得合理說明。因此,康德才提出,對于人,第一,作為感官世界的成員,服從自然規(guī)律,是他律的;第二,作為理智(理知)世界的成員,只服從理性規(guī)律,而不受自然和經(jīng)驗的影響{4}。因而,對于作為感官世界成員的人的意志,受自然因果性支配;對于作為理知世界成員的人的意志,受理性支配。相應地,意志就有兩種基本的性質(zhì),一種是一切無理性東西的因果性所固有的性質(zhì),它們的活動在外來原因影響下被規(guī)定,即自然必然性{5}。另一種是一切有理性生命的東西所固有的性質(zhì),它不受外來原因的限制而獨立起作用,即自由{6}。

      由此,作為擁有自由的人的意志,雖然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必然性)的影響而按照理性命令規(guī)定自己,但是,這種意志同時也受到包括需要與愛好等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自然因果性的影響,只是理性在發(fā)出道德律令時把不符合道德律令的需要與愛好中止了,由道德律令來規(guī)定意志。在人作為感官世界與理知世界共同成員的實踐意義上,這種意志自由可以稱為實踐的意志自由。它的現(xiàn)實性,能夠通過理性的實踐法則即道德律令人人皆有而予以認識與證明。這種實踐的意志自由,只是理性規(guī)定下的意志戰(zhàn)勝了自然因果性的影響而獨立的自由,從而是消極理解的概念。意志自由積極理解的概念,則來自這樣的事實:這種意志是純粹理性實現(xiàn)自己的能力{7}。此時的意志作為純粹實踐理性,所擁有的自由是依據(jù)理論理性的先驗自由進行的實踐運用??档绿岢龅南闰炞杂?,是指“假定原因的一種絕對的自發(fā)性,它使那個按照自然律進行的現(xiàn)象序列由自身開始”{8}。這種自由,是就發(fā)生的事情設想的一種不同于自然原因性的原因性,是自行開始一個狀態(tài)的能力,是一種純粹的先驗理念{9}。先驗自由并不是指自然因果性中時間的絕對第一開端,而是指各種事態(tài)或序列自行開始的原因性,即事態(tài)或序列的自發(fā)性,在康德的理論中,它作為一種理念,沒有經(jīng)驗的客觀性與現(xiàn)實性,但其原則卻成為實踐意志自由的根據(jù)。對此,康德指出:“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以這個自由的先驗理念為根據(jù)的是自由的實踐概念”{10}。因為,相對于人的自然因果性,人的自由指的是理性作為開啟行動的原因性,盡管行動及其結(jié)果作為現(xiàn)象仍在自然因果性的鏈條中??档抡J為,人作為感官世界的一種存在者,是現(xiàn)象的東西,人這種現(xiàn)象的東西身上卻存在著本身不是現(xiàn)象的某種能力,人憑借這種能力可以成為諸多現(xiàn)象的原因。因此,人可以看作具有兩種原因性:感官世界中的一個現(xiàn)象的原因性,一個自在之物本身的原因性{11}。與此相應,人擁有兩種品格,也就是原因性的法則,即經(jīng)驗性的品格以及通過經(jīng)驗性的品格設想出來的理知的品格{12}。人的行動及其結(jié)果作為現(xiàn)象,處于自然因果性鏈條中,沒有自由。但是,人所具有的某種不屬于現(xiàn)象的能力,即理知的品格,卻不受自然因果性規(guī)定,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而完全自行開啟人的行動及其結(jié)果,從而擁有自由。人的自然因果性與人的自由,是并存不悖的。人本身既是一種現(xiàn)象,同時又是這種現(xiàn)象的本體,是人擁有自由的認識論依據(jù)。而人既具有感性欲望又具有理性,則是與這種認識論相一致的實踐反映。在理論理性中本是一種純粹理念的自由,在實踐理性中卻獲得了現(xiàn)實性。

      二、超驗的意志自由

      在實踐的意志自由基礎上,當人把自己設想為純粹理知世界的成員,意志在接受理性命令時根本不受自然因果性的阻礙,完全與理性命令相同一。意志的這種超驗的狀態(tài),可以稱作理知世界的超驗的意志自由。超驗的意志自由以實踐的意志自由為現(xiàn)實基礎,實踐的意志自由以超驗的意志自由為理想目標,二者實質(zhì)上是同一種自由在不同世界的不同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同一個自由的兩種不同境界。因為理性對意志的規(guī)定,即意志按照道德律令行動,本身是有理性生命的存在物之意志固有的性質(zhì)。只是,在理想的狀態(tài)(純粹理知世界),意志根本不會受到感性欲望的任何阻礙而完全接受理性命令。

      超驗的意志自由作為純粹理知世界成員的人的意志的一種狀態(tài),只是我們在康德意志自由理論基礎上推論出來的一種觀念,在康德理論中盡管內(nèi)含這一思想,但對此卻沒有明確闡明與設定。超驗的意志自由作為理想化的實踐的意志自由,是一種引導實踐的意志自由不斷前進與超越的理想,類似于上帝存有與靈魂不朽作為懸設,是實踐意志自由的客體即至善得以實現(xiàn)的條件,從而,只是作為一種調(diào)節(jié)性的理念而存在。

      無論是實踐的意志自由,還是超驗的意志自由,其實踐目標都是德福一致的至善。當我們只注重理性向意志發(fā)布道德律令,甚至設想理想的理知世界之時,卻相對忽視了人追求感性欲望滿足的幸福本身,也是人的一種自由。人的自由不僅可以體現(xiàn)為理性能夠規(guī)定意志,也可以體現(xiàn)為在理性規(guī)定意志前提下感性欲望的滿足即幸福。換言之,自由可以體現(xiàn)在對理性“德”的遵從,繼而也可以體現(xiàn)為對感性“?!钡臐M足。自由不僅可以源于理性作為開啟行動的原因性,而且可以存在于理性對行動本身及其結(jié)果的掌控中。于是,我們有理由設定一種新的意志自由:感性的意志自由。

      三、感性的意志自由

      既然康德把理性規(guī)定下的意志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作為實踐的意志自由,那么,我們可以換一種視角或觀念來對待自然因果性的外在約束這一與自由對立的問題,即,不再僅僅把意志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作為意志自由,而且還把意志積極滿足感性欲望、能動掌控自然因果性作為意志自由。也就是說,自由不僅是指以消極的方式擺脫外在約束的獨立性,而且是指以積極的方式解決、控制外在約束,從而在此意義上掌控外在約束的能動性。這是一種與康德意志自由的積極概念“純粹理性通過規(guī)定意志實現(xiàn)自己的能力”一致,而在理解角度與實現(xiàn)方式上不同的自由??档乱庵咀杂傻母?,在于理性作為原因性能夠通過意志開啟行動及其結(jié)果的能力。但是,已開啟的行動及其結(jié)果盡管受理性的指導,卻仍處于自然因果性中,受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也就是說,只是行動的原因性而不是行動本身及其結(jié)果,是康德意志自由的依據(jù)。如果行動本身及其結(jié)果也按照理性的要求進行,即使這一過程是康德設定的另一種理性即理論理性認識與應用自然規(guī)律的結(jié)果,或者這一過程本身是理論理性規(guī)定下自然因果性的展開,那么,這一過程仍然是意志自由的進一步體現(xiàn),因為自由的真諦在于理性的自發(fā)性、自主性與獨立性,無論這種理性是實踐理性還是理論理性。當實踐理性開啟了某個事態(tài)或序列,也就是某種行動,同時又通過理論理性認識與應用事態(tài)或序列的自然規(guī)律,能夠規(guī)定行動及其結(jié)果,從而達到對自然因果性的掌控,此時,我們就把意志自由進行了拓展,設定了一個與行動本身及其結(jié)果相應的感性的意志自由。按照康德對理性的分類,對意志發(fā)布道德命令,能夠獨立、超脫于人的感性欲望并能夠開啟某類自然因果性的理性,是實踐理性,而能夠認識與應用自然規(guī)律從而能夠掌控這類自然因果性的理性,則是理論理性。感性的意志自由,可以說是理論理性先驗自由的落實,是實踐理性意志自由的進階,這是因為,這種自由不僅能夠作為各種事態(tài)或序列開啟的原因性,而且能夠通過認識與應用包括人的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自然因果性,掌控事態(tài)與序列開啟之后的整個過程。此時,先驗自由所代表的開啟一個事態(tài)或序列的能力,繼而,對事態(tài)或序列開啟之后過程的掌控,對于人的理論理性,已不再是一種純粹理念,不再是康德的一種假定,而是一種客觀現(xiàn)實。這種客觀現(xiàn)實,對于人的實踐理性,也不再僅僅是作為原因性的自由,而是作為行動及其結(jié)果的自由。實踐理性開啟事態(tài)或序列的原因性與理論理性開啟事態(tài)或序列的原因性是不同的。實踐理性的原因性是指決定何種事態(tài)或序列發(fā)生的原因性,理論理性的原因性是指決定事態(tài)或序列能夠開啟的原因性,前者側(cè)重人的意志的選擇性,后者側(cè)重人的行動的可行性,二者都體現(xiàn)了人對某個事態(tài)或序列發(fā)生發(fā)展的主動性。理論理性的原因性自由要以實踐理性的原因性自由作為開啟行動的依據(jù),實踐理性的原因性自由要以理論理性的原因性自由作為開啟行動的手段。因此,我們提出的感性的意志自由,是在實踐理性規(guī)定意志的基礎上,對影響意志的感性條件通過理論理性進行的積極理解與現(xiàn)實的掌控。也就是說,意志自由不僅在行動的原因性方面,而且在行動的感性條件方面,取得了自行開啟與主動運用的能力。這種感性的意志自由,體現(xiàn)在三個基本方面。首先,人對感性條件與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與運用,構(gòu)成意志自由的客觀條件;其次,作為各類感性需要與愛好等欲望的滿足,即幸福,是意志自由的基本內(nèi)容;最后,在前二者基礎上,人對感性條件為主要內(nèi)容的自然因果性的全面掌控,是意志自由的終極目標。這種感性的意志自由,是在實踐的意志自由基礎上,對自然因果性的一種新的理解與現(xiàn)實的掌控。自此,意志自由在行動的原因、行動的過程及結(jié)果中,獲得全面實現(xiàn)。

      這種感性的意志自由具體來說體現(xiàn)在:在遵守理性命令的前提下,人可以通過對自然(人的內(nèi)在自然與外在的自然界)的能動認識與應用,逐步消除、改變、適應各類影響意志的自然因果性,包括各種感性需要與愛好的滿足、生命與人格的持存甚至作為先天感性直觀形式的時間與空間的改變,等等,以致達到對自然規(guī)律的全面把握與應用。也就是對外在于作為純粹實踐理性的意志而對意志有影響的自然因素,都通過理性而讓意志主動地掌控。甚至可以設想,以感性的全面自由為基礎,達到?jīng)]有自然因果性約束的境界。這是感官世界意志自由的終極理想。這種意志自由與實踐的意志自由一樣,也是對理論理性先驗自由的實踐運用,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與現(xiàn)實的方式進行的對自由的追求。人類通過實踐理性的應用與發(fā)展,以自律的道德與公正的制度確保人與人之間自由的實現(xiàn);人類通過理論理性的應用與發(fā)展,以科技為主要手段實現(xiàn)對自然因果性的不斷消解與掌控從而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自由。在最廣泛的意義上,人的各種感性需要與愛好的滿足(譬如生命持存、科技探索、資源開拓等),可設定為一種不是消極逃避而是積極滿足與主動掌控的感性自由。從目前來看,這種自由主要以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發(fā)展以及科技的進步為主要條件。對此,康德曾指出,當?shù)赖乱?guī)律的遵守成為意志追求幸福的動因時,至善在現(xiàn)世不可能達到,因為,由道德規(guī)律而導致幸福并不取決于意志的道德意向,而是取決于對自然規(guī)律的知識和將這種知識用于自己的意圖的身體上的能力{13}。他認為,對于任何在感官世界中的有理性的存在者,在其存有的任何時刻都不能做到意志與道德律令的完全適合{14},即達不到至善。只有在實踐上懸設靈魂不朽與上帝存有,實現(xiàn)至善才有可能。之所以需要這兩個懸設,是由于對于人來說,達至至善既需要無限的進程{15},又需要一個擁有某種符合道德意向的原因性的至上的自然原因{16}。具體來說,就是需要生命、人格的持存以及做自然的主人。因此,感官世界的自由,就是為達到至善而不斷認知與應用自然規(guī)律,以消解或掌控人的自然因果性,從而,是同兩個懸設具有同等意義但卻是較為實際的客觀條件,是達到理想至善的現(xiàn)實過程。這一過程,既是對康德提出的我們理性一切興趣所集中的三個問題“我能夠知道什么?我應當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17}的全面回應,也是為第三個問題所希望的配享的幸福,創(chuàng)造現(xiàn)實條件。

      假如,在人的意志完全由自然約束的這一端,與意志完全由理性規(guī)定的那一端一樣,獲得了自由,那么,在中間的人的意志自由,只能懸設靈魂不朽與上帝存有,在現(xiàn)世認其為真而不斷努力,才能趨近德福一致的至善。作為擁有道德與追求幸福兩種基本屬性的人,可以設想在感官世界自由的基礎上取得道德與幸福的完滿。因為,以積極理解與現(xiàn)實掌控感性條件的方式而自由的意志,與處于理知世界而本然自由的意志,二者殊途卻同歸于體現(xiàn)理性主動能力的自由。若感性的意志自由圓滿實現(xiàn),理性與感性欲望再也不會在人的意志中相互爭斗,而是完全和解,消除了理性與感性欲望各自的要求在意志中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意志可以完全按道德律令行動。人類此時的狀態(tài),已超越了一般的至善,自然規(guī)律與自由規(guī)律合二為一,過上了道德與幸福同時完滿的生活,實現(xiàn)了真正完滿的自由。盡管這種完滿的自由,需要理性的充分努力與發(fā)展,必經(jīng)世世代代人的不斷積累與推進,最后才可能實現(xiàn)。因而,它實際上只是人的一種實踐理想。但每一代人的努力與成果畢竟把自由向前有所推進,使后代人所擁有的自由越來越多,以至不斷趨近完滿??档滤鶓以O的靈魂不朽與上帝存有的理想狀態(tài),于完滿自由實現(xiàn)之日,就不再僅是理念,而是不斷趨近的現(xiàn)實。只是在沒有達到這種條件之前,作為享有不完全自由而趨向至善的有限生命,認其為真,在現(xiàn)世當做趨向至善的動力;視之為目標,付出實際行動向這兩個理想狀態(tài)不斷接近。

      從感性意志自由的角度,實踐的意志自由作為意志僅僅能夠獨立于自然因果性影響的自由,是一種逃避式的消極自由,但是,這種自由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且歸根結(jié)底也是通過掌控人的自然因果性而取得的。因為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丑惡與苦難,主要是由于人的意志違背理性命令而滿足感性需要與愛好等自然因果性要求導致的。在人類掌控自然因果性的能力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能夠擺脫或者戰(zhàn)勝感性欲望等自然因果性而按照理性命令行動,就是自由的實踐與尊貴的彰顯。也正因為這種自然因果性的存在,人才認識到理性命令或道德律令的價值與意義。其實,在康德絕對命令中就已蘊含著這一思想。因為,絕對命令中要求個人行為準則成為普遍法則的現(xiàn)實背景,是人與人之間由于需要與愛好的滿足存在矛盾,一部分人往往為了感性欲望的滿足而損害、剝奪、奴役甚至殺戮另一部分人,出現(xiàn)了形形色色的野蠻行徑以及人的異化、物化、工具化等不幸后果。從而,以較為普遍的實踐的意志自由為動力源泉,凝聚強大的道德的社會力量,建立平等、自由的社會制度,成為消除各種不道德現(xiàn)象的主要途徑。不僅人與人之間因為需要與愛好的滿足存在矛盾而影響人的自由,人與自然界之間由于人的需要與愛好而引起的矛盾的突顯,也深刻影響著人的自由,譬如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tài)危機等。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矛盾,只是人的自然因果性在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具體表現(xiàn)與外在擴展。對這些矛盾,需要每個人普遍遵守道德律令,建立公正的社會制度,采取平等自由的行動,即通過個人自律與社會公正的方式掌控人的自然因果性,才能逐步予以化解。同時,掌控人的自然因果性,又必須通過科技進步才能根本實現(xiàn)。科技是人類認識、應用自然因果性的主要手段,也是人類掌控自然因果性的實踐成果,它能夠為滿足人的各種感性欲望提供充裕的客觀條件。休謨與羅爾斯一致認定的正義的環(huán)境“社會客觀資源的重度匱乏以及人的主觀要求的沖突”{18},實際上是指人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矛盾的兩種狀態(tài)。這兩種狀態(tài)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反映了人的自然因果性。這說明,掌控人的自然因果性也是實現(xiàn)社會正義的基本途徑。

      盡管每個人都擁有內(nèi)在的理性價值與尊嚴,但合乎理性的需要與愛好的滿足,對于作為感官世界的成員從而是自然之子的人來說,是人的生命獲得現(xiàn)實價值與存在意義的根本體現(xiàn)。掌控這種需要與愛好就是人本身自我賦予的權(quán)利與使命,從而,不是消極的應對,而是積極的理解與掌控,是人作為感性主體自我實現(xiàn)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在超驗意志自由的引導與實踐意志自由的要求下,以遵守道德律令為前提,在感官世界中積極應對、付諸行動、逐步達到的感性的意志自由。從實現(xiàn)感性意志自由的前提與條件來看,這種自由作為人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是幸福的完滿,是理想的至善。實踐的意志自由是理性規(guī)定意志獨立于自然因果性的影響而擁有的,超驗的意志自由是意志超脫自然因果性的阻礙而本然存在的,感性的意志自由則是理性發(fā)展自己以掌控自然因果性從而解除自然因果性對意志的約束而獲得的。感性意志自由的逐步實現(xiàn),是人的自由與自然因果性之間矛盾的現(xiàn)實解決,是化解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界之間矛盾的實踐行動。

      四、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之關(guān)系和意義

      對于分別處在理知世界、理知世界與感官世界雙重世界、感官世界這三種狀態(tài)的人而言,從感性欲望作為人的一種現(xiàn)實屬性而應積極對待的視角,在理性規(guī)定下意志能夠超脫、獨立、掌控自然因果性的三個層次,意志自由從低到高呈現(xiàn)出三重境界;從感性欲望作為人的一種消極自然因果性的視角,在理性規(guī)定下意志能夠掌控、獨立、超脫自然因果性的三個層次,意志自由從低到高也呈現(xiàn)出三重境界。在遵守道德律令的前提下,對感性欲望在內(nèi)的自然因果性的掌控達到完滿之時,意志也就獲得了全面的自由。從而,實踐的意志自由是以超驗的意志自由與感性的意志自由為理想目標的。感性的意志自由通過對自然因果性的掌控,超驗的意志自由憑借對理性命令的完全遵守,共同激發(fā)實踐的意志自由走向理想的至善境界。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軌跡與當前的實踐活動表明,追求感性的意志自由一直是每個人生存發(fā)展的基本方式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現(xiàn)實途徑,從而也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與遠大理想。

      注 釋:

      ①②④⑤⑥(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9頁,第46頁,第77頁,第69頁,第69-77頁。

      ③(德)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頁。

      ⑦(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沈叔平譯,林榮遠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第17頁。

      ⑧⑨⑩{11}{12}{13}{17}(德)康德:《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75頁,第433頁,第434頁,第436頁,第437-438頁,第156頁,第612頁。

      {14}{15}{16}(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7-168頁,第168頁,第172頁。

      {18}(美)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98頁。

      The Three Realms of Kants Will Freedom

      LIU Yue-ling

      Abstract:Will freedom defined by Kant is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mans will can,independent of natural desir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rational command,dominate his action. In an ideal state of will freedom,mans will can get beyond the obstacle of emotional desire and be identical to rational command. However,the pursuit the satisfaction of emotional desire,or happiness,after all,is the human nature. The natural cause and effect,including emotional desire,can be controlled by man in his practice,which enables man to achieve emotional will freedom. Therefore,the will based on rationality can become independent,detached from natural causality,and can control natural causality. The three kinds of relations between will and natural causality are in fact the three realms of will freedom.

      Key words:will;rationality;freedom

      (責任編校:文 建)

      猜你喜歡
      自由意志理性
      欲望膨脹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一星期沒換水的夢境
      觀點集萃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yōu)先概念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重視解題反思 深化數(shù)學理性思維
      营山县| 灵山县| 横峰县| 彭水| 盐山县| 哈密市| 德庆县| 鱼台县| 吴旗县| 临朐县| 兴隆县| 巨野县| 班玛县| 绥滨县| 商南县| 高陵县| 平邑县| 东港市| 仁布县| 济宁市| 合水县| 宁南县| 盱眙县| 固安县| 蕉岭县| 望奎县| 洛浦县| 南木林县| 苍南县| 垦利县| 开鲁县| 剑阁县| 洛隆县| 乌拉特后旗| 淮北市| 肇州县| 长岛县| 赣榆县| 冀州市| 南昌市|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