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摘 要】目的 對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ICU呼吸衰竭患者提供舒適護理,探討其改善效果。方法 對9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展開研究,觀察組45例:舒適護理;參照組45例:常規(guī)護理,統(tǒng)計兩組患者呼吸功能、并發(fā)癥率和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率較參照組更低;患者心率(HR)、動脈血酸堿度(PH)、呼吸頻率(RR)、動脈血氧分壓(PaO2)等指標均低于參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對呼吸衰竭患者提供舒適護理,有助于緩解呼吸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率,改善護理滿意度情況。
【關鍵詞】舒適護理;呼吸衰竭;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具有操作簡單、適應性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率偏低等優(yōu)勢,被用于呼吸衰竭治療??茖W的護理方案,對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實施有很大影響。我院通過90例接受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支持的ICU呼吸衰竭患者提供舒適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2013年2月-2014年5月,抽選接受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的90例ICU呼吸衰竭患者展開研究,均與呼吸衰竭診斷相符。男女分別為43、47例,患者年齡18-90歲,中位(45.5±12.6)歲。根據(jù)隨機抽樣的方法,將90例患者進行平均分組,各45例;各項基本數(shù)據(jù)上,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參照組:提供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體位和心理護理、吸痰處理和并發(fā)癥防治等。
觀察組:提供舒適護理:①入住ICU后,對患者的基本資料、意識、營養(yǎng)、社會和家庭背景等狀況予以調查,提出針對性護理方案;②創(chuàng)設舒適的環(huán)境,如輕聲慢語、溫濕度控制、日夜間燈光調節(jié)以及消毒滅菌等;③調整溝通方式。通過手勢、寫字板以及圖畫等方式同患者進行交流,以適應其個人需求;④體位護理??蓪鈮|床替代普通病床,定期充/放氣,讓其保持舒適體位。護士需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⑤吸痰護理。引導患者科學咳嗽,輔助吸痰操作,避免刺激氣道黏膜,提高患者的耐受性;⑥心理護理。當患者清醒,可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如播放安靜音樂,分享成功案例等,以提高其信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率、呼吸功能(包括用力呼氣量、氣道峰壓、肺活量以及潮氣量),并統(tǒng)計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如健康宣教、護士態(tài)度、專業(yè)技能等。單項共10分;滿意,總分在60分以上,比較滿意,40-60分,不滿意,<40分。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根據(jù)SPSS 17.0軟件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1],計量、計數(shù)數(shù)據(jù)分別用X±S、%予以表示,組間比則選擇t、X2進行檢驗。P<0.05,表明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情況
治療后,患者心率(HR)、動脈血酸堿度(PH)、呼吸頻率(RR)、動脈血氧分壓(PaO2)等指標均低于參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體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情況
組別 時段 HR(次/min) RR(次/min) PaO2(mm Hg) PaCO2(mm Hg) pH SaO2(%)
觀察組(n=45) 治療前 118.5±8.4 33.3±8.5 51.6±6.4 82.3±6.4 7.3±0.3 74.8±6.3
治療后 86.4±7.5 19.3±5.3 71.4±6.3 56.3±8.8 7.4±0.4 93.5±4.3
參照組(n=45) 治療前 117.2±9.8 34.2±6.5 52.5±5.5 82.5±5.4 7.2±0.3 74.5±5.9
治療后 92.8±8.4 22.6±6.5 69.1±5.4 62.4±7.5 7.4±0.7 90.5±3.7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5.56%較參照組71.11%更高,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如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組別 滿意 較滿意 不滿意 總滿意度
觀察組(n=45) 29 14 2 95.56%*
參照組(n=45) 17 15 13 71.11%
2.3 并發(fā)癥率
觀察組:1例患者出現(xiàn)口鼻黏膜損傷,并發(fā)癥率2.22%;參照組:口鼻黏膜損傷、聲帶損傷、VAP分別為3例、3例和2例,并發(fā)癥率17.78%;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2-3]。
3 討論
呼吸衰竭,是ICU最為常見的重癥患者,機械通氣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起決定性作用。根據(jù)有無構建人工氣道,臨床將正壓機械通氣分成無創(chuàng)、有創(chuàng)通氣兩種類型。我院通過實施舒適護理,在重視護患交流、改善舒適度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通過提供安定的住院環(huán)境,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緊張感,加速康復;體位護理多針對插管后產生的不適、疼痛而言,有助于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吸痰護理則能避免呼吸道刺激,改善吸痰效果。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5.56%較參照組71.11%更高,患者心率(HR)、動脈血酸堿度(PH)、呼吸頻率(RR)、動脈血氧分壓(PaO2)等指標均低于參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明舒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加速康復。觀察組:口鼻黏膜損傷1例,并發(fā)癥率2.22%;參照組:口鼻黏膜損傷、聲帶損傷、VAP分別為3例、3例和2例,并發(fā)癥率17.78%,表明舒適護理能降低并發(fā)癥率。護理人員應熟練運用護理技術、技巧,積極開展培訓、交流,改善護理質量。綜上,舒適護理有助于恢復呼吸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率,改善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艷.ICU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加強人文關懷護理體會[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10)
[2]孫小麗.舒適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的清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0)
[3]游蕓蕓.舒適護理在ICU呼衰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