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要】 實行階梯電價應在保證提供電力普遍服務的前提下,使電價結構更合理,能很好地反映不同用戶的供電成本差異,減少電力用戶之間的交叉補貼,同時又能夠引導用戶節(jié)約用電、提高能效。實施居民遞增式階梯電價應當是下一步居民電價改革的重點。用經(jīng)濟手段來鼓勵全社會節(jié)約用電,是居民電價改革的一個突破口。
【關鍵詞】 電力市場 階梯電價 居民用電
一、階梯電價制定方案
“階梯電價”全名為“階梯式累進電價”,是指把戶均用電量設置為若干個階梯,第一階梯為基數(shù)電量,此階梯內電量較少,每千瓦時電價也較低;第二階梯電量較高,電價也較高一些,第三階梯電量更多,電價也更高。隨著戶均消費電量的增長,每千瓦時電價逐級遞增。統(tǒng)一的電價實際上使得低收入群體為高收入群體的用電量買單,這就不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就有失公平公正。如何公平、合理地確定居民生活用電電價水平,既要照顧到低收入群體的基本電能消費,又要促使高收入群體節(jié)約電能消費,這就是對居民生活階梯電價研究的目的。
分析居民收入、消費狀況和用電情況,將居民生活必需用電量界定為:以低收入家庭為參照對象,將具有一定保有率的家用電器,在正常使用水平下所耗費的電量。本文主要結合河北省居民生活情況分析,并研究制定提出一種合適的階梯電價方案。
在河北省城鄉(xiāng)低收入居民家庭中,生活用電消費一般包括照明、普通家用電器等的使用等,而其中農村低收入家庭中,保有率在70%以上的家用電器包括電燈、電視和電扇,這三種電器的正常電能消費為農村生活必需用電量;城鎮(zhèn)低收入家庭保有率在70%以上的用電設備包括電燈、電視、電扇和電冰箱,這四種電器的正常電能消費為城鎮(zhèn)生活必需用電量。
1、河北省居民生活必需用電量及第一階梯電價的確定
(1)第一階梯電量的確定
分析居民家電擁有和使用情況:農村低收入家庭的春秋季和冬夏季的生活必需用電量分別為每月122.4千瓦時和每月131.7千瓦時,全年平均生活必需用電量為每月127.1千瓦時;城鎮(zhèn)低收入戶的春秋季和冬夏季的生活必需用電量分別為每月134.9千瓦時和每月148.7千瓦時,全年平均生活必需用電量為每月141.8千瓦時。
分析居民家用電水平情況:農村困難戶、城鎮(zhèn)困難戶、農村低收入戶和城鎮(zhèn)低收入戶的每月用電量分別為139.8千瓦時、143.6千瓦時、144.5千瓦時和148.5千瓦時。分析確定河北省階梯電價方案第一段用電量為每月180千瓦時以下。
(2)第一階梯電價的確定
為了讓低收入家庭能負擔得起基本生活用電的費用,第一階梯電價水平既要與低收入居民承受能力相適應,也要考慮基礎電價的現(xiàn)狀,即比合理的供電成本要低,存在補貼的電價。因此,在階梯電價的第一段用電量主要滿足城鄉(xiāng)居民的生活必需用電量的同時,相應的第一階梯電價應當保證居民維持現(xiàn)有的生活必需用電水平,不增加城鄉(xiāng)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必需用電消費壓力。所以第一階梯電價擬定為0.52元/千瓦時,即保持現(xiàn)行生活電價不變。
2、第二階梯電量及電價的確定
這部分電量是居民用電量的主要部分,應該盡量滿足其用電需求。在制定這部分電量的電價時,應適當體現(xiàn)用電成本,也要注意居民電費支出承受力,同時還要考慮與替代能源的競爭。
居民用電主要以電燈、電炊、電熱、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等為主,其中電炊和電熱市場較易產(chǎn)生能源替代,而能源替代的原因主要包括用電價格及其他能源價格的變化,替代能源使用設備的購置成本的變化,能源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居民電價的上調去勢必導致居民家庭能源使用市場的格局發(fā)生變化。
(1)第二階梯電量的確定
第二階梯用電量為居民用電量的主要部分,主要根據(jù)中等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用電量水平確定,應該盡量滿足其用電需求。中等收入家庭的主要家用電器包括電燈、電視、電扇、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空調、電淋浴設備、電飯煲和抽油煙機。在中等收入家庭中,上述家用電器的保有率平均在40%~50%以上,其用電量即是中等收入居民生活用電量的主要部分。
分析居民家家電擁有和使用情況,中等收入家庭的春秋季用電量分別為189.9—231.4千瓦時,冬夏季的生活必需用電量分別為204.4—274.4千瓦時;全年平均每月用電量分別為197.1—252.9千瓦時。針對居民家用電水平情況的分析,中等收入家庭的每月用電量為203.7—262.2千瓦時。因此確定第二階梯電量為180—280千瓦時。
(2)第二階梯電價的確定
第二階梯電價的定價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中等收入居民的生活用電需要,控制該用電檔位居民的月電費支出和承受力系數(shù)在合理范圍內;第二階梯電價不低于現(xiàn)行電價,且應符合該用電檔位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
從現(xiàn)實意義上來說,既高于現(xiàn)行電價,可以拉開電價檔差,又使居民家庭月電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保持往年水平,并未顯著提高或下降,不會顯著增加居民用電消費負擔。同時達到了控制中等收入家庭電費支出的承受力在合理范圍內的要求,不會令中等收入家庭在生活用電消費方面明顯感到壓力增大。因此,第二階梯電價定為0.57元/千瓦時。
3、第三階梯電量及電價水平
這一階梯電價主要是針對高收入家庭用電量高,其高出部分主要用于滿足其高消費的需要,并由于電價偏低存在一定的浪費現(xiàn)象,為倡導節(jié)約用電,節(jié)約能源,應適當提高其電價水平。所以電價應有較大的增長,在較大程度上體現(xiàn)供電成本。
高收入家庭的主要家用電器包括電燈、電視、電扇、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空調、淋浴設備、電飯煲、抽油煙機、微波爐和飲水機,以上家用電器的保有率平均達到70%~80%,其用電量即是高收入居民生活用電量的主要部分。
(1)第三階梯電量的確定
分析居民家家電擁有和使用情況,高收入家庭的春秋季用電量分別為268.6—328.3千瓦時,冬夏季的生活必需用電量分別為349.6—452.8千瓦時;全年平均每月用電量分別為309.1—390.6千瓦時。針對居民家用電水平情況的分析,高收入家庭的每月用電量為300.2—437.1千瓦時。因此確定第三階梯電量為280千瓦時以上。
(2)第三階梯電價的確定
第三階梯電價的定價應遵循以下原則:保證高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用電需要,控制該用電檔位居民的月電費支出和承受力系數(shù)在合理范圍內;電價不低于第二階梯電價;電價檔差應體現(xiàn)該用電檔位居民的收入和消費與中低收入居民的差距;引導該部分居民節(jié)約與合理用電。
保持現(xiàn)行電價水平,針對高收入居民家庭進行電價調整。第三階梯電價定為0.82元/千瓦時比較適宜,這同樣是出于盡可能減少居民負擔的角度考慮,從現(xiàn)實意義上來說,也與第二階梯電價拉開了檔差,體現(xiàn)了奢侈性用電應承擔的供電成本,但不會顯著加重高收入居民家庭用電消費支出壓力。因此,第三階梯電價定為0.65元/千瓦時。
綜上所述,河北省階梯電價方案根據(jù)河北省不同收入等級居民家庭的用電情況,將生活用電量劃分成三個階梯,并執(zhí)行各階梯相應的結算電價,參見表1。
三、結論
河北省試點推行了階梯式累進電價后,絕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聚集在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這樣照顧到了低中等收入群體的基本用電水平,對于第三階梯的用戶,隨著用電量的增加,電價會稍微抑制他們的浪費,這樣就促使高收入的家庭節(jié)約電能和保護環(huán)境。階梯電價既保證了居民的最基本需要,又使得占用電力資源越多的人承擔更多負擔,從而更大程度地反映市場供需關系,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社會公平的原則。而且在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階梯電價還起到了抑制不合理用電需求,發(fā)揮用經(jīng)濟手段來鼓勵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冬欣:對居民生活用電實施階梯式電價的思考[J].當代經(jīng)濟,2010(7).
[2] 李成仁、余嘉明:居民階梯電價經(jīng)驗與啟示[J].能源技術經(jīng)濟,2010(7).
[3] 施建鎖:實施峰谷階梯電價的計費方法及執(zhí)行措施[J].能源技術經(jīng)濟,2010(7).
[4] 楊榮華:邊際成本理論在電價設計中的應用[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1(1).
[5] 鄒云:實施峰谷電價的基本原則探析[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3(6).
[6] 劉寶華、王冬容、曾鳴:從需求側管理到需求側響應[J].電力需求側管理,2005(5).
[7] 言茂松、李曉剛:適合國情的實用當量電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0(4).
[8] 丁寧、吳軍基、鄒云:基于DSM的峰谷時段劃分及分時電價研究[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1(23).
[9] 陳皓勇、付超:統(tǒng)一價格和PAB競價的實驗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4).
[10] 夏澤舉:用電信息采集系統(tǒng)實用化關鍵問題及探討[A].2011年安徽省智能電網(wǎng)技術論壇論文集,2011.
[11] 黃少雄、黃太貴、李端超、程栩:智能變電站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方案研究[A].2011年安徽省智能電網(wǎng)技術論壇論文集,2011.
(責任編輯:趙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