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治憲法學的新世界主義視角

      2015-10-21 19:33:06高全喜
      探索與爭鳴 2015年5期
      關鍵詞:世界主義憲法學共和

      內(nèi)容摘要 考察憲法,尤其是政治憲法學研究,必須把一國之內(nèi)政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予以考察研究,否則所謂憲法學研究就是片面的和空洞的。與此相關,世界主義也應該有一個憲法學的視野,或者說關于世界主義的敘事,如果缺乏一個立憲主義的國家構建的視角,也同樣難以思考關于未來新世界主義的共和邦聯(lián)問題。晚近以來的世界主義的歷史敘事或國際關系學說,大多忽視這樣一個基于立憲政體的規(guī)范主義視角,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就是烏托邦主義的。從新世界主義的視角審視政治憲法學的政治觀,由此分析政治憲法學視野中的政治憲法是如何借助于中國憲制與新世界主義的相互形塑而形成的,最終可以看出,中國政治憲法學的自由政治觀是與新世界主義的未來政治觀若合符節(jié)的。

      關 鍵 詞 政治憲法學 新世界主義 新天下主義 國家建構 立憲政體

      作 者 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北京 100191)

      晚近以來的政治憲法學都有一個世界主義的視野,或者說,無論是西方早期現(xiàn)代以降的諸國之憲法構建,還是中國晚清以降的兩個共和國的憲法創(chuàng)制,都是在國家與世界的相互塑造中發(fā)育形成的。例如,主權問題就既是憲法學的主題,也是世界主義的主題,人權問題也是如此。因此,考察憲法,尤其是政治憲法學研究,必須把一國之內(nèi)政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予以考察研究,否則所謂憲法學研究就是片面的和空洞的。與此相關,世界主義也應該有一個憲法學的視野,或者說,關于世界主義的敘事,如果缺乏一個立憲主義的國家構建的視角,也同樣難以思考關于未來新世界主義的共和邦聯(lián)問題。晚近以來的世界主義的歷史敘事或國際關系學說,大多忽視這樣一個基于立憲政體的規(guī)范主義視角,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就是烏托邦主義的。

      關于世界主義的提法,在人類文明史中并不新鮮,可以說人類步入文明秩序以來,就有某種構建世界主義的思想夙愿。早在軸心時期,就有各種世界主義的文明觀和政治觀,例如柏拉圖、耶穌、老子、孔子和穆罕默德,從廣泛的意義上說,他們均是基于自身教義的普世主義或世界主義,至于他們的政治觀,也是各種各樣的,專制論、民主論、政教合一、政教分殊,等等。這些政治理論以及制度實踐,大抵都可以導向某種文明化的普世主義、天下主義或世界主義。對此,筆者在這里不予以討論,只是把它們視為當今世界主義問題的一個思想背景,它們屬于前現(xiàn)代的宏大議題,其中關涉政制、宗教、思想和世界歷史的重大問題甚多巨繁,不是本文所能簡單澄清的。下面,筆者專門探討一下近世以來的新老世界主義以及與政治憲法的相互塑造之關系,尤其是對有關中國政治憲法學所關涉的中國與世界的相互形塑的政治議題,做一個粗略的勾勒,從而闡明中國政治憲法學的自由政治觀是與新世界主義的未來政治觀若合符節(jié)的。

      新世界主義的提出

      按照時下的學科分殊來看,世界主義是一個尚未成熟的學科,盡管其思想理論的發(fā)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和中國的三代之治,例如,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的英文詞語來源于希臘文cosmos(世界)+ polis(城市、人民、市民),斯多葛學派就使用過這個詞匯,用以描述跨越國界的、對人類的普世主義博愛,此外,中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禮記·禮運》篇中也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論述,但它們與現(xiàn)代的世界主義仍然有很大的區(qū)別。

      說起早期現(xiàn)代以降的世界主義學說,這里大致有兩個理論故事:一個是西方世界歷史的理論故事;另外一個則是現(xiàn)代中國的理論故事。

      關于西方世界歷史的理論故事,可以追溯到格勞修斯的國際法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以來的唯名論和唯實論經(jīng)院哲學傳統(tǒng),乃至上溯到古希臘羅馬的自然法思想和羅馬帝國的大一統(tǒng)理念。不過,真正富有現(xiàn)代性意義的世界主義,則是伴隨著民族國家的國家學說之發(fā)育以及由此激發(fā)的國際法思想之形成,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這里又有幾個不同的歷史演進階段。第一,博丹、霍布斯的國家主權論確立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以及絕對君主制的一國立國之理論基礎,國家主權以及國家本體是現(xiàn)代國際秩序的自主要素,由此才有西方國家的國際主義(國際秩序論)興起以及世界主義對國際主義的超越。第二,早期現(xiàn)代以來,西方國家的國際秩序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到當今的聯(lián)合國,遵循的基本上是一種演進的列強為本的國際秩序觀,以政治現(xiàn)實主義為理論依據(jù),從馬基雅維利、格勞修斯到基辛格、小布什的保守主義,國家利益是這個國際秩序的樞紐。第三,對于這個國際秩序觀的超越,產(chǎn)生了第一波的世界主義或老的世界主義,以康德的永久和平論為理論藍圖,這個舊世界主義試圖克服國際秩序中的國家主權中心論,而以國家間的自由共和為中心,表現(xiàn)為一種世界和平的自由共和聯(lián)邦政體,就其反對列強主義的國際秩序來看,它是普適主義的和主權平等的,甚至是瓦解國家主權的世界主義。這個趨勢伴隨著當今世界的自由貿(mào)易和全球化浪潮,形成了新一波的世界主義理論之構建。

      總的來說,世界主義是對國際主義的超越和克服,是反對列強中心主義的。這個故事以國家為起點,最終要克服國家,尤其是國家間的列強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信奉自由平等共和的世界聯(lián)邦,但這個世界主義有一個堅硬的前提,即國際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必須成為一個自由共和的立憲主義政治體,時至今天,這個前提依然是遙遙無期,康德主義依然是一個夢想。

      另外一個則是現(xiàn)代中國的理論故事。關于中國,古已有之,基于中國觀的國際視野,有華夷之辨和天下主義。這個中國文明敘事的國際觀,雖然可以歸于前現(xiàn)代的世界主義之一種,但與現(xiàn)代性的世界主義無關,可以獨自表述,自成一體,并且付諸于東亞歷史實踐。現(xiàn)代中國的世界主義則是肇始于現(xiàn)代中國的構建,其理論與實踐也是一波三折,百經(jīng)磨難。第一波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被動融入西方國際中心論的國際秩序的舊的世界主義,或者說,還不是世界主義,而是依附列強主導的世界秩序。其中,中華民國之肇始是構建現(xiàn)代主權國家,之后北洋政府參加一戰(zhàn),又有國民黨主導的抵御日寇的抗戰(zhàn)建國,最后經(jīng)過三年內(nèi)戰(zhàn),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成立,中國才大抵成為一個現(xiàn)代主權國家。當然,中國之加入國際社會,也是曲折而光榮,從晚清依附列國公使團到民國參加國聯(lián),再到擔任聯(lián)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再到加入國際冷戰(zhàn)格局,以及國共兩黨執(zhí)掌的政府在聯(lián)合國之輪替,中共從一邊倒到獨立自主,反帝反修,直到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國際理論。第二波的中國故事,雖然花樣翻新,但說到底也還是老窠臼,即所謂融入世界民族之林,不過是加入列強主導的國際社會格局,并圖謀成為世界列強之一,其理論的基石還是列強主義的國際觀。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四十年,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中國經(jīng)濟儼然雄霸世界,但知識界骨子里的世界觀,并非具有康德意義上的舊世界主義的視野,也還是一種陳舊的西方主義的國際秩序觀,基調(diào)仍然是列強論,只不過,鄧小平時代要韜光養(yǎng)晦,今天的主流似乎要恢復毛澤東的雄心,暢言中國要成為一個“列強”,或向世界宣示中國已經(jīng)是一個大國,要大國崛起,要積極參與國際秩序的規(guī)則制定。

      回顧中國近現(xiàn)代史,這個現(xiàn)代大國的政治訴求,100多年來,有屈辱悲憤的話語,如魏源、梁啟超;有馬克思主義的話語,如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有資本主義的話語,如鄧小平以及當今官方主流的國際社會認知。總的來說,中國當今主政者以及知識界的主流認知,業(yè)已超越了以前的被動挨打論,試圖把上述三個時期(晚清以及民國時期、毛澤東時期和鄧小平時期)的列強主義的世界觀整合起來,并且注入文明復興、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的中國因素,試圖形成一種新形勢下的世界觀,但最終仍然還是歸宿于“列強論”的國際秩序論,與國際主義相去甚遠。

      經(jīng)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經(jīng)驗分析,以大觀團隊為代表的國內(nèi)學界逐漸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西方故事也不同于中國故事的關于中國與世界的認知,我們稱之為“新世界主義”。它發(fā)源于美國政治。這里的所謂“新”,在于它是反對列強論的,因為美國政治孕育的新世界主義提供了一種政治哲學,就未來的世界圖景來看,這個新世界主義不是無政府主義,但也不是國家主義,而是一種中美互補、各國共建的世界主義①,其基礎是自由、平等、自治與共和。

      當然,上述設想不是當今一些世界主義學者關注到的要點,例如烏爾里?!へ惪说娘L險社會的“世界主義”,主要是一種政治社會學,與政治憲法學關注的世界主義的政體結(jié)構并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還有英國社會理論家奈爾森提出的“世界主義”,以及思想家德朗迪提出的“遭遇論”的世界主義圖景,也都是一種歷史社會學的分析框架,與康德世界主義的政治憲制論也沒有多大關涉。大觀團隊的新世界主義與上述設想的立論點有著重大的不同,它固然有遭遇論的視野,但不是基于遭遇論的,也非社會學意義上的,而是一種基于古典政治學與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政治憲法學意義上的具有歷史主義尺度的世界觀,是基于經(jīng)濟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匯等一系列基本社會事實的政法規(guī)范建構,尤其是基于現(xiàn)代中國作為一個共同體深度加入進去的一種世界主義理論。這個世界主義之所以冠名為“新世界主義”,以區(qū)別于康德意義上的舊世界主義,其核心要點也在于此,這里有一個需要重新開辟的中國與美國的政治憲法邏輯,以及以中美關系為基準的主導未來世界的新格局。

      新世界主義的政治憲法邏輯

      新世界主義區(qū)別于康德主義的舊世界主義,其基本點不是把世界的永久和平建立在一個均質(zhì)的自由共和的立憲聯(lián)邦主義的政治憲法的構建上,而是把世界的永久和平建立在核心大國(又可稱之為世界主義的歷史擔綱民族)的真正普世主義的立憲聯(lián)邦主義的自由共和之政治憲法的結(jié)構之上,這個憲制是一個基礎性的世界政治底座,支撐著新世界主義的大廈。在新老世界主義看來,單純地通過無政府主義的個人自治或自由結(jié)合,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個真實可行的未來永久和平的自由世界的,無政府主義是一種政治浪漫派,其結(jié)果只能是導致列強主義,或?qū)V浦髁x的利維坦,康德的世界主義早就破除了這個無政府主義的邏輯。在康德那里,自由世界聯(lián)邦的結(jié)構是通過每一個自由立憲的現(xiàn)代國家之和平加盟而組成的,其憲政形式屬于一種共和聯(lián)邦制,成就的是一個捍衛(wèi)個人自由的世界共和國。但是,世界共和國最大的問題是難以解決其政治憲法的結(jié)構難題,即難以通過一種政治憲政主義來馴化每個加盟國家主權的獨立性和至上性,缺乏基本的實踐路徑和運作機制,所以,康德主義的世界共和國只是一個夢想。短暫的國聯(lián)和現(xiàn)行的聯(lián)合國,并不是世界共和國,只是一種世界性的多國政治協(xié)商機制,其原則也不是世界共和國的共和憲政原則,其核心結(jié)構依然是列強爭霸。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刻意使用的“共和憲政原則”之“共和”是康德主義意義上的,實際上包含著民主,或者就是一種優(yōu)質(zhì)民主或自由民主,但為什么不使用“民主原則”,是因為民主還有盧梭主義意義上的“民主”,以及各種直接民主或大眾民主,它們?nèi)狈Α肮埠汀钡恼螌徤餍院蛯ψ杂傻膭傂员Wo,畢竟未來的新世界主義自由共和的聯(lián)邦憲制,不是依靠多數(shù)決就能確立的,也不是單純依靠大眾民主體制就能有效運行的,而是一種更大尺度的“自由共和的憲政體制”,這里包含著民主,但遠遠不止于民主,而是一種自由民主和憲政民主。另外,這里的共和憲政原則,也不是新近走熱的各種新共和主義理論之“共和”,實際上,古典的共和主義或共和政體早就為近現(xiàn)代的自由憲政的政體制度所吸收,新共和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憲法的必要補充元素是可以的,但不可能取代自由憲政的聯(lián)邦主義,古典共和主義的政治實踐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故而,康德主義的“自由共和的憲政聯(lián)邦主義”或“世界共和國”是最為恰切的新世界主義憲法原則,這里包含著民主主義、共和主義,但其根本是自由主義??档轮髁x的世界主義之所以是舊的世界主義,不在其原則有問題,這個原則依然是新世界主義的基本原則,而在沒有提供一個現(xiàn)實的憲法結(jié)構,缺乏歷史主義的實踐性力量。

      新世界主義之新,在于它不像康德主義那樣試圖通過一種國家間的契約來構建一個去國家主權化的自由世界聯(lián)邦,也就是說,它不認為僅僅通過契約就可以完成一種世界主義的自由憲政結(jié)構,而是發(fā)現(xiàn)這個具有世界主義自由共和的憲政結(jié)構,依然存在于世界現(xiàn)行的國家之中,它需要構建的是把這個隱含的世界主義政治憲法激活,而且幸運的是,這個激活自由共和的世界主義憲政之動力的引擎也開始浮現(xiàn)出來。這樣,一個未來的新世界主義的政治憲法的圖景,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康德主義的夢想,而是一種世界主義的政治運動,或一種世界憲政的憲法創(chuàng)制。這個創(chuàng)制,顯然不是國際法意義上的盟約,也不是無政府主義的個人(世界公民)選擇,而是一種由幾個世界性大國,或兩個世界性的超大規(guī)模的自由憲制的大國,通過一種文明演化而凝聚起來的世界憲法創(chuàng)制。這是一種具有世界尺度的政治憲法邏輯,實際上涉及一個重大的雙層邏輯的改造或重新裝置。

      這個世界共和國的雙層政治憲法邏輯之激活,其一是美國憲政之為新世界主義的重新解讀,或美國故事的新解讀。這個解讀的根本點在于:美國的本質(zhì)不是列強論,而是世界主義,或者說,美國的本質(zhì)不是作為列國之一的美國,而是世界的美國,即世界共和國。這里的關鍵點在于如何理解“世界的美國”,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立足于世界列國之林,這也是“世界的美國”之一種闡釋,美國在世界之中,作為一個大國,它甚至是世界列國的領導者,或榜樣,并且扮演世界警察,這是美國的美國,是絕大多數(shù)人們都如此認為的,具有這種認知的,包括美國人,也包括別國人。盡管美國的立國憲法具有普世主義的性質(zhì),但其被美國之為美國的國家主義所裹挾,因此就形成一種美國的國家利益之國際觀,并使得美國在世界主義的共和聯(lián)邦制中,不能克服主權至上的狹隘意識,甚至扭曲為一種國際秩序的列強論,這是美國國際關系上的現(xiàn)實主義之基本觀點,也是美國新老保守主義的美國國家利益觀的致命矛盾,兩者都構成了美國的世界霸權論,只不過保守主義的價值觀使其普世主義與國家主義形成了一種內(nèi)在的張力。

      世界的美國還有另外一種解讀,就是美國之為世界共和國,這個共和國是基于世界主義的,是與美國的憲法創(chuàng)制密切相關的,或者說,成為世界共和國才是美國憲法的最根本目的,至于作為霸權美國的美國,只不過是美國故事的一個低級版,其高級版的政治憲法是世界主義的,是成為世界共和國。為此,要對美國現(xiàn)實主義的國家利益觀和新老保守主義邏輯悖論予以新世界主義的批判和改造,其要旨是克服或祛除美國的或隱或顯的世界霸權論,以及200年來在國際現(xiàn)實政治中的錯誤實踐,恢復美國的世界主義的自由價值觀,而不是國家主義的自由價值觀。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恢復美國本來面目的“去霸權美國化”的故事,這個虛假的美國故事,已經(jīng)被美國百年國際政治所坐實了,這個也不奇怪,極大多數(shù)美國人和世界各國都是這樣認為的,其實,美國的本質(zhì)并不在此。新世界主義要做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就是翻轉(zhuǎn)美國的政治敘事,重回美國立憲精神,把美國故事的政治憲法底版翻出來,構建一個美國版的世界永久和平論,這才是真正的自由共和的世界主義圖景,其實,近代以來,雖然歷經(jīng)曲折,但卻是全世界各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地共同參與了塑造美國之為美國,美國是世界的,美國應該擔負起這個新世界主義的責任,而且在美國建國的時代,這個未來新世界主義的藍圖就被建國者們意識到了。

      但是,僅僅有美國的故事翻轉(zhuǎn),還不可能構建起一個真實的新世界主義圖景,還需要另外重大力量的發(fā)現(xiàn)與闡釋,那就是中國參與的新世界主義政治學和憲法學,即中國以什么方式參與這個新世界主義的故事,并且擔當激活發(fā)動機的作用。② 這是新世界主義的雙層憲法政治邏輯的第二個要點。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國家,其百年來的發(fā)展壯大,已經(jīng)構成了一種新世界主義的質(zhì)料因和動力因,唯有它才能內(nèi)化于美國,催生美國深埋已久的作為新世界主義的形式因和目的因。沒有中國的加入,這個新世界主義不可能完成,美國還是依然可以坐享它的霸權主義的迷夢,一方面在內(nèi)政上踐行自由共和民主之憲政,另外一方面通過國際霸權的新老形態(tài),即基于高科技、軍事優(yōu)勢和美元等造成的世界控制力,剝奪其他國家的優(yōu)質(zhì)利益,為己所用,前不久發(fā)生的美國乃至世界金融危機就充分暴露出了美國新霸權主義的面目,這是美國政治短視的一種表現(xiàn)。但國家利益永遠都是自私的,即便是美國這樣一種自由共和或憲政民主政體,其面向世界也是自私的,只有通過以權力對抗權力、野心對抗野心,才能達成世界共和國,或恢復美國之為“世界的美國”之本性。

      在當今世界,唯一能夠?qū)H社會產(chǎn)生重大沖擊力的國家是中國,這無疑是對于美國國家政治的一種嚴峻的挑戰(zhàn),就未來的世界格局來看,只有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國家體量,具有挑戰(zhàn)美國霸權主義的潛在實力,因此,中美關系就不僅僅是一般國際關系中的雙邊關系,而是具有嶄新的世界性意義,具有遏制美國霸權的世界主義性質(zhì)。但是,同樣應該指出的是,就目前來看,這種國際意義上的中美關系,還不具有世界主義的意義,更沒有新世界主義的意義,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就雙方來說,它們之間僅僅是國際法意義上,是經(jīng)貿(mào)意義上的,是地緣政治意義上的,總之,是一般國際關系意義上的國家間關系,盡管對國際社會,對世界格局,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但并不能達成康德主義的世界共和聯(lián)邦體制,更沒有新世界主義的憲法同構性。所以,中美關系只是國際關系意義上的和平共處與相互制衡,隨著全球化貿(mào)易的進一步發(fā)展,這個經(jīng)濟作為政治的延伸的邏輯,會使得中美之間的政治關系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或許其中可能激發(fā)出一種新型的政治機緣,這個政治機緣是相互的,對于美國來說,可以清醒地促使其反思霸權主義的國際關系論,進而激發(fā)出世界主義的政治雄心,翻轉(zhuǎn)為其政治憲法的升級版;而對于中國來說,也足以使其面對美國乃至世界,反省其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片面性和制約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開始改變那種百年強國夢的迷思,重新尋找政治憲法的自由共和的立國途徑,以便深度加入國際社會,同時也是維系現(xiàn)代中國之個人幸福與自由之邦的憲法使命。

      當然,這對于現(xiàn)代中國的內(nèi)政與外交來說,也是一種關涉政治憲法的重新塑造,我們要面對自身國家性質(zhì)的重新定位以及對于世界主義的重新認知,徹底改變百年中國的關于“列強主義”的國際認知,發(fā)現(xiàn)世界主義的未來圖景,并撬動政治憲法構建的強國原則,而以自由共和的立憲主義為基準,以對接新世界主義的可能性,這樣才能步入新世界主義的敘事。這將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為此,我們要進行一個關于現(xiàn)代中國的觀念變革③,要一改“列強論”的傳統(tǒng)敘事,正視自由共和的憲法夢,進而延續(xù)深入世界經(jīng)濟背景下的國際經(jīng)濟雙循環(huán)結(jié)構以及由此形成的新世界秩序,以便發(fā)揮中國作為超大規(guī)模經(jīng)濟體的世界經(jīng)濟引擎作用。只有通過塑造世界的經(jīng)濟繁榮,對沖或制衡美國國家主義的錯誤定位,激發(fā)美國的新世界主義藍圖,中國的世界地位才能得到承認。這是一個中國經(jīng)濟全球化而改造美國霸權的新世界主義的故事,這個單向度的故事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持久存續(xù)的,它必將導致另外一個故事,即反哺中國自身的政治憲法故事,由此獲得的世界承認才是真實而由衷的。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如能歷經(jīng)曲折地完成真正的政治變革,成為一個立憲共和政體,進而塑造出一個“去美國化”的中國之版本的故事,或中國的普世主義之政治構架,這個構架與美國的普世主義之底色具有憲法原則的同構性,那么,一個新世界主義的自由政治,或自由共和聯(lián)邦體制,即世界共和國之藍圖,或許就成為可能。應該看到,這個新世界主義的憲法根基是政治憲法學的主題構建,筆者一直稱之為“革命的反革命”④ 之憲法底定。

      概而言之,上述兩個邏輯以及裝置的合題,即一個恢復(立憲)美國本質(zhì)的去(霸權)美國化的美國故事,與一個去(霸權)美國化的創(chuàng)生美國(立憲)本質(zhì)的中國故事,這兩個故事以及邏輯的合題,就是未來的新世界主義之憲法結(jié)構,這里的“美國”與“中國”,其實已經(jīng)沒有作為國家特性的主權獨立性,而是一種象征,或凝聚為一種富有生命的結(jié)構。美國已經(jīng)是世界的美國,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他們與其他國家共同構成一個世界共和國,這也就是真正的世界憲政主義,所謂新世界主義,在于這個“新”,能夠成就一個世界共和國以及世界憲政主義,美國提供了原則與形式,中國提供了質(zhì)料與動力。顯然,這是一個遙遠的展望,但不是歷史終結(jié)論,而是新的歷史才剛剛開始,還需要克服至少兩個幾乎不可能跨越的難關,即美國的霸權論和中國的特色論。這兩個難關如果不能克服,未來的世界就仍然還是列強主義的叢林世界,戰(zhàn)爭和暴力總是伴隨著我們每個人,康德主義的永久和平依然是夢想,不確定的夢魘時刻纏繞著每一個的生活世界。

      中國政治憲法學的新世界主義視角

      在討論中國的政治憲法學之前,我們先來看美國。美國的建國與內(nèi)戰(zhàn)之理論闡述,是美國的政治憲法學,它們?yōu)樾率澜缰髁x構建了一個永久和平的自由共和憲政架構。在此,相關主題我不再多議,筆者在《美國現(xiàn)代政治的“秘密”》一文中曾經(jīng)討論過美國的建國原理以及內(nèi)在的張力,另外阿倫特的《論革命》和雅法的《分裂之家危機》以及其他論說,如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等,也都分別論述過美國的自由立國和共和自治傳統(tǒng),它們是美國得以吸取世界政治精華的地方所在,也是美國成為新世界主義的樞機所在。

      關于中國之為新世界主義,就中國的政治憲法學來說,則需要勾勒三個階段的要旨。其一,古典中國的三代之治,屬于天下主義的世界主義,是新世界主義的第一版本,或前現(xiàn)代版本。但這個版本缺乏現(xiàn)代自由民主的根本性要素,缺乏海洋政治的自由法權性格,屬于農(nóng)耕時代的大河主義之文明,諸如儒家政治的華夷之辨,其最高成就不過是一種文明化的皇權專制論,部分結(jié)構具有一定的共和色彩,但這種短暫的君臣共和不具有憲政主義的意義。其二,晚清肇始的古今之變以來,近世中國的憲法制度,盡管本于中國社會的內(nèi)在訴求,但受制于現(xiàn)實的國際格局,其模仿追求的不過是列強論的現(xiàn)代國家主義。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低級版的現(xiàn)代民族主義、民主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結(jié)合,且有著黨國論的路徑依賴,以及工商文明的或缺。毛澤東的中國憲法,是國家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嫁接起來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論,屬于列寧主義的中國化實踐,缺乏個人自由和憲制主義的憲法結(jié)構。其三,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變革,在憲法文本上雖然逐漸加上諸如民主、富強與自由的內(nèi)容,但仍然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論,其國際秩序觀和中國的國家戰(zhàn)略,也還是基于列強論的中國崛起敘事,訴求的是黨與國家統(tǒng)一形態(tài)的現(xiàn)代大國(列強),進而在國際格局中占據(jù)強國的主導地位,雖然其言辭套用了現(xiàn)代國際關系的流行話語。

      不過,上述三種話語以及現(xiàn)代形式的包裝版本,都面臨巨大的困難,舉步維艱,幾乎陷于被動局面,因為單靠一時的經(jīng)濟擴展,要長久維系一個大國局面其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而且從更大的歷史尺度來看,即便是實現(xiàn)了中國的強國夢,那又如何呢?不過是舊有的世界格局中,列強移位,換了一茬,很快還要被新的列強替換下去,不過是老故事的翻版而已。而且這個翻版對于中國來說,很可能是難以承受的。因此,中國的新故事要恰切地利用目前的經(jīng)濟活力尚存,開始政治上的變革,這是中國人民的選擇與決斷,不是任何勢力所能阻擋的了的。就世界格局來說,如果說中國要進入第三個發(fā)展階段,那就是建設性地融入新世界主義之未來格局,這個新世界主義之“新”,對于中國憲法來說,就在于超越列強論的世界觀或世界秩序論,構建以自由、平等、自治與共和為中心議題的世界主義。

      這個新世界主義觀,其中的中國作為“世界歷史民族”的使命,就在于上述的中國與美國的合題,其政治憲法學是一種以自由為根基的憲法學,這個自由落在中國與美國的未來合作之政治基礎之上??傊?,中國的政治憲法學要成為新世界主義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要旨是完成這個自由立國的憲法學理論構建,當然這是一個歷史的進程,還遠沒有完成,甚至還只是一個開始。它與現(xiàn)實政治還有很大的距離,甚至還有需要跨越的鴻溝,另外,它與傳統(tǒng)的儒家政治學也還會有漫長的融會貫通的交匯與對話。但這個方向卻是我們所期望的,也是可以展望的。對于中國的政治憲法學來說,新世界主義與新天下主義之對壘,并非根本性的,而是互補性的,對抗反憲制主義的階級專政論與世界主義的敵友對立論,才是政治憲法學的根本性命題,如果不能樹立自由共和的憲法理念以及制度實踐,未來中國的圖景將是十分黯淡的。政治憲法學之所以要有一個新世界主義的視角,就是為了克服這種將中國倒退到黑暗王國的理論之蔓延,從而開啟一個憲法的新圖景。

      注釋:

      ① 這個新世界主義在全球經(jīng)貿(mào)關系中表現(xiàn)為以中國為中介的國際經(jīng)濟的雙循環(huán),第一個循環(huán)是中國與西方國家與地區(qū)所構成的循環(huán),主要是基于第二、三產(chǎn)業(yè)的循環(huán),第二個循環(huán)是中國與非西方國家與地區(qū)所構成的循環(huán),主要是第一、二產(chǎn)業(yè)的循環(huán)。相關論述參見于向東、施展:《全球貿(mào)易雙循環(huán)結(jié)構與世界秩序——外交哲學對談之四》,載《文化縱橫》2013年第5期。

      ② 有關這一問題的集中討論,參見劉蘇里與于向東的系列對話《世界秩序中的中國》、《中國成長的秘密》,載高全喜主編:《大觀》第8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285-315頁;《產(chǎn)業(yè)梯度轉(zhuǎn)移的終結(jié):中國工業(yè)化的前景》、《絕對不均衡:中國經(jīng)濟成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現(xiàn)代化道路》、《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沖突》、《世界主義:中國民族意識的轉(zhuǎn)向》,載高全喜主編:《大觀》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3-74頁。

      ③ 關于這一觀念變革的深入討論,可參見于向東、施展:《從“民族意識”到“民族精神”——外交哲學對談之六》,載《文化縱橫》2014年第1期;劉蘇里、于向東:《世界主義:中國民族意識的轉(zhuǎn)向》,載高全喜主編:《大觀》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57-74頁。

      ④ 關于“革命的反革命”,參見高全喜:《憲法與革命及中國憲制問題》,載《北大法律評論》2010年第11卷第2輯,第672-678頁。

      編輯 杜運泉

      猜你喜歡
      世界主義憲法學共和
      共和都市辦公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鏡管理法
      金橋(2019年6期)2019-09-18 13:00:51
      媒介化的世界主義:世界主義媒介研究文獻綜述
      未來傳播(2018年6期)2018-01-23 18:44:36
      憲法學學術活動
      李斯特國家主義理念思辨
      民法典編纂的憲法學透析
      我的共和國
      共和思想的內(nèi)在價值的文獻綜述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24
      阿皮亞的世界主義思想研究
      2012年其他重要憲法學學術活動
      河东区| 富锦市| 佳木斯市| 行唐县| 龙陵县| 茂名市| 嘉黎县| 绥芬河市| 红安县| 张家港市| 和田市| 丰原市| 濉溪县| 扎赉特旗| 唐海县| 定陶县| 博爱县| 达拉特旗| 阿荣旗| 博爱县| 卫辉市| 衢州市| 渝中区| 安新县| 绥中县| 新晃| 五常市| 太原市| 洪江市| 桂平市| 北碚区| 广元市| 贵溪市| 广东省| 将乐县| 禹州市| 轮台县| 台前县| 内丘县| 屏山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