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東
摘 要:小學時期是人生中學習的重要時期,是性格和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當然也是人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而體育鍛煉對一個人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正如口號“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一輩子”所呼吁的一樣,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簡要分析了如今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學與玩;具體應用;有效辦法
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對學生有著重要作用,而小學體育教學有著寬闊的教育空間和不同于文化教學的教學方式,如何轉變教學方式是值得每一位工作在教育一線的體育教師所深思的。經過研究表明,只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將“學”與“玩”有機深入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如今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學”與“玩”結合的緣由
“學”與“玩”的有機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因為好動和愛玩是童年時期孩子的天性,因此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將“學”與“玩”充分結合起來,提高教學質量。
1.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
小學生一般是5~13歲的兒童,這時的他們對未知世界有著
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并且有著廣泛的興趣。而這一時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只有將“學”與“玩”有機結合,寓教于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田徑運動項目訓練時可以穿插一些趣味賽跑,如跨越障礙跑、進行環(huán)形跑、小組競賽或設計具有戲劇性動作的體操運動,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也能鍛煉身體,營造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
2.童年時期為“學”與“玩”的教學方式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童年時期正是孩子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而大腦發(fā)育需要得到充足的氧氣。對于孩子來說,不適宜過于激烈的運動,因此“學”與“玩”相結合的體育教學方式是最適合小學生的。如在進行講解立定跳遠運動時,可以把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并進行袋鼠跳、單腿跳躍等形式。如此一來就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與“玩”結合的具體辦法
1.情境教學,有機提高其教學趣味性
(1)以生活情境教學
通過進行有目的的“玩”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增加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從而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如組織魚網游戲時,教師需要先對相關的學習情境進行設想,“這么多的魚,如何才能快速捉住他們呢?”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每人都手拿一根布條,然后教師將之前拿好的兩根標槍安放在地上,并系上兩根平行的繩子,學生一聽到開始口令,便可以開始“抓魚”。這樣通過“玩”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智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2)課堂穿插游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兒歌穿插法來展開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進行體操運動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在開始前播放一首歡快的兒歌,讓學生試著能自己跟上節(jié)拍,并以舞蹈的形式來創(chuàng)新體操活動?;蛘呤窃谶M行站隊練習中,可以采取叫號的形式將四隊列有花樣的轉變?yōu)榘岁犃?,進行花樣式隊列訓練,增強趣味性。
2.“學”與“玩”要遵循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無論是文化教育還是體育教育,始終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方法。因此在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中,也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來進行自主設計、自主評價和自我監(jiān)測,并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及獨立自主的意志。如在進行跳繩運動的體育課上,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的具體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讓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中進行綜合素質的提高。
3.以游戲結束課堂
在體育課結束時,學生的體力和精力也消耗了很多,比較容易感到疲勞,因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接近尾聲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運動量不大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如“背人跳”和“登高玩”等形式,達到讓學生放松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穿插這種游戲時,要注意把握尺度和分寸,真正做到“學”與“玩”的有機結合,防止出現(xiàn)偏“玩”情況的發(fā)生。以游戲結束體育課,既能滿足學生主體的發(fā)展需求,也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能動性的作用,并
且也是有效轉變學校體育教學方式的有效方法。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將“玩”與“學”有機結合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也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同時將“玩”與“學”有機結合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yǎng)他們終身鍛煉的習慣。實踐證明,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是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方法,是符合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以及課堂教學發(fā)展趨勢的。
參考文獻:
[1]王磊.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教”與“玩”[J].體育時空,2013(13).
[2]洪萬青.體育教學中的教與玩[J].成功:教育版,2010(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