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清
小學生猶如一棵棵剛剛破土而出的幼苗,他們單純,可愛,充滿活力。小學階段同時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一棵小苗施什么施肥,意味著它在未來日子里能否健康茁壯地成長!人們常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所以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思想是否能健康進步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如何在日常的德育教學中抓住要領,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要多利用語文和品德與社會的課堂教學去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及素養(yǎng)。在上好品德課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涵蓋的知識比較全面廣泛,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因勢利導,情境滲透,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向大樹道歉》一課讓學生知道在美國樹木是受法律保護的,破壞和“虐待”樹木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啟發(fā)學生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禮物》通過老婆婆送禮物告誡學生們要向善;《藏羚羊的故事》告訴我們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情,人關愛動物的真情,啟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怎樣擁有與動物和睦相處的美好心靈;《鷸蚌相爭》用寓言告訴學生兩相爭斗,結果就會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這諸多的課文都是活生生的學生思想品德方面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既學習了語文知識,又滲透了品德教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其次是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言傳身教。雖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家長的情況各異,農村孩子家長好多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到位等諸多因素存在,就導致學生的品德教育重任落在老師身上。
學生善于模仿,甚至老師的一言一行。陶行知說: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我當教師這幾十年,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我在一線教學中我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時我多用溫和的口吻和學生談心,經常跟他們講,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以此拉近師生間情感上的距離。學生犯了錯誤,一般情況下我不當眾多人的面批評學生,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遇到問題學生,我會采用迂回戰(zhàn)術和他們交鋒,以和風細雨的方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措娪皶r,我和他們一起認真觀看,結束后,我們一起交流故事的人物和情節(jié),不久大家就變得無拘無束,開始暢所欲言,既活躍了氣氛,把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又鍛煉了大家的總結能力,表達能力。課外勞動中,我和他們一比高下,干得熱火朝天,有說有笑,大家不但不叫苦,竟然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不過癮。一有時間,我就和他們一起運動,打乒乓球,幾個所謂的“調皮鬼”竟成了我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如果爭不到機會還會很失落,都把做好事的這種榮譽看得比什么都大。
另外,不失時機地抓住身邊的典型人物、好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辦法。其時大家的自尊心,爭勝心都是很強的,及時表揚一些在集體場合主動服務老師,服務同學,助人為樂的典型,會讓其他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會讓做好事的同學倍受鼓舞。樂于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小學生單純可愛,往往會因為做一件這樣的小事就非常榮耀,我鼓勵他們加入“學雷鋒幫扶小組”,大家積極踴躍,活動搞得如火如荼。組織學生收看央視的“孝老愛親模范”頒獎活動等多項活動,看的過程中學生們都淚流不止,他們知道了人間的親情、真情彌足珍貴,并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向這些模范人物學習,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學生發(fā)展,德育為先。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學生的品德教育關乎國體,國計民生,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哪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壞孩子,教師如何塑造一個學生的靈魂,不是一朝一夕,愛學生,用汗水去澆灌,用愛意去溫暖,一棵棵幼苗定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