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兒童慢性咳嗽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問題之一,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中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在呼吸疾病門診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約有21.71%【1】。UACS雖屬耳鼻喉科疾病范疇,但在幼兒期至學齡期兒童中(尤其是學齡前),UACS絕大部分在兒科首診,因此近年來得到了兒科醫(yī)師的重視。1.病"/>
劉蓉
【摘? 要】通過病因分析指出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中醫(yī)病機為肺脾氣虛、衛(wèi)外不固,并通過驗案提出補中益氣湯能在治療中效果。
【關鍵詞】補中益氣湯;兒童;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癥狀持續(xù)>4周。兒童慢性咳嗽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問題之一,也是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其中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在呼吸疾病門診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約有21.71%【1】。UACS雖屬耳鼻喉科疾病范疇,但在幼兒期至學齡期兒童中(尤其是學齡前),UACS絕大部分在兒科首診,因此近年來得到了兒科醫(yī)師的重視。
1.病因分析
UACS是指各種鼻炎(過敏性及非過敏性)、鼻竇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等上氣道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因為在體查中大部分病例均發(fā)現(xiàn)鼻腔分泌物通過后鼻孔向咽部倒流,刺激咽部、聲門甚至氣管等處的咳嗽感受器而導致咳嗽,所以既往診斷為鼻后滴漏綜合征(PNDS)。2006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協(xié)會版(ACCP)在咳嗽診治指南中建議用UACS替代PNDS。2009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了《咳嗽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明確了UACS為慢性咳嗽病因的主要因素之一。
引起本病的病因雖然有各種鼻、咽的病癥,但其臨床表現(xiàn)有其共同的特征:咳嗽、鼻塞流涕、咽癢、頻作清嗓、鼻咽部有異物感等,其中咳嗽是重要的就診因素。根據(jù)中醫(yī)“異病同治”的思想,可將本病參照“咳嗽”進行辨證論治。
《景岳全書·咳嗽篇》指出:“咳嗽之要,只唯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nèi)傷而盡之矣。”外感咳嗽主要為感受風邪,風為百病之長,多挾邪而病,肺為華蓋,風邪上受首先犯肺。邪遏肺絡,肅降失司,肺氣上逆,則致咳嗽。內(nèi)傷咳嗽則由他臟先病,累及肺臟所致。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認為,肺脾氣虛、衛(wèi)外不固是UACS易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的病機關鍵。鼻為肺竅,下連于喉,直貫于肺,為肺行呼吸時氣體出入之門戶。肺氣充沛,宣降和利,則氣道通利,鼻竅通暢,呼吸自如;鼻竅不通,咽喉必病,肺氣不利,以致作咳。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衛(wèi)外不固,腠理疏松,易為外邪所侵。邪犯鼻竅,由喉嚨至肺,肺失宣降,故氣逆而咳;肺氣虧虛,清肅不力,邪毒易于滯留,上結于鼻竅,鼻塞流涕,肺氣不得通調(diào),津液停聚于鼻咽部,故而頻作清嗓、咯痰不爽;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清陽不升,濕濁滯留,故而纏綿難愈;肺氣郁閉日久,咳嗽往往遷延反復。
2.治療
筆者運用補中益氣湯治療UACS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方藥組成:黃芪 黨參 白術 防風 五味子 當歸 升麻 柴胡 辛夷花 蒼耳子 法夏 枳殼 茯苓 陳皮 炙甘草。方中以黃芪、白術、黨參、甘草健脾益氣,合陳皮、枳殼、茯苓行氣化痰除濕,升麻、柴胡升舉清陽以降濁邪,辛夷花、蒼耳子、法夏以化痰通竅,五味子以斂肺氣,防風合黃芪、白術有益氣固表之義,當歸溫養(yǎng)氣血,而UACS病程遷延反復,“久病必瘀”,當歸兼有活血化瘀之效。涕清、清晨明顯,遇風遇寒咳嗽頻急者,加桂枝、白芍以溫經(jīng)散寒;涕黃,咽紅,下鼻甲紅腫者,去黨參、當歸,加黃芩、赤芍清上焦之熱;咽癢,咯痰不爽,咽后壁濾泡增生明顯,去黨參、當歸,加玄參、麥冬養(yǎng)陰清熱。
3.病案舉例
例1:黃某,男,9歲,2012年2月16日初診,主訴:反復咳嗽半年。早晚咳嗽甚,干咳或痰少難咳;流涕,涕清,鼻塞,夜間及清晨明顯。查體:咽紅,雙扁桃體Ⅰ°增大,咽部濾泡增生,雙下鼻甲淡紅腫大,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全身皮膚粗糙,見皮屑。舌紅苔白厚,脈細。西醫(yī)診斷:上氣道綜合征。中醫(yī)診斷:咳嗽,肺脾兩虛,痰熱蘊結。處方:黃芪10 茯苓10 白術10 防風5 升麻5 柯子5 玄參10 辛夷花10 法夏10 神曲10 連翹10 麥芽15 薏苡仁15 陳皮6 甘草6。該患兒肺氣虧虛,衛(wèi)外不固,故諸癥狀早晚明顯,選用補中益氣湯以健脾益氣;肺陰不足,故干咳或痰少難咳,加玄參、柯子以養(yǎng)陰清熱,收斂肺氣;脾虛運化失健,水濕內(nèi)停,郁而化熱,加麥芽、神曲、薏苡仁、連翹以清熱化濕消積;皮膚粗糙乃脾虛氣血生化不足,未能濡養(yǎng)肌膚所致。
上方服用10劑后,偶咳,流涕鼻塞減少,舌紅苔白,脈細。再診處方:黃芪10 茯苓10 白術10 防風5 升麻5 辛夷花10 法夏10 黃芩10 當歸5 麥芽15 薏苡仁15 白蒺藜10 陳皮6 甘草6。繼續(xù)以補中益氣湯補益肺脾,兼化痰消積之品。服用6劑后,無咳嗽,偶噴嚏鼻塞,皮膚粗糙亦有改善,體重增加1公斤。
例2:高某,男,3歲,2013年9月27日初診,主訴:反復咳嗽3個月。夜間及清晨咳嗽,干咳為主,流清涕,多汗,動則汗出,遇風而咳,納呆,眠可,二便調(diào)。查體:咽稍紅,雙扁桃體正常,雙下鼻甲淡紅無腫大,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舌紅苔薄白,脈細。西醫(yī)診斷:上氣道綜合征。中醫(yī)診斷:咳嗽,肺衛(wèi)不固。處方:黃芪5 白術10 茯苓10 防風5 白芍10 北杏10 法夏5 五味子5 薏苡仁15 糯稻根10 山茱萸10 升麻5 紫苑10 辛夷花10 甘草6。該患兒肺氣虧虛,衛(wèi)外不固,故咳嗽、流涕早晚甚,動則汗出,選用補中益氣湯以補益肺脾,糯稻根固表止汗,山茱萸從陰分入手,黃芪從氣分入手,一陰一陽協(xié)同固表止汗,紫苑、北杏以宣肺止咳;服用3劑后再診,咳嗽減少,無流涕,上方再服3劑后病愈。
兒童上呼吸道咳嗽綜合征的病機系肺脾氣虛,衛(wèi)外不固;補中益氣湯功效在于益氣升陽,調(diào)補脾胃。運用補中益氣湯健脾益氣,升陽固表,脾之健運,方能氣血充沛,故而固表衛(wèi)外,即“培土生金”之意,再配伍溫經(jīng)通竅,止咳化痰之品多能取效。
參考文獻:
[1]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成比多中心研究 中國兒童慢性咳嗽病因構成比研究協(xié)作組 中華兒科雜志2012年2月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