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利
摘 要:“錯誤”是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一種寶貴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學習中的真實發(fā)展歷程,從而靈動地組織教學。讓這些錯誤成為學生寶貴的認知經(jīng)驗。
關(guān)鍵詞:識錯;思錯;將錯就錯
“錯誤”是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帶有個性色彩的一種寶貴資源。關(guān)注學生找錯過程的體驗又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反思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關(guān)注學生在學習中真實的發(fā)展歷程,從而靈動地組織教學。那么如何讓這些錯誤成為學生寶貴的認知經(jīng)驗呢?
一、慧眼識錯,別具匠心
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預想不到的錯誤,但我們?nèi)绻芮擅畹赝诰蝈e誤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欣賞,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將“合理成分”激活,散發(fā)出智慧的光芒,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也可以成為課堂的精彩亮點。
如“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引導學生運用正方形紙折■時,發(fā)現(xiàn)有個學生把紙片對折了兩次,出現(xiàn)了新的分數(shù)■。我就讓這個學生說一說折的過程及■的含義,并讓全班同學評價,有的學生說他是“存心”與老師作對。
我卻走到這個男孩面前說:“我很欣賞你,你這樣的學習就叫積極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甭犃宋业脑u價,這位同學一開始有點不解,轉(zhuǎn)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于是有的同學說:“老師,我從他那里受到啟發(fā),也能創(chuàng)造其他分數(shù)……”我便順勢引導:“那你們就去創(chuàng)造吧!”接著,孩子們紛紛折出了■、■、■……
孩子的這一“錯誤”有著豐富的信息內(nèi)涵。更具匠心的是在學生充分挖掘“錯誤”資源,創(chuàng)造出各類分數(shù)后,老師并沒有就此結(jié)束教學,而是讓“大家想一想,我們創(chuàng)造出這么多的分數(shù)應該感謝誰呀?”讓學生將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出錯學生的身上,讓學生感悟“出錯”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恥,這樣就將學生從對錯誤的恐懼中解放出來,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使學生“敢”出錯。
二、對比思錯,取長補短
“數(shù)學課堂是一個小型的共同體,因此它應當成為共同體成員之間交流數(shù)學思想的場所?!币朴趩l(fā)學生,使學生“學而問,疑而思”。激發(fā)認知過程中的矛盾,在認識的差異中,使他們從多角度考慮,促使學生的思維求異、求佳。在交流與合作中得到激發(fā),并且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
生1:我發(fā)現(xiàn),一個圓無論怎么折,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2:我不同意。我覺得是一個圓無論怎么對折,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哦?你能邊演示邊給同學們解釋一下嗎?
生2:(馬上拿出一個圓,一邊折成一半大一半小一邊說)像這樣折就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大家看明白了嗎?同意她的說法嗎?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樣折后圓的一半和另一半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那我們在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時該怎樣折呢?
生:應該把這個圖形對折。
學生的錯誤是在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仔細傾聽,敏銳地抓住“無論怎么折”這個“錯誤資源”,既發(fā)現(xiàn)了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又能針對出現(xiàn)的錯誤,對學生的觀點合理地加以運用,通過學生與學生間的辨析,把學生的思維從“無論怎么折”巧妙地引導到“應該怎么折”,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軸對稱圖形概念。
三、將錯就錯,變廢為寶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教師可能找到避免刻板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時此地情況的特點,從而找到適當?shù)氖侄尾⑶艺_地加以運用?!币虼?,課堂教學中的錯誤,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對老師來說有時不妨將錯就錯,變廢
為寶。
在一節(jié)“復習9、8、7加幾”的課上,我安排了一個“我是小司機”游戲,讓學生把汽車卡片貼到對應的車庫里去,比一比哪一組“開”得最快??墒且驗槲乙粫r的疏忽,寫錯了一道算式,把“8+10”寫成了“9+10”。
拿到“9+10”卡片的學生很著急,一開始我提醒他看清楚題目,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就想看看面對這樣的錯誤,學生會有什么“奇思妙想”?其他的學生都安排好“小汽車”回到座位上了。大家所有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9+10”身上,都議論了起來,有的說“18號門還沒有呢,快貼到那去呀!”有的說“干脆再造一個19號門吧!”我只是微笑著望著孩子們,不做一點提示。那個孩子終于忍不住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19號門,把“9+10”貼了進去。我喊住他:“你在干什么呀?”他有點委屈:“我的車找不到門,只好再畫一個門!”我接著問:“為什么你不聽有些人說的貼到18號門里面呢?”“那不是進錯門了嗎?”一大半的學生反問我。我接著反問道:“那你們說有哪些車子能進去呢?”這一下,學生思維的火花被激發(fā)了出來,紛紛舉手“我知道,我知道!”孩子們熱情高漲,寫了很多算式,不但有復習的9、8、7加幾,還有十幾減幾,甚至還有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算式。
實踐證明,生活中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甚至教學中一些“旁逸斜出”的錯誤也同樣會給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對待,及時抓取,細心呵護,用心挖掘。最終,讓“錯誤”在課堂教學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為教學添上一道亮麗的風
景線!
參考文獻:
方曉琴.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思維碰撞的火花[J].新課程:小學,2012(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