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玲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錯誤往往是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現(xiàn)違反教學結論或數(shù)學方法的現(xiàn)象?!痹跀?shù)學課堂上,出錯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錯誤并不是不可用的,相反,錯誤更是一種被忽視又亟待開發(fā)的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一、形成正確的“錯誤觀”
許多關于錯誤的格言警句,如“要明確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理就是從本身的錯誤當中,從親身經(jīng)歷的痛苦體驗中去學習”(恩格斯)“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懷特海),從不同的角度告訴了我們錯誤的價值。
人如果鼓起勇氣來面對自己的錯誤,那將會是通往下一個路口的路標。如果一節(jié)課上學生的錯誤思維敢于暴露,敢于面對錯誤,那么同學們就心領神會,個別學生的錯誤化成了全體學生的經(jīng)驗,出錯的學生得到了尊重,能體面地坐下。因此,我們要說這樣的課堂因錯誤而精彩,是共生的,是我們向往的、新課程下應該追求的課堂。
當我們對錯誤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就會以積極的姿態(tài)對待學生的錯誤了。我在課堂上是期待學生出錯的,錯誤不過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種自我的學習方式。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給學生指出錯誤之處并告訴為何他的思路不對,使之自己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從而使學生主動建構不同思維方式來學習,使知識為他自己所用。
二、善用“錯誤”資源,生成多彩的課堂
在課堂上,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教室里頓時一片寂靜,好不容易有個發(fā)表意見的還是錯誤的思維方式,這時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學生錯誤的回答撞擊了其他同學思維的火花,喚醒了“沉睡”的思維。我們不僅要寬容這種錯誤的思維方式,還要給予正確指引,使之發(fā)現(xiàn)并糾正自己的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chuàng)造,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應該讓他們自己去主動學習和探究知識,教師要因材施教,為學生點開知識縫隙,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和成長的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會用一種他自己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來做題,還有的是望文生義讀完題就不假思索地得出答案。那么,我們就要采用讓學生自己來探討習題過程的思維方式,如讓他們自己做實物演練,腦中思索,動手操作,與別人共同探討,通過各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尋找錯誤原因,得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教師提供給學生實踐體驗的機會,合理地發(fā)現(xiàn)利用學生的錯誤,在錯誤中查漏補缺,使學生的智慧匯攏到一處碰撞,從而不斷前進。
三、反思“錯誤”資源,師生共同成長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成為反思型學生。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用資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犯錯”,引導學生反思一下錯題錯在哪里,并從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fā)展思維。我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有一本“錯例集”,同時還要定期去歸納錯題的類型,這是一條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的途徑。我會定期從學生的“錯例集”中選出有代表性的錯題,在課堂上進行剖析,同時學生的解題思維充分暴露出來。作為教師,我們主要是引導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經(jīng)常適時地引導學生去反思、回顧,這樣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數(shù)學思維品質,又可以完善認知結構,形成他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更是學生自我教育、成長的最佳途徑。
總之,錯誤是因為它錯誤的思維方式導致的,同時它也是珍貴的課程資源,因為有錯誤之處所以我們才能讓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在“錯中”鞏固技能、培養(yǎng)能力。讓我們充分挖掘有益錯誤資源,使學生在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誗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