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
【摘要】目的:探討?zhàn)B心復脈湯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方法:從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選取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采用心律平片進行治療,觀察組35例采用養(yǎng)心復脈湯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主要癥狀改善情況和心電圖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律失?;颊卟捎灭B(yǎng)心復脈湯進行治療,可以改善心肌供血狀態(tài),解除臨床癥狀,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養(yǎng)心復脈湯;心律失常;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5)03-0127-01
心律失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目前,采用西藥進行治療效果較好,但若使用不當,可誘發(fā)心律失常[1]。因此,本次研究采用中醫(yī)藥治療心率失常,獲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從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心律失?;颊咧羞x取7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照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男21例, 女14例,年齡22~ 63歲, 平均(42.3±2.6)歲,病程0.6~16年,平均(5.8±2.3)年。心電圖分析:室性早搏16例,房性早搏15例,陣發(fā)性房顫4例。觀察組35例,男22例, 女13例,年齡21~ 64歲, 平均(42.1±2.7)歲,病程0.4~17年,平均(5.6±2.4)年。心電圖分析:室性早搏18例,房性早搏12例,陣發(fā)性房顫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心律平片進行治療,心律平片購自江蘇神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350,口服100~150mg/次, 3次/d,或者遵照醫(yī)囑進行調整。4周為1個療程。
治療組患者采用養(yǎng)心復脈湯進行治療,養(yǎng)心復脈湯的藥劑包括生龍骨( 先煎) 30克,棗仁30克,磁石( 先煎) 30克,生地30克,雞血藤15克,炙甘草12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桂枝10克,蕤仁10克,阿膠(烊化) 10克,人參( 先煎) 6克,五味子6克,琥珀( 沖服) 2克。共450mL藥汁,150mL /次,3次/d,1劑/d。4周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身癥狀變化情況,包括心悸氣短乏力、胸悶胸疼、眩暈多夢等癥狀;每周進行1次心電圖檢測,觀察心電圖演變情況、
1. 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臨床評判標準分為3個等級,顯效:心律失常癥狀完全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或早搏減少1/2以上;有效:心律失常癥狀得到一定改善,或早搏減少1/2以下,或心動過緩心率提高10 次以上;無效:心律失常癥狀無變化[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應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X2對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以( X±s)記錄計量資料并用t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5.7%高于對照組65.7%,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35 14(40.0) 16(45.7) 5(14.3) 85.7對照組 35 6(17.1) 17(48.6) 12(34.3) 65.72.2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改善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悸氣短乏力、胸悶胸疼、眩暈多夢癥狀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改善情況(n/%)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心悸氣短乏力 胸悶胸疼 眩暈多夢觀察組 35 治療前 35 12 20 治療后 30(85.7) 9(75.0) 16(80.0)對照組 35 治療前 35 12 22 治療后 22(62.9) 7(58.3) 12(54.5)3.3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陣發(fā)性房顫的總有效率82.9%(29/35)高于對照組54.3%(19/35),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n/%)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 陣發(fā)性房顫觀察組 35 治療前 16 15 4 治療后 13 12 2對照組 35 治療前 19 12 4 治療后 10 7 23討論
近年來,伴隨著中醫(yī)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其在心律異常中的治療價值日益得到重視。心律失常屬中醫(yī)“心悸、怔忡、暈厥”范疇,因此臨床治療的重點在于補氣益血。養(yǎng)心復脈湯的藥物成分包括生龍骨、棗仁、磁石、生地、雞血藤、炙甘草、麥冬、當歸、桂枝、蕤仁、阿膠、人參、五味子以及琥珀等,具有十分顯著的通陽復脈、養(yǎng)心安神、兼以活血的功效。其中,人參對心臟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能減弱或消除心律失常,減輕心肌缺血損傷; 人參皂苷對頑固性室性早搏并聯(lián)律有效,且有明顯改善心功能的作用[3];阿膠補心血,能夠有效地保證機體內的心血的供應;桂枝、炙甘草壯心陽,有助于將心率維持在正常和穩(wěn)定的水平; 生地具有充養(yǎng)血脈的作用,能夠補充心臟部位的血液含量;雞血藤具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顯著減少心臟早搏現(xiàn)象;其中麥冬具有生津、清心的作用;五味子、蕤仁、棗仁具有斂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維持患者情緒和心理上的穩(wěn)定;琥珀具有活血化瘀,平肝安神,通陽復脈的作用,有助于患者癥狀的迅速緩解。諸藥合用, 使心氣復而心陽通,心血足而血脈充,則心動悸,脈結代諸癥自除。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85.7%高于對照組65.7%,且心電圖總有效率82.9%高于對照組54.3%,同時觀察組治療后心悸氣短乏力、胸悶胸疼、眩暈多夢癥狀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了采用養(yǎng)心復脈湯治療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改善心肌供血狀態(tài),補充心肌營養(yǎng),解除各項臨床癥狀,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軍輝.復脈養(yǎng)心湯治療心律失常臨床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26):3492-3493.
[2]尚百艷.安神復脈湯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96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19):34-34.
[3]李克勤,袁冬.復脈養(yǎng)心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48例[J].光明中醫(yī),2012,27(10):198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