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文
【關鍵詞】安吉現(xiàn)象 學前教育
游戲 活動 游戲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A-
0007-02
浙江安吉,黃浦江的發(fā)源地,“中國美麗鄉(xiāng)村”的最初原型地。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形象,是安吉給人最深刻的印象。近年來,安吉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學前教育養(yǎng)成教育的成功實踐引起了我國各地兒童教育工作者的傾情關注。自2012年以來,有無數(shù)的園長、教師、行政官員懷著朝圣般的心理來到安吉取經(jīng)學習,在看了安吉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后,熱血沸騰、不假思索地回到本地照學照搬。一時間,在很多幼兒園里我們都能看到安吉的影子??梢姡蠹覍Α坝螒蚴怯變旱幕净顒印钡睦砟钍欠浅UJ同的。但安吉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因地制宜地實現(xiàn)游戲精神?恐怕很多園長、教師都無暇去思考。
當前,在我國的幼教實踐中,學習、探索、研究的風氣非常濃。然而,形式主義和模仿主義還是一個很嚴重、很顯性的問題。我們每每看到一個好的形式,就會不經(jīng)過思辨就照搬學習:一會兒是上海的活動區(qū)角做得好,大家都往上海奔去;一會兒是珠海容閎國際幼兒園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高大上”,大家又一股腦往珠海奔……一時間,弄得園長們筋疲力盡、教師們不知所措。每一種教育形式背后所隱含的教育理念,教師們往往似懂非懂,在照搬、套用之中偏離了幼兒教育的本質(zhì)和目標。而今,在安吉游戲逐漸成為典范之時,我們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向安吉學習什么?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又不容易回答。筆者認為,要學習安吉,首先要了解清楚安吉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安吉教育經(jīng)驗本身不是一種理論,也不是一種理念,它是根據(jù)安吉的地域特點、自然資源、文化底蘊,將《幼兒園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的“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轉(zhuǎn)換為行為的成功實踐。那么,安吉游戲的教育理念,即核心價值是什么呢?
一、“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發(fā)展觀
“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發(fā)展觀,充分體現(xiàn)了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的尊重,對幼兒教育規(guī)律和原則的尊重。在安吉的所有幼兒園里,兒童是幼兒園的主人,是主動的學習者,也是幼兒園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而教師只是資源的提供者。在安吉的每一所幼兒園我們通常會看到,教師為兒童提供了麻袋、麻繩、木樁、木條、木箱、梯子、油桶、紗巾、易拉罐、石頭、紙筒芯等材料,并在戶外創(chuàng)設了沙池、水池、“戰(zhàn)壕”、農(nóng)家樂、運動場、建構區(qū)、涂鴉區(qū)、“冒險島”等充滿童趣的環(huán)境。無論是縣級機關幼兒園還是鄉(xiāng)村的幼兒園,我們都能看到在充滿野趣的園所里,在樹蔭下、沙池里、草地上、山坡上、水渠里、藤蔓下,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材料、同伴,玩得不亦樂乎。在充分自由的環(huán)境下,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在和同伴互動、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學習與發(fā)展。
在安吉機關幼兒園的一日作息時間表上,每天有兩個小時的自主游戲活動安排,兒童在游戲時間上、自主選擇游戲內(nèi)容上有充分保障,從而保證了每一個幼兒得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富有個性地發(fā)展,真正做到了把游戲還給孩子。在安吉的幼兒園,兒童擁有游戲主題選擇的自由、角色選擇的自由、情節(jié)選擇的自由、玩具選擇的自由、同伴選擇的自由、交流的自由,而這些自由讓孩子們成為了游戲真正的主人。
二、恰當?shù)慕處熡^
在傳統(tǒng)的學前教育中,教師是指揮者,幼兒是被指揮者,每天教師疲于當“指揮官”“法官”“檢察官”。啰啰嗦嗦、指手畫腳成為很多幼兒園教師在孩子心中的常態(tài)形象。而在安吉有那么一句名言:“閉上你的嘴,管住你的手,睜開你的眼,打開你的耳朵?!边@是安吉教育部門給予幼兒園教師的四句箴言,也透露出了安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少說、少干涉,學會用心傾聽幼兒的想法,學會用科學的方式記錄兒童的行為,用專業(yè)的眼光分析兒童行為背后的原因。在觀摩現(xiàn)場,我們看到安吉的兒童快樂、自主地游戲,全心投入與享受游戲的快樂,教師只是在一旁觀察、記錄,聽從幼兒的召喚,給予幼兒必要的幫助,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在安吉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當孩子需要你時再出手,不要給予孩子不必要的幫助,從而剝奪了孩子探索與學習的權利?!笨梢?,在安吉,教師是兒童的合作者、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想身份,正逐步得到實現(xiàn)。
三、正確的游戲觀
經(jīng)過長期對《幼兒園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學習,我國大部分幼兒教師雖然能夠從字面上理解“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但在實踐中卻缺少對游戲教育價值的真正認識。很多教師仍然是“重上課,輕游戲”,幼兒游戲僅僅只是作為學習學業(yè)知識的手段,作為課間休息的“小插曲”、集體教學活動的“調(diào)劑品”。兒童每天生活在教師的高控制與“偽游戲”之下,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童真和對學習的興趣。
在安吉機關幼兒園,筆者看到了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小女孩拖著一個放著一些小木塊的大紙箱,只見她將紙箱拉到一組正在辦娃娃家的孩子面前,大聲喊:“快遞,快遞,快來拿你們的快遞?!比缓?,她把一塊木頭扔進孩子們的“家”里,轉(zhuǎn)身就走,邊走便喊:“快遞、快遞?!敝灰匆娙耍蜁岩粔K木頭遞過去說:“你的快遞。”她拉著紙箱往返反復地給娃娃家的人送快遞,直到人家說“怎么又有快遞呀”時,她還是樂此不疲地回答“你的快遞”,然后把木塊扔進別人“家”里。小女孩在用自己的方式使用材料,在與同伴交往。這時,執(zhí)教教師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著她。這不禁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兒童游戲的本質(zhì)是什么?在兒童游戲中,教師應該怎樣把游戲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反思我們的游戲,也許我們現(xiàn)在做的很多游戲應該是“偽游戲”吧?比如,如果同樣是送快遞游戲,我們肯定會給孩子設計游戲的玩法,為孩子制作很多仿真的玩具,然后教孩子玩,從而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權利。在安吉筆者看到的這個小女孩完全是在自由地做游戲,這讓筆者想起了教科書上的一句話:游戲是孩子自發(fā)、自主的活動。筆者還看到很多孩子在利用各種形狀的木塊、泡沫磚、竹子搭建各種物體,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驚嘆不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教師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jīng)驗的需要,孩子的天性得以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他們在陽光下自由奔跑、跳躍、搭建、嬉戲,在快樂中體驗分享、合作,收獲了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教授華愛華在走進安吉后提出:保證充分的游戲時間,就能保證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富有個性地發(fā)展;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環(huán)境,就是給予幼兒自發(fā)探索、自主學習的機會。這一理論,在安吉幼兒園的實踐中得到最大化的實現(xiàn)。
200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向全國轉(zhuǎn)發(fā)教育部、中央編辦等十個部門(單位)制定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就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目標,幼兒教育管理體制和機制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意見。如今,我國幼教改革走過了12個年頭。在這十幾年里,我們一直在向西方學習,按照西方人的價值觀進行改變。安吉模式的出現(xiàn),讓我們看到了在我國的學前教育理念和實踐中也有讓我們充滿希望和自信的方面。在2014年7月9日—11日舉行的“安吉——首屆中美幼兒園游戲高峰論壇”上,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專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研究院教師教育中心主任Frances Rust(弗朗西斯·拉斯特博士)、美國著名幼兒發(fā)展與學習研究專家、美國西部教育兒童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Peter L Mangione(彼得·曼吉歐尼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幼兒教育專家Chelsea Baily(切爾西·白麗博士)一行在聽取報告和觀摩幼兒園后,充分肯定了孩子在游戲中習得對自然的熱愛,并感動于安吉幼兒園教師充分挖掘有利的資源、創(chuàng)設讓孩子在游戲中主動學習的教育情境。
向安吉學什么?筆者認為,學的就是安吉教育的核心價值,學的就是安吉人一切從學前教育的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學的就是安吉人把游戲還給兒童的勇氣,即重在把握其教育理念,把握其教育精髓。我們不要一味地去“跟風”,要充分考慮本園所在地的地域條件、經(jīng)濟狀況、風俗習慣、文化環(huán)境以及幼兒園的師資水平、物質(zhì)條件、社區(qū)資源等因素,理智地學習安吉對于我們本身具有借鑒意義的東西,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與調(diào)整,并有所創(chuàng)造,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將游戲還給兒童的教育理念。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