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霞
【摘 要】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質量,增強培訓的有效性,是促進英語教師專業(yè)持續(xù)發(fā)展,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了解影響西安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因素,英語教師對培訓的需求以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對調查結果分析后認為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促進作用的有效培訓是:要針對培訓目的設計有效的培訓內容;有效的培訓者;有效的培訓時間;有效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專業(yè)發(fā)展 ? ? 需求 ? ?英語教師培訓 ? ? 有效性
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僅是英語教師個人的需要,更是社會、學校和學生的需要,是社會進步、學校發(fā)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直接影響著英語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英語教師參加的各類教育培訓是促進其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本文試圖探討西安中小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相關因素,調查和了解英語教師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人員等問題的看法,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以期切實提高西安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效果和為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一點參考。
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性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指教師在知識、實踐和態(tài)度上不斷成長的過程(Dale Lange, 1990:250),是“語境——互動變化的機制,包括連續(xù)創(chuàng)新行為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的過程”(Pennington,2000:87)。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就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教師內在專業(y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葉瀾,2001:226)。
“教師個體專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yè)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yè)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yè)內涵,提高專業(yè)水平,從而達到專業(yè)成熟的境界?!保ㄔF仁,2003:50)
Ellis(1985:227)認為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有如下特點:
(1)個人需求,教師對自身能力變化的認識;
(2)自我反思、思辨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對自己的行為提出疑問并做出評估;
(3)進行廣闊的長期的關注,如鼓勵教師成長并探索新觀點,使教師對自己的變化和成長過程負責;
(4)是認識和實踐增長的過程,教師對于EFL教師的準則有清楚的認識或者教師在各種課型教學中運用的實踐技能的認識。
從以上闡述可以得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指培養(yǎng)個人知識、技能以及作為教師的一切特點的任何活動,包括自學反思以及正式的課程學習。
有效教師培訓是指培訓者(含組織者)遵循研修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滿足學員的需求,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培訓效果,從而實現特定(教育教學能力提高等)的培訓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促使學員活用所學到的知識,直到學員習慣地熟練運用,使工作品質及績效不斷地提升。(樸泰秀, 2012:107-108)
在培訓過程中,接受培訓的英語教師參與培訓的整個過程來協調自身與他人的活動,并一起實現既定目標,達到預期效果。無論何種形式的培訓,其目的都是要使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得到促進與成長,提高教育質量。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對象隨機抽取西安不同學校不同年齡不同學歷的在職中小學英語教師。
本次調查研究采用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問卷共有36項內容,包括教師的基本情況、能增進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知識類型、影響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提高英語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方式、英語教師對參加繼續(xù)教育的態(tài)度以及對繼續(xù)教育培訓的形式、培訓方式、培訓存在的問題和對將來培訓的希望等。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有效問卷181份,其中小學25份,初中86份,高中70份。
三、結果和討論
1.基本情況分析
西安中小學英語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30~50歲的教師占比超過63%,教齡主要集中在從教11~30年,這個階段的教師不僅在學校承擔重要的教學任務,而且在家里也承擔著養(yǎng)家糊口的重任。77.9%的英語教師是女性,而女性相對于男性來說也肩負工作和家務的雙重壓力。近一半的教師有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偏少,僅占到19.34%,說明這些教師還有職稱晉升的要求。 80.11%的教師取得本科學歷,只有2.21的教師持有大專學歷。英語教師校內兼職的以班主任居多,處室主任和校級干部較少,兼職班主任的英語教師教育教學任務繁重。
2.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參加培訓的內在因素
(1)英語教師主觀對專業(yè)知識發(fā)展的需求
英語教師對于各種知識類型對專業(yè)水平的增進程度的主觀認識,也反映了英語教師對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和專業(yè)知識的需求。75.14%的教師認為英語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師個人實踐經驗對其專業(yè)水平提升較大,66.85%的人認為英語教學法和技術知識作用較大,而一般科學文化知識只在一定程度上對專業(yè)水平有增進。在訪談中,許多教師表示,作為英語教師,首先要重視專業(yè)學科知識和教學實踐經驗,這兩種知識是其專業(yè)成長的根本,只有具備扎實的英語專業(yè)學科知識,才能談及提高英語教學法等技能技巧。
(2)教師自身對培訓的需求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有不足感,從而會有進修的想法對自己進行充電。從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大多數英語教師覺得自身的知識儲備比較欠缺,而且培訓機會很少,尤其是農村小學和初中英語教師幾乎就沒有培訓機會,而其他學校的英語教師雖然有培訓機會,但培訓機會還是比較少。英語教師普遍反映缺乏培訓的原因主要是他們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家庭壓力大,沒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自己的學習和提高。
(3)參加培訓的動因
46.96%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是為了能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62.98%的教師認為培訓的重要性就體現在更新觀念,實現素質教育,35.36%的人是為了獲得培訓合格證或繼續(xù)教育學分,差不多30%的人是為了晉升專業(yè)職稱需要和教育改革發(fā)展所需。
結合訪談情況不難看到,當前英語教師參加教師培訓很重要的原因是參加培訓可以更新觀念,提升其專業(yè)能力和理論水平,實現素質教育,其次是可以把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相結合。
3.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外在因素
(1)教師工作的環(huán)境
在問到工作環(huán)境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時,54.14%的教師選擇學校管理及學校氛圍, 48.89%選教研組,46.41%選教育部門,37.02%選同事,35.91%選校長??梢钥闯鲇绊懽畲蟮囊蛩厥菍W校管理及學校氛圍,同事和校長影響不大。寬松而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是學校管理者創(chuàng)造的,在教研組內教師之間能夠互相交流,互動是促進其專業(yè)增長的重要因素。(吳一安,2008:29-38 )
在調查中,71.82%的教師認為目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是來自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這也是在訪談中絕大多數英語教師的共識。
在訪談中,許多英語教師表示應試教育影響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使得中小學英語教師無暇顧及自身的專業(yè)培訓。許多英語教師承擔備課、上課、早自習、晚自習、批改作業(yè)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加上班主任的工作使得他們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承擔更多的工作壓力,如果再沒有相關政策和經費的支持,他們參加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就很低。
(2)影響專業(yè)發(fā)展的活動方式
調查認為對專業(yè)影響大的活動方式主要是教學經驗的積累(71.82%),其次是教學反思與教學科研(58.56%),聽專家講座被認為是對專業(yè)水平提高不大的活動方式。訪談中許多英語教師表示專家的講座或者專題離自己的教學實際太遠,不能解決他們教學的實際問題,而這種現象可能和專家們對于實際教學了解較少有關。
4.目前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52.49%的教師認為目前院校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培訓的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44.2%的人認為培訓缺少案例分析, 34.25%的人認為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29.83%的人選擇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一直以來,院校培訓主要是以學歷培訓為主,培訓內容注重專業(yè)知識,內容陳舊落后,而現在的中小學教師不知如何把專業(yè)知識通過恰當的方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領悟和掌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大多數英語教師都在培訓中收獲頗豐,但調查中也發(fā)現院校培訓的內容重復多,缺乏新意,且存在集中培訓“滿堂灌”的形式,致使有些英語教師對培訓失去興趣。
對校本培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回答,39.23%的教師選擇學校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缺少總體規(guī)劃, 38.67%選人員緊、教學任務重、不好安排。訪談中,有些教師認為學校繁忙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得有的校長不愿花時間開展校本培訓,即使開展了校本培訓,但沒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培訓計劃和方案,教師在教學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培訓時間得不到保證,培訓工作的隨意性很大,導致培訓的效果不佳。
5.教師培訓需求情況
(1)培訓類別的需求
在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的需求中,英語教師最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型是能夠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51.93%),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培訓(41.44%),其次是前沿動向、課改理念的培訓(31.49%)和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培訓(23.76%),而不是基本功培訓和掌握教育技術的培訓。這表明英語教師們急需提高教學技能技巧,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他們也非常希望能通過培訓了解英語學科的前沿動向和課改理念,并能在教學中實施,而對于基本功的培訓,相當一部分教師表示自身可以自主學習提高。
(2)培訓形式的需求
教師們希望參加的培訓首選實地考察、觀摩型(55.25%),其次是同行介紹經驗、教學展示、共同探討型(44.75%)和觀看、評析名師課堂實錄型(39.78%), 而網絡培訓與面授培訓相結合,以面授為主型只有7.18%的教師選擇,說明這個的培訓形式不受英語教師歡迎。實地考察、觀摩型的培訓便于教師們了解名師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便于互相交流經驗,其效果大于面授的培訓。
(3) 擔任培訓人員的需求
最希望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擔任培訓人員(60.77%),其次是名師和特級教師(45.3%),而最不希望的是教育行政部門領導(4.42%)。在訪談中,多數英語教師表示希望有豐富經驗的一線英語教師能夠擔任培訓人員,能與同行一起交流經驗;而行政部門的人員甚至高校教師和專家對實際的教學了解不夠,不能針對教學實際來進行培訓設計和課程設計。
(4) 對培訓課程內容的需求
英語教師們未來最希望進修的課程是口語(67.96%),其次是寫作(44.2% )和聽力(41.44%),而對于英語測試、英語文體學、翻譯和計算機應用是教師們不太希望進修的,選這幾項的人不足10%。這表明中小學英語教師們急需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等英語語言技能,而對于學術性強的文體學等課程不感興趣。
四、思考與建議
英語教師培訓的效果與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有著極大的關系。了解英語教師對專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是增強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
“對于教師培訓,要將他們所要獲得的實踐知識、實踐能力、實踐智慧及反思批判能力置于課程的中心,提升教師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決策能力,最終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真正提高?!保顨J芬、劉佳輝,2007:134-136)
1.針對培訓目的,設計有效的培訓內容
有效的培訓內容是英語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動力。在培訓中要開發(fā)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即開發(fā)多類型的培訓課程。培訓的效果最終是通過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出來的,因此培訓的課程必須與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那么培訓者首先就要深入教師的課堂教學現場,了解教師的知識結構與現狀,并以此作為培訓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其次,培訓內容要能符合教師參加培訓的希望和需求。英語教師們參加培訓都是帶著問題來的,都希望能通過培訓解決自己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如果培訓內容不能符合他們的希望和需求,那么他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即使來參加了培訓,培訓效果也不會很好。因此,培訓課程的設計要針對英語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針對教師學習的個體和崗位需求,才能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和學習動機;課程內容要以現有英語教師的教學經驗為基礎,為他們提供發(fā)展專業(yè)能力的有效途徑,提供他們解決課堂實踐中出現和發(fā)現的問題的方法。這樣,培訓就不會只流于形式,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效果,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教師培訓強調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不解決實際的教育教學問題,就談不上教師的有效培訓(張靂,2008:115-117)。
2.有效的培訓者是實現培訓有效的要素之一
有效的教師培訓者首先是培訓理論的研究者,是培訓資源的開發(fā)者,是培訓課程的設計者,是培訓教學的指導者、合作者,是培訓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服務者。
其次,有效教師培訓者需要在具備作為學科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和研究教師職后教育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如教育模式建構理論、成人學習理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論等。
第三,有效教師培訓者至少需要具備需求調研和問題診斷的能力、建構培訓模式的能力、搜集整理資源和開發(fā)課程的能力、組織活動和示范引導的能力、質量分析和研究培訓的能力。
有效的英語教師培訓者要能夠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和培訓需求做出分析和判斷,能夠依據研究培訓需求,制訂培訓實施方案和教學計劃(即設置培訓課程),能夠確定培訓目標和教學要求,設計培訓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
在訪談中,有些英語教師談到有一部分專家學者不了解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講課時只是從理論到理論,缺乏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培訓課上看似有很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但是這些都和教學實際脫節(jié),使得培訓收效甚微。因此,培訓者要時刻關注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和教學實際中要解決的問題。
3.有效的培訓形式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問卷和訪談中多數英語教師都認為師徒結對、研討會、案例討論與分析、觀摩點評等都是很有實效的培訓形式。這是因為大多數英語教師平時只是通過閱讀參考書來吸取知識改進教學,又缺乏系統(tǒng)的現代教育理論知識。他們希望通過一線骨干名師的引領和指導,現場觀摩,目睹課堂教學的實況,課后能夠與專家進行交流對話,以此提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手段和優(yōu)化教學方法。
4.有效的培訓時間
從方便教職工學習的角度分析,有43.8%的教師喜歡自主學習和有組織的校內培訓與學習;從培訓時間角度看,有56.3%的教師喜歡短期集中培訓。因此,培訓機構在組織培訓時,要切實考慮到一線英語教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以滿足教師的需求。不能為了完成任務,搞速成,搞短平快,使參加培訓的英語教師處于高強度的被灌輸中,加之教師沒有時間及時消化和鞏固,造成培訓內容的“半生不熟”,繼而引發(fā)教師的“消化不良癥”。(嚴衛(wèi)林,2007:112-113.)
5.有效的評價機制能增強培訓效果
對中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的評價,并不是按照一定標準對教師打分就完事,評價方式應該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全面性。培訓機構應該要結合教師的具體情況,從多個角度、多方面靈活地考察教師的學習,幫助教師找出問題根源,并幫助其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其進步。
【參考文獻】
[1]Lange, D.L.A Blueprint for a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J.C.Richards and D.Nunan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240-268.
[2] Pennington,M.C.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cus for the Language Practicum.In J.C.Richards and D.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87.
[3]葉瀾, 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6.
[4]袁貴仁.教師專業(yè)化的理論與實踐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3:50.
[5]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樸泰秀.試談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12):107-108.
[7]吳一安.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J].外語研究,2008(3):29-38.
[8]楊欽芬,劉佳輝.論新課程情境下教師培訓模式的轉換[J].成人教育,2007(1):134-136.
[9]張靂.論有效的教師培訓原則 [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 2008(3):115-117.
[10]嚴衛(wèi)林.課改中教師培訓的“五大”頑癥 [J].中國教育學刊,2007(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