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林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醫(yī)院骨科,福建 莆田 351111)
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
黃玉林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醫(yī)院骨科,福建 莆田 351111)
目的 分析探究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間在我院骨科接受踝部骨折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對這80例患者進行分組;參照組40例患者使用常規(guī)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研究組40例患者使用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結果 研究組踝部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結論 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手術具有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治療此類疾病時借鑒應用。
手術治療方式;踝部骨折;臨床療效
臨床治療踝部骨折需要依據患者的具體傷情情況選擇最佳的手術治療方式,否則容易出現術后并發(fā)癥與預后不佳的情況[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比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手術與常規(guī)手術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間在我院骨科接受踝部骨折治療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對這8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別是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均有40例踝部骨折患者。
參照組40例踝部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在33~66歲,平均年齡為(42.13±3.24)歲。其中左側踝部骨折有23例,右側有17例。研究組40例踝部骨折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齡在32~67歲,平均年齡為(42.87± 4.65)歲。其中左側踝部骨折有22例,右側有18例。經確認,兩組踝部骨折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骨折位置等基本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后,P>0.05,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式
1.2.1參照組: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方式。首先,在患者的踝部行長為8~0 cm的手術切口,接著將患者的深層組織進行分離,并剝離出患者的骨膜,對血腫部位進行清理。其次,選擇適合的鋼板與螺釘對踝部骨折位置進行內固定治療。最后,使用石膏對骨折部位進行10周左右的固定治療。
1.2.2研究組:對患者進行腰麻,讓患者選取俯臥位;接著使用C臂X線機,使用床上閉合的手法對患者的踝部骨折位置進行復位。其中外踝骨折、后踝骨折、內踝骨折、下脛腓聯合分離分別行相對應的0.3 cm微創(chuàng)切口,使用長度適宜的克氏針做好內固定措施。完成之后,使用C臂X線機進行正側的透視檢查,觀察到骨折部位均對位以及固定可靠之后可以將導針拔除,并將針眼進行包扎。最后使用U形石膏固定好,在接下來的6周后、8周后、12周后進行功能鍛煉、負重行走、將下脛腓聯合固定釘取出來。
1.3觀察指標。依據骨折功能的評分標準對本次實驗結果進行分級評定:無效表示3~6個月的隨訪時間之內,患者的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低于50分。有效表示在隨訪的時間之內患者的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在50~90分。顯效則表示隨訪時間之內其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超過了90分[2]。
1.4統(tǒng)計學處理:本次實驗研究結束之后,將參與本次研究的80例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相關情況的數據,準確無誤地錄入進SPSS19.0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表示計數資料,其對比方法使用χ2檢驗;其中95%被作為可信區(qū)間,即當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實驗研究的兩種手術治療方式數據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數據比較
踝部骨折是骨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踝部骨折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踝部骨折會給患者在生活上、經濟上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
臨床治療踝部骨折的手術治療方式有很多種,常規(guī)的治療方式是對患者的踝部行切口,進行暴露的手術治療,此種手術治療的方式會對患者造成二次損傷,增加手術治療的時間與患者的心理負擔;另外,手術治療方式還會延長患者的術后康復時間與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治療費用,并且不太適用年齡較大的患者。因此,臨床使用此種手術治療方式時,患者的依從性不高。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發(fā)展,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的手術治療方式使用閉合復位的方式,這樣可以保留血腫之內已有的骨生長因子與血管內皮的細胞生長因子;接著進行手法復位的穿針治療,能夠在不打開血腫部位、骨折端以及不剝離骨膜的情況之下復位骨折部位,避免對踝部骨折部位產生二次傷害,可促進骨折部位快速復合,恢復患者生活質量;恢復踝關節(jié)功能,讓患者盡早投入到社會中。此外,有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腓骨髓內安放克氏針是一種彈性的內固定,能夠有效保證骨折一端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有輕微的震動,這有助于刺激骨折的愈合。
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手術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較常規(guī)手術也要少,尤其是在減少術后感染的并發(fā)癥上表現出明顯的優(yōu)勢[3]。這是得益于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手術方式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
本次研究中,分析比較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手術與常規(guī)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踝部骨折的手術方式有很多,其中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手術具有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治療此類疾病時借鑒應用。
[1]沈超,付備剛,傅躍龍,等.不穩(wěn)定性踝部骨折的手術治療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9):796-799.
[2]唐志良,郭建利.不同手術治療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4):1-2.
[3]謝杰,黃彰,殷浩,等.關節(jié)鏡輔助治療踝部骨折[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67-69.
R683.42
B
1671-8194(2015)27-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