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旅游中的情感研究綜述

      2015-11-05 01:04:12劉丹萍金程
      旅游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情感管理旅游體驗情感

      劉丹萍++金程

      摘要:人在,情感即在。以20世紀80年代為界,情感研究由先前的哲學和心理學占主導逐漸轉變?yōu)樯鐣W、經(jīng)濟學、管理學等眾多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近十余年來,國際旅游學界的學者也開始對旅游現(xiàn)象中的情感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國內此領域則少有人關注。本文認為,游客情感當是旅游背景下情感研究的核心任務之一。鑒于此,本文從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游客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游客情感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其他4個方面對國外文獻進行梳理;并從管理學、消費者行為學、旅游體驗以及其他4個視角總結與評析國內學者有關游客情感的研究工作。研究發(fā)現(xiàn),拓展研究主題、豐富研究方法、綜合援引各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是國內外旅游學界情感研究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情感; 游客情感; 情感的動態(tài)性; 情感管理; 旅游體驗

      0引言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作為人的一種存在方式,情感始終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并在個人與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就旅游而言,旅游者常常會接觸到各類新鮮事物,隨著旅游刺激物的不斷變化,旅游者的心理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并可能產(chǎn)生愉悅、興奮、悲傷、憤怒、后悔等正面或負面情感,這些情感不僅構成了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經(jīng)歷,同時也對他們的旅游動機、滿意度、行為意圖和人際互動等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在學術界,情感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之前,由于西方理性主義哲學思想的束縛與情感的難以把握,傳統(tǒng)意義上的情感研究大多散落于哲學與心理學等學科中。哲學主要從宏觀抽象的層面上對理性與情感的關系進行探討,心理學則主要從個體生理心理層面探究情感的形成機制以及情感的內涵、性質與功能等基本問題。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社會情感問題的增多以及相關學科條件的成熟,尤其是現(xiàn)象學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語言學、人類學甚至是經(jīng)濟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建筑學等學科中都先后出現(xiàn)了情感研究之熱潮,情感成為一個備受多學科關注的全新研究領域或研究視角。重要的是,這些關于情感的新興研究工作開始從社會現(xiàn)實的角度分析情感,并試圖突破先前理性主義的思想堡壘。其中,社會學的貢獻尤為突出,它一方面向我們揭示情感背后的社會現(xiàn)實,另一方面也關注情感對社會的積極與消極作用。

      在管理學中,以威廉·大內(William Ouchi)于1981年提出“Z理論”為標志,管理學之情感研究同樣出現(xiàn)于上世紀80年代。目前有關研究可以歸納為情感消費、消費情感、情感營銷、情感勞動和情感管理這5個方面。作為管理學的一支,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可以說是伴隨著管理學情感研究的發(fā)展而起步的,并在近十余年里取得初步成果。遺憾的是,與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相比,國際學界旅游領域中的相關研究還不成熟,缺乏對情感的全面認識與深入把握,這一點在國內工作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在旅游現(xiàn)實中情感問題的重要性、各學科情感研究的積極性以及旅游學界情感研究的不成熟性這3重背景下,我們認為,對國內外旅游領域中的情感研究進行梳理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一方面,它能夠深化對旅游者的認識,為旅游企業(yè)和旅游目的地的營銷策劃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對游客自身旅游質量的提升有所助益。鑒于此,我們首先將1999年作為時間界限,選擇SSCI、SAGE 、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重要數(shù)據(jù)庫,先后輸入emotion、tourist emotion等關鍵詞對國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檢索,然后對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中的重點論文以“滾雪球”之方式查找到其他相關論文,最終納入綜述的英文論文是21篇。國內相關研究成果,則主要以CNKI數(shù)據(jù)庫為主,通過輸入“情感”“旅游情感”“情感管理”“旅游體驗”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最終獲得中文論文50余篇納入綜述范圍。

      1國外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

      心理學、社會學等研究者認為,不同劃分依據(jù)下,人類情感可以分為多種不同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從情感的性質出發(fā)將其分為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這兩大類。概括地看,國外旅游學界的現(xiàn)有研究涉及的積極情感主要有快樂、興趣(interested)和愛(love)等,其中,表達“快樂”含義的英文詞匯有多種,包括delight、joyful、pleasure、amused等;消極情感主要有恐懼(fear)、憤怒(angry)、厭惡(disgust)、悲傷(sadness)和后悔(regret)等。旅游作為一種追求愉悅的活動,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情感多表現(xiàn)為積極方面,這也是現(xiàn)有研究所重點關注的。不過,旅游環(huán)境的多變性與不確定性,又會使旅游者面臨各種突發(fā)情況,因而他們的消極情感也會隨時出現(xiàn),例如恐懼、悲傷、厭惡、憤怒等。同時,當旅游現(xiàn)實與最初的期望不符時,游客還會有失望、后悔等情感。

      下面將從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游客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游客情感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其他四方面對國外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進行介紹。

      1.1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

      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可大致分為個人因素與外部環(huán)境兩大類。個人因素可以是認知評價、身體狀況、個性、習慣、性別、年齡、職業(yè)、客源地等。外部環(huán)境既可以是自然環(huán)境、微觀水平的人際互動、中觀水平的社團與范疇單元根據(jù)社會學者特納(Turner)的說法,中觀水平的社團包括組織、社區(qū)和群體這3種基本類型,范疇單元包括性別、年齡、種族、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社會區(qū)分。,也可以是宏觀水平的體制領域、分層系統(tǒng)、國家以及國家系統(tǒng)等。

      有學者從社會情境(contexts)角度對游客情感的產(chǎn)生進行分析。例如,Mitas等(2012)運用民族志的方法對45歲以上成熟成年游客的社會關系與積極情感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幽默帶來的娛樂、友誼帶來的溫暖、對活動的興趣以及對逝去事物的令人敬畏的反應(sublime reactions to loss)這4個過程將社會情境與積極情感聯(lián)系了起來。這些社會情境塑造了參與人員的積極情感,而積極情感反過來對他們社區(qū)感的建立以及重游意愿具有重要作用(Mitas,et al.,2012)。

      也有學者依據(jù)心理學的認知評價理論(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CAT)對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簡略地說,所謂認知評價理論,其核心就是將情感視為個人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或評價的結果,同時,人的情感會受到其對某情境或事件的認知與評價的影響。在CAT理論分析框架下,不同學者選擇不同的評價維度去研究游客情感。例如,Ma等(2013)選擇了“高興”(delight)這一特定情感,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游客在主題公園中“高興”的前因變量進行實證分析后指出,高興并非只是由驚奇(surprise)引發(fā)的,而是由目標一致(goal congruence)、新穎(novelty)、目標重要(goal importance)、目標興趣(goal interest)、目標實現(xiàn)(goal realization)等評價性因素構成的多路徑產(chǎn)生的,其中目標一致指的是評價某一情境是否有利于目標的完成(Ma,et al.,2013)。Hosany(2012)則選取了快樂(joy)、愛和驚奇這3種情感對引起旅游者這些情感的評價性因素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愉快(pleasantness)、目標一致、內部自我相容(selfcompatibility)是這些情感的主要決定因素。其中,內部自我相容是指評價某一事件是否符合個人的規(guī)范與道德標準,包括外部標準和內部標準。外部標準是指個人標準符合某一社會群體感知的外部規(guī)范或要求;內部標準則指的是個人自身內部的標準(Hosany,2012)。在Carnicelli等(2010)看來,恐懼是探險旅游活動中的一項基本情感,因此他們對旅游者在3次探險活動(跳傘、白浪漂流和攀巖)前后的恐懼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整個探險活動過程中,參與者想象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當人們的想象比較糟糕時,恐懼的情感就會被喚醒。例如,活動開始前,旅游者想象降落傘不能打開、可能翻船等情況時,未知的、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喚起了旅游者的恐懼;活動結束后,旅游者認識到自己在遇到激流、丟失安全帽、從船上掉下等情況下產(chǎn)生了強烈的恐懼情感。最后,作者得出結論,游客的恐懼并不只與活動本身有關,還與旅游者想象的認知方面有關(Carnicelli,et al.,2010)。

      經(jīng)上述分析發(fā)現(xiàn),國外學者對該主題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個人認知評價對某種特定情感或總體性情感的影響,且多借鑒心理學知識,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對影響游客情感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研究,則多借鑒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知識,探討旅游過程中的微觀人際互動,且運用質化研究方法。

      1.2游客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

      動態(tài)性是情感的一個重要特征,尤其是游客情感。作為一項短暫、動態(tài)的活動,旅游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改變,使人們暫時擺脫單調的日常生活,并隨時可能接觸到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陌生的社會關系、陌生的生活方式等新鮮事物。重要的是,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會不斷地進行時空轉移,因而產(chǎn)生愉悅、興奮、驚奇、疑惑、憂愁、恐懼、憤怒等多種情感,且這些情感會隨著旅游的動態(tài)過程而呈現(xiàn)出多樣化和易變性的特點。針對情感的動態(tài)性,本文擇取了3個典型案例進行介紹。

      案例一。Lin等(2014)運用調查問卷和日記(diary)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階段度假旅游者的具體情感如何發(fā)生變化以及情感與個性(personality)的相互作用。其中,調查問卷用于度假開始之前,測量內容包含人口統(tǒng)計變量題項、修訂的分化情感量表(the modified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mDES量表)和10項人格量表(the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TIPI量表)三部分。mDES量表是由9項積極情感、8項消極情感和2項中性情感構成的五點式里克特量表。TIPI量表是由10個反映人格特征的陳述句構成的語義差異量表。就日記方法而言,它有非結構化、半結構化和結構化3種類型,用于活動過程中,要求調研對象每天進行填寫。本案例中的日記包含mDES量表和一個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要求被調查者隨意寫下當天發(fā)生的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如此,采用半結構化形式的日記方法可同時收集量化與質性資料。研究者經(jīng)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度假旅游者的情感多表現(xiàn)為積極方面,其中,愉悅(amused)、興趣、快樂、愛和自豪(proud)這5種情感隨著度假階段的不同而變化明顯,愉悅、快樂、愛和自豪這4種情感的強度在度假的第二階段達到頂峰,而在最后的第五階段跌到谷底,這些情感的強度隨時間的發(fā)展呈倒U型曲線;同時還發(fā)現(xiàn),度假者情感的變化受到其個性的影響,個性決定了度假者恐懼和悲傷的基線水平(baseline level),并對度假過程中的厭惡情感起到調節(jié)作用。

      案例二。Coghlan 和Pearce(2010)同樣采用日記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對志愿者旅游(volunteer tourism)的旅游體驗、情感和滿意度進行研究。與案例一有所不同,案例二中情感測量參考的是修訂的情感環(huán)狀模型(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circumplex model),并根據(jù)志愿者旅游的特點最終確定了由18個情感形容詞構成的環(huán)狀模型。日記方法要求被調查者每天在情感環(huán)狀模型上選出他們當天體驗到的情感及其強度水平(低、中、高)。研究發(fā)現(xiàn),旅游者的情感隨時間變化出現(xiàn)了3個不同的階段:前3天是積極的(positivity),第4至8天是煩惱的(annoyance),最后2天是可接受的(receptivity),作者認為,這一現(xiàn)象與旅游者的日?;顒蛹捌鋫€人特征有關。同時,研究者進一步指出,旅游者滿意度并不總是隨情感的變化而變化,并且滿意度與旅游前的期望和動機呈弱相關(Coghlan,Pearce,2010)。

      案例三:Falconer(2013)運用半結構化訪談、焦點小組、參與觀察和感官日記(sensual diaries)等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研究了女性背包客在美食旅游(food tourism)中對食物的動態(tài)身體體驗和情感體驗。其中,感官日記的方法要求調查對象每天記錄并描述他們的即時感官環(huán)境、身體體驗以及情感。研究發(fā)現(xiàn),背包客可以通過對食品與飲品的多種感官體驗來塑造他們的地方感,例如,味道和氣味中的思鄉(xiāng)、異國情調和家的感覺中的浪漫主義想象,或者地方性食物與全球性食物(local and global foods)的比較等。此外,如果旅游者沒有達到期望的狀態(tài),他們就會出現(xiàn)高度沖突的情感,從興奮和高興變?yōu)槭?、內疚、羞愧、生氣、沮喪、思鄉(xiāng)、厭惡以及最后的緩和,這也就是情感的階段性變化(Falconer,2013)。

      從以上案例分析發(fā)現(xiàn),在研究內容上,國外學者關于游客情感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往往伴隨著游客情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該主題的研究較為豐富,既有量化的,也有質性的。值得注意的是,這3個案例均采用了“日記”這種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實際上,無論對研究人員還是參與人員來說,日記方法都是一種挑戰(zhàn),它既要求調研對象有較強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又要求研究人員有巨大的勇氣和毅力,還有可能使研究者面臨缺乏參與人員以及退出率較高等問題。但是,另一方面,日記方法收集的資料是依時間順序排列的,它們能夠較好的揭示事件的實時進展,并避免回溯式調研的滯后性和某種程度的不準確性等弊端(卡拉·威利格,2013)。因此,日記方法所獲取的信息具有重要價值,是其他方式所難以得到的,值得研究者不斷嘗試,尤其是對游客旅游過程中情感動態(tài)性變化的研究。

      1.3游客情感產(chǎn)生的影響

      游客情感產(chǎn)生的影響這一主題在旅游領域的情感研究中最為成熟,研究成果也頗為豐富,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游客情感對滿意度和行為意圖等的作用方面。

      游客情感對滿意度的影響研究往往伴隨有行為意圖和認知等相關變量。例如,Bignê和Andreu(2004)對情感與滿意度和行為意圖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表明,情感和滿意度、間接的行為意圖(忠誠、愿意支付更多)有關,和直接的行為意圖(強化服務體驗,即第二天或季度過后再來消費)無關。Yüksel等(2007)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究購物風險感知對游客情感、滿意度、忠誠意圖的影響,結果顯示,風險感知與滿意度和忠誠意圖呈反相關,其中情感是中介變量。Faullant等(2011)通過對登山體驗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快樂直接影響滿意度,而恐懼對滿意度的影響則通過認知產(chǎn)生作用。

      在游客情感對其行為意圖的影響方面,White(2005)指出,情感是影響旅游者行為的重要因素。Morris等(2002)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人們對廣告的認知(cognitive)態(tài)度、情感(affective)態(tài)度和意動(conative)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情感與認知相互依存,但是在對個人意動態(tài)度的解釋上,情感解釋總方差的百分比大于認知,也就是說,情感對個人意動態(tài)度的解釋力比認知更強。Yüksel(2007)對購物環(huán)境、游客情感、購物價值(shopping value)和旅游者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購物環(huán)境影響游客情感與購物價值,繼而影響旅游者的購物樂趣、與銷售人員交談、重游意愿以及消費更多等行為。Malone等(2014)運用解釋現(xiàn)象學的分析方法(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approach,IPA)對享樂主義(hedonism)在倫理旅游(ethical tourism)中的角色進行研究,指出,享樂主義情感在激勵(motivating)、合理化(rationalizing)并強化旅游者的倫理選擇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Zeelenberg等(2004)和Snchez等(2011)反其道而行之,主要對顧客的消極情感進行研究,研究表明,失望、憤怒和后悔直接影響顧客的行為反應,如抱怨、不購買、口頭傳播、轉移商家等。

      該主題的研究主要從消費者行為視角出發(fā),多采用量化的實證研究路徑,但也不乏一些質化的研究方法。此外,在研究內容上,學者主要關注游客情感對旅游者自身產(chǎn)生的影響,例如滿意度、忠誠和行為意圖等,較少關注游客情感對物理環(huán)境、微觀人際互動、中觀社團單元乃至宏觀社會文化等外部環(huán)境的作用。

      1.4其他方面

      除上述三大研究主題外,國外學者關于旅游活動中的情感研究較為分散且多樣化。從情感主體來看,有導游、酒店員工、旅游地東道主以及研究者自身等。例如,Houge和Kerr(2013)通過自傳式民族志(autoethnography)搜集數(shù)據(jù),從心理學的視角對導游人員在探險旅游中的壓力與情感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不熟悉的文化環(huán)境中,導游會更有壓力感,而他們與雇主(employer,即雇用導游的人,包括游客等)的相互作用中常常需要付出高水平的情感勞動,并由此產(chǎn)生緊張、憤怒、挫敗、矛盾等情感。由于酒店員工的自我情感評價能力對其業(yè)內和業(yè)外的服務行為都會有重要影響,Tsai (2009)研究指出,國際酒店員工的情感管理能力應該得到企業(yè)管理者及員工本人的重視。Tucker(2009)從地理學視角出發(fā),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到土耳其旅游的游客與東道主之間的情感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耳其婦女的尷尬與不安以及游客的羞愧(shame)其實反映出東道主與游客之間的一種后殖民主義(postcolonial)關系,羞愧使人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某種不合規(guī)范性,并因而有可能打破原有的話語權力關系,使之變得更加公平。此外,作者的羞愧情感也使得作者對自己在旅游研究領域中的權威性角色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則有利于緩解旅游研究中固有的殖民關系(Tucker,2009)。

      從研究視角來看,有學者從管理學視角進行研究。例如,Sofiyabadi等(2012)指出,對旅游者的顧客關系管理要考慮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一重要因素,作者將情緒智慧歸納為4種主要技能:自我意識與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移情能力(empathy)以及社交技能(social skills)。也有學者從體驗的視角進行研究,例如Kim(2012)在對電影旅游體驗的研究中指出,影響觀眾電影旅游體驗的主要因素是他們在情感和行為上的涉入,而不是認知。

      總體而言,國外有關學者既對旅游活動中不同主體的情感進行研究,也對各種不同的情感問題進行研究,并注重采用多學科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2國內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

      國內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集中于管理學、消費者行為學以及旅游體驗等方面。

      2.1管理學相關研究

      管理學視角下,國內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聚焦于情感管理、情感營銷與情感勞動等方面。此類研究多停留于描述層面,如情感管理的必要性、意義、策略等方面。這里僅對這一研究主題下運用量化方法的幾篇代表性論文進行介紹。

      關于“情感勞動”的研究,焦莎莎(2010)對酒店員工感知到的組織公平性、員工的情感性勞動及顧客感知到的服務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論表明:組織公平性對員工的情感性勞動有正向影響;情感性勞動對顧客感知的服務質量產(chǎn)生影響。關于“情感管理”的研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課題組(2010)對旅游企業(yè)情感管理、工作滿意度、離職意向以及總體情感指數(shù)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情感管理對員工工作滿意度和員工總體情感指數(shù)均有較強的正向預測作用,“尊重”(respect)的情感對員工離職意向有顯著的負向預測,“理解”(understanding)與“關心”(care)對員工離職意向的負向預測作用不強。在對“消費情感”的研究中,粟路軍與黃福才(2011a)以“認知-情感-行為”理論為基礎,對服務公平性、消費情感與旅游者忠誠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論表明,服務公平性通過消費情感與旅游者滿意度兩個中介變量對旅游者忠誠產(chǎn)生影響;旅游者滿意度對旅游者忠誠有直接影響;正面消費情感對旅游者滿意度、口碑宣傳具有顯著直接正向影響。同一作者的另外一項研究表明,服務質量通過消費情感的中介作用對顧客忠誠產(chǎn)生影響(粟路軍,黃福才,2011b)。與之相似,蔣中平(2013)也運用“認知-情感-行為”理論對服務質量、消費情感與游客滿意度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得到結論是,服務質量和消費情感都是游客滿意度的重要決定因素,即認知和情感對游客滿意度具有重要作用;游客期望并不直接影響游客滿意度。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學者管理學視角下的情感研究多是遵循典型的實證主義路徑,研究思路基本上是先建構理論模型,通過調查問卷等方法得到一手數(shù)據(jù),進而借用SPSS軟件等工具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最后再對理論模型進行修正。其實,這些數(shù)量并不算多的定量研究也可歸類到消費者行為研究,只是本文從管理學之情感管理、情感營銷、情感勞動等概念出發(fā)才將其暫時歸入到管理學研究主題中。

      2.2消費者行為學相關研究

      消費者行為學視角下,國內相關學者主要對情感與目的地形象、滿意度、感知服務質量、顧客忠誠、行為意圖等的關系進行研究。

      首先,關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相關研究,國內同行主要認為,目的地形象應該同時包含認知與情感兩個維度。例如,王純陽與屈海林(2013)以大陸居民赴香港旅游者為研究對象,對旅游動機、目的地形象與旅游者期望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認為,目的地形象包含認知形象與情感形象兩方面。劉力(2013)通過分析影視劇對潛在游客旅游意向的影響機制,同樣證明了目的地形象包含認知與情感兩個維度,且影視劇對潛在游客旅游意向的影響被目的地形象完全中介。

      其次,有關旅游滿意度的研究,國內學者則主要聚焦在“情感”與“滿意度”的關系上。實際上,兩者的關系并不明朗,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對情感與滿意關系的主張大抵可歸為兩類。一種觀點認為,顧客滿意包含認知與情感兩種成分,情感是影響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例如羅盛鋒等(2011)通過研究情感因素對游客體驗與滿意度的影響,證明游客的“滿意”是認知與情感兩條路徑綜合影響的結果。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滿意本身就是一種情感,例如賈躍千(2009)在對游客景區(qū)體驗的構成因素進行研究時將滿意視為情感的一種,找到了游客體驗后情感的4個維度,即滿意、驚喜、快樂愉悅、負態(tài)情感等。

      至于情感與感知服務質量、顧客忠誠以及行為意圖等關系的研究,前文管理學視角的相關研究已經(jīng)有過闡述??傮w而言,與國外學者關于游客情感的影響研究相似,國內消費者行為學視角的研究也是旅游學界情感研究成果相對豐富的一部分。國內外研究態(tài)勢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目前,國外學者對該主題的研究熱度正在淡化,研究興趣更多地轉向游客情感的產(chǎn)生及其動態(tài)過程,而國內學者依舊將情感的影響作為研究的重要出發(fā)點。

      2.3旅游體驗相關研究

      自1999年謝彥君《基礎旅游學》首次將旅游體驗納入旅游研究領域并在其《旅游體驗研究:一種現(xiàn)象學的視角》中對旅游體驗進行深入探討以來,國內學界對旅游體驗的研究已經(jīng)很多了,但是對旅游情感體驗、旅游情感的研究卻并不常見,而且這三者常常混淆使用。其中,對旅游情感的研究散見于旅游心理學的相關論著中,對旅游情感體驗的研究則往往作為旅游體驗研究中的一部分來體現(xiàn),例如謝彥君(2006)在對旅游體驗的研究中時常提到情感,還提出了表達旅游體驗的兩極情感模型:快樂-痛苦。雖然這些隱含或明顯涉及情感的體驗研究不同于專門的情感研究,但它們?yōu)槁糜沃星楦醒芯康某鰣龅於酥匾乃枷牖A。

      那么,“旅游體驗”“旅游情感”與“旅游情感體驗”這3個概念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就“體驗”和“情感體驗”的聯(lián)系來說,根據(jù)施密特(Schmitt)的說法,體驗分為5種類型,它們是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和關聯(lián)體驗。換言之,體驗包含了情感體驗。從搜集到的文獻看,目前國內只有鄒本濤(2011)對“旅游情感”(tourism emotion)與“旅游情感體驗”(tourist emotional experience)進行了區(qū)分。在他看來,旅游情感作為名詞,是人們關于旅游的情緒與感情的總和;旅游情感體驗作為動詞,是旅游者對旅游情感的認識與反應過程。前者的主體,既包括旅游者,也包括旅游從業(yè)人員、旅游地居民和其他社會成員,是多重的,其客體是旅游及其要素;后者的主體僅指旅游者,是單一的,其客體是旅游情感。

      其實說到底,這3個概念的區(qū)別,關鍵在于“情感”與“體驗”這兩個基本概念的含義。在此做3點說明。

      第一,情感與體驗緊密相連。首先,就體驗而言,心理學界通常把情感在意識層面上的感受稱為體驗(孟昭蘭,2005),大多社會學家也同樣把體驗定義為對情感狀態(tài)的有意識覺察(喬納森,簡,2007)。由此看來,體驗主要就是指情感體驗,是情感達到意識水平的體驗。它既包括由情感引起的認知、情感、意志等過程,同時又必然包含情感所具有的特定色調。情感怎么來理解呢?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內心體驗是它的多種構成成分中的核心要素,體驗所具有的特定色調是情感之所以與認知不同的關鍵。因此可以說,情感雖然作為名詞,但它離不開體驗的動態(tài)過程,而體驗亦不能不涉及情感。

      第二,從情感與體驗的區(qū)別來看,首先,體驗既包含認知也包含情感,并且體驗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關注的是情感的內在感受。其次,國內現(xiàn)有研究多屬于對體驗或情感體驗的研究,而不是情感(喬納森,簡,2007),即使這些研究以情感為名。例如,謝彥君(2006)研究旅游體驗的兩極情感模型以及鄒本濤(2010)研究旅游情感體驗時都以體驗為出發(fā)點,研究的是達到意識水平的情感體驗;婁世娣(2006)在旅游心理學專著中也未曾涉及對意識水平下情感的解說,并將快樂、滿意、愛、憤怒、哀怨、憎恨等說成是體驗。這些研究其實將情感與體驗相混淆,并沒有認識到情感既可以發(fā)生在意識水平上,也可以發(fā)生在意識水平下。對于意識水平之下的情感,人們常常不能有意識地確認并產(chǎn)生特定的情感體驗,換句話說,處于意識水平下的情感并不構成體驗,而更需要研究人員進行挖掘與抽取。情感的面部表情、肢體表情和言語表情等外部表現(xiàn)則是探測意識水平下的情感的重要途徑。

      第三,從研究視角看,體驗研究更側重于旅游體驗的基礎理論和基于體驗的企業(yè)管理、產(chǎn)品設計以及營銷策劃。情感研究則注重從社會角度出發(fā),研究特定群體的情感如何在社會情境中產(chǎn)生以及它在社會中又起到怎樣的作用??梢哉f,情感研究溝通了微觀與宏觀、主體與客體、情感與理性,這些都是體驗研究所缺乏或者不能給予人們的啟發(fā)。

      在研究實踐中,我們更傾向使用“游客情感”(tourist emotion)這一概念,而不是“旅游情感”之概念。在這一概念中,情感的主體是旅游者,情感的客體是旅游活動的全部要素。我們以為,作為概念,“游客情感”應該同時包含靜態(tài)情感狀態(tài)和動態(tài)情感體驗過程兩個方面。

      2.4其他相關研究

      國內旅游學界的相關研究還涉及旅游者的特定情感、旅游紀念品的情感體驗設計等主題,主要以設計學等相關學科背景的學者為主,本文不再展開。

      對旅游者具體情感的研究,主要有懷舊、后悔等。懷舊是較早受到學者們關注的一種社會性情感。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與旅游動機有關的研究和對旅游中懷舊類型及影響因素的研究(薛婧,2012)。旅游后悔的研究,主要有影響因素研究(白凱,孫天宇,2008)和后續(xù)行為意向研究(劉紅霞,宋保平,2010;白凱,2009)。這類研究以綜合闡述為主,有些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視角則表現(xiàn)出多學科的態(tài)勢,如管理學、消費者行為學、社會學、心理學等。

      總體而言,與國外同行的研究問題與研究內容相比,除對懷舊、后悔等特定情感的研究外,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可以說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情感研究。學者們多是從其他視角出發(fā),將情感作為研究中的變量之一來探討情感與其他變量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對旅游過程中特定情感的產(chǎn)生、變化及其作用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更很少提及旅游背景下情感的多樣性、復雜性、動態(tài)性等特征,因此也就缺乏對旅游背景下情感的全面認識。

      3研究述評

      經(jīng)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國際旅游學界的情感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相關理論體系尚未完善,實踐運用也較為缺乏,

      國內對該領域的研究

      則基本處于起步階段。

      從研究主題來看,國外學者已經(jīng)由消費者行為學視角的籠統(tǒng)情感研究逐漸轉向綜合視角的具體情感研究,而國內相關研究還基本限于管理學和消費者行為學的視角,忽略了情感內涵的廣泛性。與國內研究相比,國外學者在游客情感的影響因素和游客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等主題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為國內學者理解游客情感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除情感對滿意度、后續(xù)行為意圖、目的地形象等的影響外,國內外學者對游客情感的影響研究都還較缺乏,例如,游客情感對其旅游動機、活動效率和身體健康等的影響,對自然環(huán)境、微觀人際互動、中觀社團單元乃至宏觀社會文化環(huán)境等的作用等。

      從研究方法來看,無論是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還是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國外研究都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既有量化研究,也有質性研究,而國內的相關研究方法則較單一,主要采用綜合闡述和量化的實證主義路徑,鮮有質化研究成果。其中,對情感的量化研究多借鑒心理學中的情感形容詞表檢核法,即通過一組情感形容詞構成的量表對情感進行測量。由于情感具有動態(tài)性特征,且問卷測量這種自陳報告法適用于了解被試在近一段時間內較穩(wěn)定的情感狀態(tài),因此,這種單純的問卷調查在情感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認為,對于情感研究,應該針對特定的問題選用適合的研究方法,并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

      從理論知識來看,國外相關研究綜合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而國內相關研究的學科基礎則集中于管理學與消費者行為學中,有關情感的理論進展略顯不足。本文認為,鑒于情感研究具有綜合性與跨學科性特征,游客情感研究必然需要廣泛地從其他較成熟學科的研究中加以借鑒,進而根據(jù)旅游研究的特點,構建自身的研究特色與框架體系,這也是學科融合趨勢下應持的態(tài)度。要特別強調的是,在研究旅游活動中的情感問題時,應該重視對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例如“旅游體驗”“旅游情感”與“游客情感”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旅游體驗是達到意識水平的體驗,旅游情感不僅可以產(chǎn)生于意識水平上,而且可以產(chǎn)生于意識水平下,同時,旅游情感體驗構成了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情感的主體,既包括旅游者也包括旅游活動中的其他成員,游客情感的主體則專指旅游者。

      總之,作為一個傳統(tǒng)又全新的研究領域,情感論題拓展了旅游研究視野,豐富了旅游研究思路,值得嚴肅審視并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白凱.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續(xù)行為表現(xiàn)研究[J].旅游學刊,2009(2):3640.

      [2]白凱,孫天宇.旅游后悔心理形成的因素探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12):109111.

      [3]“旅游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課題組.旅游企業(yè)情感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離職意向、總體情感指數(shù)的關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5157.

      [4]賈躍千.游客景區(qū)體驗的構成因素及其內在作用機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5]蔣中平.服務質量、消費情感對旅游景區(qū)游客滿意度的影響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3.

      [6]焦莎莎.酒店組織公平性、員工情感性勞動與服務質量關聯(lián)性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

      [7]卡拉·威利格.心理學質性研究導論(第2版)[M].郭本禹,王申連,趙玉晶,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35.

      [8]劉紅霞,宋保平.旅游購物后悔心理影響因素及后續(xù)行為意向研究[J].旅游論壇,2010(3):274278.

      [9]劉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與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視旅游視角的綜合研究[J].旅游學刊,2013(9):6172.

      [10]婁世娣.旅游心理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54.

      [11]羅盛鋒,黃燕玲,程道品.情感因素對游客體驗與滿意度的影響研究:以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為例[J].旅游學刊,2011(1):5158.

      [12]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58.

      [13]喬納森·特納,簡·斯戴茲.情感社會學[M].孫俊才,文軍,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5.

      [14]粟路軍,黃福才.服務公平性、消費情感與旅游者忠誠關系:以鄉(xiāng)村旅游者為例[J].地理研究,2011a(3):463476.

      [15]粟路軍,黃福才.服務質量對顧客忠誠的影響機制研究:顧客消費情感的中介作用[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b(1):713.

      [16]王純陽,屈海林.旅游動機、目的地形象與旅游者期望[J].旅游學刊,2013(6):2637.

      [17]謝彥君.旅游體驗的兩極情感模型:快樂-痛苦[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6(5):8892.

      [18]薛婧.旅游懷舊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19]鄒本濤.旅游情感新論[A]∥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會議論文集[C].2011:225233.

      [20]鄒本濤.旅游情感體驗的內容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9):2127.

      [21]Bignê J E,Andreu L(2004).Emotions in segmentation:An empirical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1(3),682696.

      [22]Carnicelli F S,Schwartz G M,Tahara A K(2010).Fear and adventure tourism in Brazil[J].Tourism Management,31(6),953956.

      [23]Coghlan A,Pearce P(2010).Tracking affective components of satisfaction[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10(1),4258.

      [24]Falconer E(2013).Transformations of the backpacking food tourist:Emotions and conflicts[J].Tourist Studies,13(1),2135.

      [25]Faullant R,Matzler K,Mooradian T A(2011).Personality,basic emotions,and satisfaction:Primary emotions in the mountaineering experience[J].Tourism Management,32(6),14231430.

      [26]Hosany S(2012).Appraisal determinants of tourist emotional respons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51(3),303314.

      [27]Houge M S,Kerr J H(2013).Stress and emotions at work:An adventure tourism guides experiences[J].Tourism Management,36,314.

      [28]Kim S(2012).Audience involvement and film tourism experiences:Emotional places,emotional experiences[J].Tourism Management,33(2),387396.

      [29]Lin Y Q,Kerstetter D,Nawijn J,Mitas O(2014).Changes in emo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personality in a vacation context[J].Tourism Management,40,416424.

      [30]Ma J,Gao J,Scott N,Peiyi D(2013).Customer delight from theme park experiences:The antecedents of delight based on 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42,359381.

      [31]Malone S,McCabe S,Smith A P(2014).The role of hedonism in ethical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44,241254.

      [32]Mitas O,Yarnal C,Chick G(2012).Jokes build community:Mature tourists positive emo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9(4),18841905.

      [33]Morris J D,Woo C,Geason J A,Jooyoung K(2002).The power of affect:Predicting intention[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42(3),717.

      [34]Snchez G I,Currs P R(2011).Effects of dissatisfaction in tourist services:The role of anger and regret[J].Tourism Management,32(6),13971406.

      [35]Sofiyabadi J,Karimi A,Nasab S N(2012).Emotional intelligence:A critical factor to success in touris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5(8),199208.

      [36]Tsai C W(2009).The important effect of employees emotion management ability on his/her service behavior i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9(10),14371449.

      [37]Tucker H(2009).Recognizing emotion and its postcolonial potentialities:Discomfort and shame in a tourism encounter in Turkey[J].Tourism Geographies,11(4),444461.

      [38]White C J(2005).Culture,emotion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research and practice[J].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8(6),10531.

      [39]Yüksel A(2007).Tourist shopping habitat:Effects on emotions,shopping value and behaviors[J].Tourism Management,28(1),5869.

      [40]Yüksel A,Yüksel F(2007).Shopping risk perceptions:Effects on touristsemotions,satisfaction and expressed loyalty inten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8(3),703713.

      [41]Zeelenberg M,Pieters R(2004).Beyond valence in customer dissatisfaction:A review and new findings on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regret and disappointment in failed servic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57(4),445455.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Emotions in Tourism

      LIU Danping, JIN Cheng

      猜你喜歡
      情感管理旅游體驗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成都媽媽農莊游客參與現(xiàn)狀與優(yōu)化對策研究
      感知與意向性
      旅游學刊(2016年12期)2017-01-12 18:07:25
      談談情感管理在中職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42:18
      淺談班級管理中的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2:16
      智慧旅游背景下陜西省提升旅游體驗途徑探討
      科技視界(2016年23期)2016-11-04 23:01:31
      青海省| 舟山市| 武威市| 双城市| 商都县| 西安市| 涪陵区| 赫章县| 那坡县| 金阳县| 贵德县| 焦作市| 漳平市| 怀宁县| 清徐县| 邯郸县| 称多县| 湘乡市| 台州市| 曲阜市| 赤城县| 蚌埠市| 长垣县| 台东市| 孝感市| 广灵县| 进贤县| 桂平市| 高邑县| 清流县| 株洲市| 陆丰市| 阿克苏市| 锡林郭勒盟| 合江县| 涟源市| 汤阴县| 巴林右旗| 江孜县| 阳朔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