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秋蓮
摘要:在管理中實施人本化、民主化的管理,重視“情感投資”,以情感人,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積極、進取、和諧的集體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克服以領導者自居的觀念,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應有情感投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使師生間形成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在老師面前暴露自己的真情實感。
關鍵詞:中職學生管理 情感管理 榜樣示范
中職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關系中職教育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情感教育更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必須重視的教育內(nèi)容之一。中職教育工作者的任務,一是引導學生學習職業(yè)技能,二是要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等進行良好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人。近年來的實踐,使我體會到,在管理中實施人本化、民主化的管理,重視“情感投資”,以情感人,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積極、進取、和諧的集體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中職學校管理工作中,怎樣充分發(fā)揮出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力量,就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我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情感教育。
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好榜樣示范
1.教師要不斷改造思想,深刻意識到思想是先導,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帶給學生的影響,為學生樹立正面形象。其次,教師要努力學習,特別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在思想上武裝自己。教師還要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用扎實的知識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敬佩之心,把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學習。再次,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真正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想的是什么,進而提煉一定的管理方法。
2.基本方法。教師要為人師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個性教育學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如:冬天組織學生掃校園的雪,我就身先士卒,拿起掃帚沖到前面,學生看到老師以身作則,就爭先恐后、積極愉快地完成掃雪任務。再如: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那么學生交了作業(yè)后,我就認真地全批全改,加上鼓勵性的批語,而且一定會按時批改完作業(yè)。老師的這種示范表率作用在學生身上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動力,這樣教師就能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二、尊重和理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一個好的教師、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學識淵博、舉止文明、通情達理、平易近人,對教育事業(yè)有執(zhí)著的追求,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一片愛心。對這樣的教師,學生非常欣賞并發(fā)自內(nèi)心地欽佩,愿意與他們接近并樂于接受其指導,這時教師的影響力比較大,其內(nèi)凝聚力和號召力較強。平常我們講教師的榜樣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就在這里體現(xiàn)。只有用真誠關心愛護學生,才能使教育達到預期效果。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他所教的學生中,若干年后依然與自己保持聯(lián)系的,往往是當年最頑皮、最不聽話的學生。原因可能在于這些學生曾經(jīng)被老師的真誠所打動。因此,教師就應當克服以領導者自居的觀念,在知識的傳授的同時,還應有情感投入,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使師生間形成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在老師面前暴露自己的真情實感。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特別是對個別因家庭原因而失去溫暖、性格行為怪異的學生。從生活上關心他們,從學習上指導他們,用愛使他們扭曲的心理得到矯正,得以健康活潑地成長。
三、賞識激勵,幫助學生樹立成功的自信心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的地方。”中職生大多是在應試教育中的被淘汰者,平時學習成績差,經(jīng)常被老師戴上“差生”的帽子,自卑心較強。因此,引導學生消除自卑心理,樹立強烈的自信心,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居里夫人說:“恒心和自信心是成功的竅門,尤其是自信心。”可見,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侶,是到達理想彼岸的舟楫。
要相信學生。從始至終,你應該覺得學生是最棒的。在學生心中奠定自信的基礎,因為學生通常都會把自己的老師當做榜樣,如果老師能夠欣賞他,這就是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基礎。其次,學會激勵學生,是最有效的方法。
恰當?shù)谋頁P與激勵。有利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學會賞識自己,感受學習、生活的樂趣。并把賞識激勵轉化成真切的體驗和感悟,準確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從而矯正和戰(zhàn)勝自身的一些缺點和錯誤,自勉自強,努力向上,并保持“我是好學生”的心態(tài)不斷進取,向著更高、更遠、更美好的目標努力:對于群體來說,有利于形成學先進、趕先進的良好風氣。
四、實施多元化的評價
素質教育絕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多元化,如課堂觀察、成長記錄、綜合活動報告等。這些評價方式在許多學校雖有研究和運用,但如何認識這些評價方式作用和價值,如何將這些評價方式納入整體的評價體系之中,需要進一步從制度和實施層面上進行研究。從評價制度上要做出一些明確規(guī)定,使學校和教師有章可循。從實施上要使這些評價方式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學生評價的主體,包括班主任,包括各科教師,包括學生本人,學生的同學,學生的家長,學生的家人。要注意調(diào)動各評價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客觀性與全面性,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促進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在大家的共同關注下不斷成長。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fā)展。實施個性化的評價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明確自身定位,發(fā)揮優(yōu)點,改進不足,不斷進步。個性化的評價是否具有激勵性功能,關鍵在于教師是否了解學生,是否懂得賞識學生:教師千萬要避免表揚籠統(tǒng)化,讓學生感覺老師不真誠,結果表揚的效果適得其反。應堅持以找優(yōu)點為評價的出發(fā)點,堅持以個體為主的標準,突出正面的鼓勵性評價。這樣,學生就會不斷進步,不斷成長,向著老師、家長、社會共同期望的目標不斷前進。加強評價的激勵功能的另一種方法是借鑒“成功教育”的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例如,在班級上進行成功之星、進步之星、管理之星、文明之星,美術之星、音樂之星及體育之星等的評選。這樣可以讓盡量多的學生得到肯定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