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陳哲霞
小策略,大轉變
——英語教學“運籌”過程的研究
□深圳市福田區(qū)新洲小學 陳哲霞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交際服務。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敖虒W策略”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關于教學法概念的一個新詞匯,它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定理論設計出自己的教學方案,并通過實踐形成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方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的整體思維。對于英語教學來說,這個“策略”也是一個“運籌”的過程,只不過這個“運籌”的目的并非“決勝千里之外”,而在于取得英語教學的成功,它是英語教育工作者進行籌劃、觀察、分析、判斷、評價,將英語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驗證和發(fā)展英語教學理論的過程。
小學英語是一門講求實際應用的課程,應用訓練主要在情境教學中進行。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根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大膽開口,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如在學習家具的時候,可以采用“Describe and arrange”activity。操作的方法是,兩個學生面對面坐下,中間用隔板擋住使他們看不清對方在做什么。然后學生A問學生B:Where is the chair?對于學優(yōu)生,可稍微提高一點難度提問:Is the chair next tothe door?讓學生在互猜的過程中產生真正的信息交流。這一類的活動也正點燃了學生想象的火花,他們可以說出很多新奇的句子。
課堂教學活動要圍繞目標,設計要有助于學生知識學習,而不是干擾學習,并且這些活動要是學生自覺、自愿、樂于去做的事情。在這些活動中,有讓學生熱身的oral work、competitions、doing plays;也有讓學生安靜集中的copying、coloring、listening等。這些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并沒有很仔細的區(qū)分,但教學完畢之后突然清晰明了很多,相信對以后的課堂管理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挖掘課本的信息,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融合各門學科知識,增加學生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機會。如學習句型Doyou like…?時,第一階段可以問學生Do you like carrots?之后讓學生挑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進行Guess which picture I amthinkingof的游戲。
T:Doyou like onions?
C:No,I don’t.
T:Doyou like cheese?
C:No,I don’t.
讓學生通過問問題幫忙猜,再到學生互相提問練習句型。接下來用Doyou like carrots?Yes,I do./No,I don’t.進行一個班級調查,讓學生離開座位去調查班上的同學。這樣的haunted,學生就一次次地重復練習問句和答句,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也相互交換了信息,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英語教學同時也要融合各個學科的學習,如數(shù)字的學習可以用上數(shù)學的計算和手工的游戲。(如下圖所示)在復習0~100的數(shù)字時,我出示了以下題目:把1~9的數(shù)字填入方格內,使每條直線上三數(shù)相加的和為15。這樣能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趣味性,給學生一個思維的平臺。在教授表示顏色的單詞時,我在課前特意準備了好一陣。在課上做了好些實驗:把試紙相繼變成紅色、藍色,又用調色板直白地呈現(xiàn):white+red=pink,black+white=grey,yellow+blue=green,blue+ red=purple。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在學生的眼中就如《哈利波特》中的神奇巫術,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
教學中,如果教師擅用策略,巧用策略,以趣激之,創(chuàng)設情境,深入淺出,學生則會樂在其中,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新知,其轉變也不言而喻。